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重金屬

台鹼安順廠失去真相的依法判決二部曲——法官認為停止五氯酚鈉生產這樣就好了?



前言

2017年8月11日台南地方法院二審宣判,判決經濟部不須負國家賠償的責任,其中之一理由如下: 「經濟部裁撤台鹼安順廠,起因於汞汙染而與戴奧辛無關,經濟部既裁撤台鹼安順廠,台鹼安順廠不再停止生產五氯酚鈉,戴奧辛汙染情形因此停止繼續擴大,經濟部之公務人員並無不法之侵害行為可言。吳信等人主張經濟部應負國賠法第2條2項前段之國賠責任,為無理由」。

這樣的論述,顯然與2003年監察院對經濟部的糾正文有天壤之別,更遠離常民一般的常識。監察院該糾正文明述: 「經濟部無視法令並輕忽污染行為人、國營事業等多重主管機關職責,任令中國石油化學工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台南市安順廠之污染,持續惡化、擴大迄難以處理,肇致環境嚴重破壞並損及民眾健康,行事消極怠慢,洵有重大違失。」

司法,應該貼近事實真相,更不該與常識脫節!

特定議題: 

台鹼安順廠失去真相的依法判決首部曲——經濟部是台鹼的股東嗎?



前言

2008年6月24日230名台鹼受害人,委由律師團對經濟部和台南市政府(已撤回告訴)提出國賠訴訟,並對中石化提損害賠償,總求償金額高達3億5000餘萬元,因有38人等不到判決即往生,由子女承受訴訟,使人數增加到329人。

2015年12月7日一審宣判,判決中石化公司、經濟部應賠償1億6817萬元。法院表示,這起侵權行為損害賠償等國賠案,原告329人,其中18人因程序不符被駁回請求,所以獲賠人數是311,每人獲賠金額從36萬5000元至490萬元不等。但經濟部與中石化均提起上訴。台南高分院11日上午宣判,認為居民求償經濟部的理由不符合國家損害賠償要件,予以駁回,賠償責任完全由中石化承擔。

特定議題: 

看見台灣——最毒的海岸線(戴奧辛的巢穴)

日期: 
2017/06/29 (週四)



【環保團體聯合新聞稿】

看見台灣——最毒的海岸線(戴奧辛的巢穴)

台灣的海岸不只散佈許多垃圾,竟然還有戴奧辛含量超高的有害事業廢棄物「電弧爐煉鋼的集塵灰」!台南社區大學、看守台灣協會以及立委林淑芬今天召開記者會,揭露台灣「最毒的海岸線」,呼籲政府應採取緊急行動,儘速清除這批廢棄物,若有汙染土壤情況,也應儘速依《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要求汙染行為人或潛在汙染責任人負起整治責任。

山林水土: 
經濟: 

政府放任 恐怖含鉛塗料橫行

日期: 
2016/05/18 (週三)

20160518_leadinpaint.jpg

你家使用的油漆安全嗎?看守台灣協會與吳焜裕委員、陳曼麗委員於今日(5/18)聯合召開記者會,公布本協會於2015年迄今與「國際消除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網絡」(International POPs Elimination Network;IPEN)合作的油漆含鉛調查報告,結果發現這批主要用於居家建築的油性塗料,有三分之二以上鉛含量超過新加坡所規範之標準600 ppm,若與美國塗料標準90 ppm相比,更有七成超標,且超標樣品中,近半數鉛含量超過10,000 ppm,數據相當驚人。

環境與健康: 
經濟: 

戴奧辛危機:美國專家要求停止焚化

日期: 
1999/07/23 (週五)

世界知名廢棄物處理專家
柯保世博士(Dr. Paul Connett)等離台記者會


(台北/七月二十三日)世界知名的廢棄物處理專家柯保世博士(Dr. Paul Connett) 在結束來台一星期的訪問後,譴責台灣依賴焚化來解決垃圾的問題。柯保世博士是紐約聖勞倫斯大學化學系的教授,在研究了四十二個國家的廢棄物管理後說道:看到台北北投焚化爐的煙囪頂端竟然有間餐廳,我直覺是不可思議的事 ,更遑論台灣即將在未來的四年裡計畫再建二十六座焚化廠。台灣對這種技術的信心相當程度的被誤導了。柯保世博士認為當地政府忽視垃圾焚化處理所帶來對身體健康的嚴重影響。

柯保世博士表示,美國雖然只燃燒百分之十五的都會垃圾,但是美國環保署已指認垃圾焚化處理是美國目前產生所知人為致癌物戴奧辛的主要來源。台灣的環保署卻決定百分之九十的都會垃圾以焚化來處理,這比世界任何國家都高。柯保世博士說:很不幸的,台灣的焚化處理計畫缺乏責任;光有排放標準並不夠,真正的保護需要檢測食物及母奶中戴奧辛的含量。沒有做這方面檢測,政府就是在盲目飛行。環保署並沒有對食物或人體戴奧辛或水銀污染的檢測計畫。

社會: 

2015國際土壤年的省思

土壤是活的

岩石經過長期的碎裂、沖刷與溶解,慢慢變成小顆粒物,再經由動物的活動、腐敗的生物群與微生物相互結合,終於形成了土壤。一塊肥沃的土壤至少有60%以上0.25至10公釐的小顆粒物。其所聚集礦物養份和有機養份是極為均衡,並經由微生物作用,成為有益於植物的物質。土壤聚集物之內和之間的孔隙,保有足夠的水份讓生物成長,並促進排水,而且使得氧能到達植物根部。土壤也是在供應乾淨水源、抵禦洪水和乾旱扮演最不可或缺的角色,所有的動、植物都依靠土壤的營養循環來維繫生命,所以土壤是萬物的搖籃,是生命的起源。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在全球土壤研討會議上提出警告,表示因侵蝕、酸化、都市化、養分耗盡和化學汙染等因素,全球已有1/3的土壤因而劣化。FAO呼籲各國政府立刻採取行動,改善全球有限土壤資源的健康狀態,以確保未來世代能有足夠的糧食、水和能量。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重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