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健康風險

環保署應重新檢討六輕環評結論

台塑六輕自營運以來,對周遭環境與附近居民健康即帶來相當之影響。2009年台大學者詹長權接受雲林縣政府委託進行之流行病學報告,首次用科學證據指出六輕污染排放與附近鄉鎮居民罹癌率提高有顯著相關。該學者於今年度的報告再度指出,在台西、麥寮居住超過五年的居民,其尿中的指標金屬及多環芳香烴代謝產物的濃度遠高於其他地區,且居民的肺、肝、腎及心血管系統的功能也比其他地區民眾差。

無獨有偶,根據台塑企業自己委託進行、於9月4日在環保署審查之100年度六輕健康風險評估報告初稿,僅估算17種致癌物質之污染排放量,對周遭居民帶來之致癌風險即高達可接受致癌風險(百萬分之一)的27.6倍。根據該報告,台塑2009年申報的揮發性有機污染物(VOCs)排放量為2,592.9噸,而這17種致癌物為625.7噸。這些排放量的數字被質疑嚴重低估,即使沒有低估,也未涵蓋台塑六輕排放之所有致癌物質。也就是說,實際致癌風險不僅可能更高,而是一定更高;而台塑估算的VOCs排放量範圍,尚遠低於環保署當初環評結論中核定給六輕的排放量4,302噸。由此可見,六輕環評的VOCs核定量過高,環保署當初根本沒有考量到對民眾的健康風險,科學依據並不足。

從瘦肉精,看官民互動關係

2012年,民間團體在「進口美國牛肉是否要開放瘦肉精」的議題上,和行政院執政團隊起了大大的爭執。台灣政策對瘦肉精是禁用,但行政院是打算要開放瘦肉精,而民間團體是反對的。從記者會反對聲浪,到地檢署檢舉,到監察院陳情,到遊行串連,到立法院公聽和旁聽,民間〈反美牛瘦肉精聯盟〉幾乎是週週發出聲音。

官方從一開始就是要開放的態度,出文宣品又強力動員遊說,擺明就是要讓台灣開放瘦肉精。有一次,行政院本部的處長出來接見民間團體,居然說出:「牛肉含瘦肉精,就好像蔬果含農藥,擔心的人就選擇不要吃,或是去吃有機的。」這樣的心態,讓人民更不安心,好像讓一些不好的東西(類似瘦肉精和農藥)變得合理化了。台灣有機蔬果生產量不到百分之五,人民只能自求多福,自力救濟。

國際上對瘦肉精是有爭議的。對動物而言,讓動物圈養後餵含萊克多巴胺飼料,令動物產生焦躁具攻擊性,還會軟腳跛行,非常不符合動物福利。人,經由食用牛肉移轉到人體的實驗,並未完整,只有生產瘦肉精的禮萊公司提出一份六位成年男子的實驗報告,沒有其他數據,所以沒有「安全報告」,也沒有「不安全報告」。

環境與健康: 

塑化劑事件一年後 政府做了什麼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祕書長

塑化劑事件自爆發以來已經過了一年,這個廣受注目的事件,引起了社會對食品安全、毒性物質管理與塑膠製品氾濫等種種議題的討論。然而,除了將違法亂紀者繩之以法,並將七種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納入第1、2類毒性化學物質以加強流向與使用上的管制外,政府是否也一併檢視國人的種種塑化劑暴露途徑,並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國人健康?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如果有任何動作,也如牛步。以醫療用品為例,添加塑化劑的各式PVC軟袋、軟管,依然大量使用,完全沒有受到限制,讓最脆弱的病人直接承受塑化劑的危害。

衛生署雖然比照歐盟訂定了五種塑化劑的每日耐受量(TDI)參考值,卻束之高閣,沒人參考,並未依此檢視超過此耐受量的暴露途徑該如何斬斷。根據美國FDA報告,採用PVC輸液軟袋與軟管的各式療程中,DEHP的暴露劑量接近或超過衛生署的每日耐受量者(0.05 mg/kg bw/day),比比皆是(見表一)。然而衛生署除了一紙公文要求相關醫療器材業者於一年內要標示外,再無其他措施。如今一年已過,許多相關醫療用品並沒有標示,也未見衛生署有任何動作,難道連這種效果微薄的措施,也只是虛應故事?

台灣食品不安全?

作 者:陳曼麗 /看守台灣協會監事

居住在台灣,蔬菜水果既新鮮又香甜,令人覺得好幸福。有一年,我去昆明,晚上想吃水果,看到旅店附近有一水果攤,裡面的水果又乾又扁, 頓時慾望全消;但後來還是買了一些橘子。看著袋子裡的水果,越加令人懷念起台灣的水果。台灣人,沒吃水果,真會受不了。吃水果,要拜樹頭,感謝老天賜給我們的福地。

民,以食為天。吃飽,是最大的幸福。現代人,不只是吃飽,還要吃好。為了要使外觀看起來漂亮,以至於有些農人開始生產一些加了農藥和化學肥料的蔬菜水果給我們,農藥和化肥的殘留都可能進入我們的肚子裡了。有一次,我們去行政院表達反對台灣開放瘦肉精美國牛肉。政府官員還拿農藥做比喻,他說:「肉品有瘦肉精,就等同於蔬菜有農藥;消費者可以去買有機蔬菜就好了。」 如果,台灣有很多有機蔬菜就好了,但以台灣環境污染程度,不知有多少農地是乾淨且可種出有機蔬果?

這兩年人民在食物這一話題,真是如驚弓之鳥。先有三聚氰胺在奶品中,再有塑化劑在果汁中,然後是瘦肉精在牛肉中、高病原禽流感在雞肉中、工業用硫酸銅加在豬飼料中,搞得台灣雞飛狗跳,真不知吃什麼好。有些朋友說要開始吃素,但又有蔬果農藥和化肥的問題。以台灣品管抽檢率低的情況,只要沒立即造成人民死亡或送醫急診,大概都不了了之。

環境與健康: 
經濟: 

食品衛生管理法不容倒退修法

行政院3月初表示,對「飼料添加萊克多巴胺的進口牛肉」,政府將參考先進國家的標準,訂定安全容許量;未來將開放含有萊克多巴胺在一定安全容許量範圍內的牛肉進口。並進一步指出,未來若有明確科學證據或清楚案例,證明食用在飼料添加萊克多巴胺的美國牛肉在安全容許量下仍對人體有害,政府會主動用最快速嚴格方式把關,立刻禁止相關產品進口。做到「專業考量、風險控管」,符合總統馬英九「國民健康優先」的一貫政策立場。

然本文認為,從健康風險預防與國民生命健康保障的角度來看,此一政策決定既不符合專業要求,同時可能導致現行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法開倒 車。

民眾為何要被迫承受不公平正義的風險?

日前一位自稱風險評估專業的溫啟邦醫師撰寫文章,認為美牛風險比騎機車低,文章內容呈現出溫醫師對風險本質的誤解,而這種觀點顯然也是 馬政府在專家會議做 出還沒有足夠證據可以證明瘦肉精風險程度的結論後,就貿然有條件開放、漠視民意的基本心態之一。本文將針對這種謬誤觀點提出澄清以正視聽。

選擇機車作為交通工具的原因很多,對多數的機車騎士,應該是志願跨上機車,在啟動那一瞬間,應該是對自己的技術與機車性能有信心。一位 騎士在騎車出門時, 如果想到這趟出去可能會發生車禍,因為台灣的統計資料顯示騎機車發生車禍的機率高,他心理會提醒自己要小心,注意來車、路況與交通號誌,因為台灣多數的民 眾都是理性的自我風險管理者。騎機車發生車禍往往出於一時疏忽或是有人不遵守交通規則。在風險分類上偏向屬於志願承受、可控制、熟悉、可預期、公平、非災難性與個別等的風險。在風險認知大師Paul Slovic於1978年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科學(Science 1987;236:280-5)的一篇文章中就說明這類型的風險是比較為民眾所接受。

環境與健康: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