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互助共生

世代合作 面對未來

cooperate.jpg

十多年來,拼經濟一詞屢屢成為政治人物口號。無論是總統就任、新春賀詞,或者行政首長發表施政願景,常常離不開這個口號。然而拼了這麼多年的經濟,人民對經濟的感受是每況愈下,生態環境也不見得好到那:產業只會外移、擴張而不見升級轉型;年輕人薪資水準倒退,房價與物價卻一直上漲;而具生產力的土地卻因為債台高築的政府為搶錢或政客為炒地皮而逐年減少,轉變為建地或空蕩的工業區。

其實就政府與大眾媒體最在意的GDP而言,從1970年來,只有2001年與2009年曾經倒退,每人平均GDP已從1970年的393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20,423美元。因此問題不在於經濟成長不夠,而在於經濟果實分配不均。

永續快樂的練習方法

買了新包包,吃了一頓燒烤,怎麼還是不夠快樂?曇花一現的快樂本身什麼時候變成了奢侈品,到底要怎樣獲得永續的快樂?

不同的階段的人生會追求不同層次的快樂,物質享樂只能滿足了我們淺層的愉悅,這個愉悅是短暫的,最多持續一個月,最短可能下一刻就消失,只有深層的滿足才是我們追求不完的人生課題。可以這麼說,物質享樂是強烈的、即刻性的回饋,不過它很容易遞減,需要越來越強刺激才會達到同樣程度的快樂,所以沉溺在享樂中只會愈來愈空虛,這種類似成癮的症狀是需要覺醒的,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練習,往前踏步,達到自己靜心踏實的境界。

快樂要從珍惜擁有開始。拿出紙筆,列舉出每一樣自己擁有的事物,無論是一個檯燈、一面鏡子、一張舒適的床單或是滿櫃子的衣帽,洋洋灑灑列入清單中,溫暖知心的朋友、身體健康的父母、可愛撒嬌的寵物,這些更是支持自己的無形資產,也都大大方方的列進去,透過這種簡單隨性的紀錄,我們應該可以隨便寫上一百多項,過程中不但能回憶相關事物的美好,更清楚了解自己是如此的幸福。從今天開始慢慢培養攝影以及日記的興趣,記錄生活中令人感動的小事件,例如陽台的小辣椒長的鮮豔,小孩子童言童語透露的純真美好。

家:回家、搬家、租屋與買房


在我國中、高中的聯考時代,有一年國文考試題目是『家』,這幾個月正好經歷了多次與這主題相關的體驗。首先是在農曆新年前,參與了內本鹿回家行動,這是已經持續進行十一年的布農族霍松安家族的家屋重建。從小貨車可及的延平林道終點出發,經過七、八天的「跋山涉水」,穿越三十年前曾有卡車載運巨木的林道、林班揹工路、次生森林、落石崩壁、涉溪溯河,抵達在七十年前被日本政府強制遷離的石板家屋聚落。經過三、四天的整理,再原途七、八天的折返。

取水、砍柴、生火、煮飯菜、紮營,幾乎是每天的例行事項,一行二十餘人就(像)是一家人,每一次的營地都(像)是一處家。重新體認了生存的基本需求是什麼、生活可以多麼地簡單或複雜,多麼直接與自然融合在一起。

農曆年後,我從台東市區的租屋處,搬到台東縣郊的鐵皮小屋;從有保全管理人員的電梯大樓社區,搬到遠遠可聽到、看見海的小村。簡單、或簡陋的住處,但有水有電,比起內本鹿的家屋,卻又「文明」許多、工業化許多。在整頓過程中,數次想起人類學家馬格麗特.米德曾說過的「人有能力將任何地方改變成家」。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互助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