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健康風險

由斯德哥爾摩公約看環保署的決策品質

今日,一個以消除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為主要目的的國際公約:「斯德哥爾摩公約」1終於生效了。該公約於2001年5月22日通過成立,次日開放簽署,於短短三年期間共獲得151個國家的簽署,以及59個國家的批准,顯見國際間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所帶來的全球性威脅的重視程度。

該公約於今年2月間獲得第50個國家的批准,依公約條文,在獲得第50個國家批准後的第90日(即2004年5月17日),該公約即開始生效。在該公約跨過生效門檻的這段期間,也正好是環保署在立法院要求下,重新檢討七座未完成焚化爐(包括花蓮、台東、雲林、南投、竹南、竹北、澎湖)是否停建的政策檢討期間(自去年底迄今)。

環境與健康: 

政府應重視汞污染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去年(2003)2月6日發布聳人聽聞的「汞污染評估」報告。該報告由全球60個國家的150位科學家所完成,同意已有充足的證據顯示汞對人類健康所造成的嚴重負面衝擊,應採取國際行動來抑制汞的排放。該署已著手協商訂定全面限制汞使用的全球性條約。

現在全世界都可發現汞的蹤跡,且威脅著所有的生物。過去的25年裡,加拿大和格陵蘭一些地方的極地海豹和白鯨體內,發現汞濃度增加了2到4倍。加拿大一些鳥類的蛋裡發現汞的濃度很高,這意味著這些鳥類正面臨著絕種的危機。在較溫暖的水域,大型魚類或是海洋哺乳類也同樣陷於危機中,像是香港的座頭鯨。

人類也深陷危機。根據美國的研究,每年一出生就有腦部傷害風險(學習困難、神經系統傷害)的新生兒人數可能達到300,000;而就全球來講,這個數字可能高達數百萬。另一項針對美國婦女的研究發現,約有12分之1(大約有500萬)的婦女體內,汞濃度超過美國環保署認定的安全值。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台日環境論壇的省思

以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為主題,每兩年一次的第二屆「台日環境論壇」於2月11日結束。從2月8日開始為期4天的會議和參訪,台、日雙方所發表的報告中,我們強烈意識到對有關米糠油多氯聯苯(PCB)中毒事件(油症事件),以及戴奧辛污染問題的預防和處理,我國官方和民間均未有充分的警覺和危機處理的對策,尤其是對受害者的照護,及污染擴散的控制和場址的整治。

自台、日雙方專家對油症事件的研究,以及對受害者的追蹤調查,都證實多氯聯苯會透過生殖機制,把毒性傳給下一代,造成下一代無辜的中毒和受害。成功大學郭育良教授在其報告《多氯聯苯/戴奧辛類環境毒性物質之人體健康影響:台灣油症》中提到,「我們認為油症中毒乃一生的中毒」,「…..環境毒性物質可能影響到人類的行為,且可以傳給第二代。」;日本熊本學園大學的原田正純教授在其報告《從水俁病到米糠油症,包含越南在內的各地調查報告》中說明,「這種疾病也會影響胎兒,導致胎兒發育與營養吸收障礙,並且出現皮膚暗沉(色素沉積)、濕疹及肝臟肥大等狀況。可見PCB毒素會透過胎盤導致胎兒中毒,…….」。日本政府已於2001年12月承認,油症事件的元兇是PCDF(多氯夫喃)、PCDD(戴奧辛)等戴奧辛類毒性物質。

環境與健康: 

每8分53秒

在2003年落幕前,香港知名藝人梅艷芳因子宮頸癌,而以40歲芳齡遽逝,令許多人不勝唏噓。而就在前一天,衛生署國健局召開記者會,發表「89年度癌症登記報告」(癌症發生率年度統計資料落後2-3年屬正常,是因為要整理不同年度的醫病資料以還原某一年度的癌症發生率),不出意料之外,癌症發生率逐年增加,且85年度至89年度間,各種癌症的增幅近二成。癌症發生速度則從88年度的每9分20秒有一人得癌,增加到89年度的每8分53秒有一人得癌。

當然,致癌因子很多,如吸煙、喝酒、吃檳榔、還有不正常的生活型態等,但會造成癌症發生率逐年增加的,恐怕一大部份就得歸咎於環境品質的惡化了。從國健局所公佈的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污染來源少的縣市(如金門縣、連江縣、澎湖縣、台東縣、屏東縣)之癌症發生率遠較污染源多的縣市為低,即可見一般。

環境與健康: 

您買的保鮮膜安全嗎?

保鮮膜是許多家庭經常使用的產品,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採購時有注意到其材質。據筆者調查,目前市面上的保鮮膜所使用的材質包括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二氯乙烯(PVDC)等等,這其中聚氯乙烯與聚二氯乙烯等兩種材質,在廢棄處理時是比較有害的,而且在使用時,對身體健康也恐有不利影響。

聚氯乙烯被綠色和平組織稱為毒塑膠,理由是在其生命週期的每一階段,從生產製造、產品使用到廢棄處理,都會產生污染或毒害。比如聚氯乙烯的單體氯乙烯,即為已知的致癌物;而在製造氯乙烯時,也會伴隨著世紀之毒戴奧辛的產生;另外在其廢棄時若以焚化處理,由於聚氯乙烯分子本身為含有氯的碳氫化合物,因此極易產生戴奧辛與大量的鹽酸氣體。其中鹽酸氣體除了會使焚化設備腐蝕外,若不幸未被空氣污染防治設施攔住而從煙囪逸出,對焚化爐週遭的農作物與人體健康將產生立即性的衝擊。證諸許多焚化廠附近農作物極易枯萎,即可能是受到鹽酸氣體的影響。

面對資源枯竭的年代

走在大賣場,我們總是會因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商品與食品,而誤以為這是個不虞匱乏、資源豐盛的時代。而台灣幾十年來的經濟榮景,更讓許多人以為過這種好日子是應當的。在我們日常生活與提供我們維生服務的生態系統之間,隔著一層機能健全的都市糖衣,讓我們感受不到事實的真相:由於生態環境的破壞,用以維持人們生存的許多資源已逐漸枯竭,加上全球人口的暴增,其實我們隨時都有可能面臨生存危機。糖衣隨時可破,只要維繫糖衣的資源取得不再能夠滿足我們的消費速度。更甚者,這層糖衣即使不破,也因人們不當使用毒性化學物質,而變成一層危害生機的毒糖衣。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