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原住民

看不到的傷痕

提到日月潭,大概是許多人去到不想去的地方了。過去的日月潭或許像個不易親近的冰山美人,現在已像個鄰家女孩般,極易交往。身為台灣的著名景點,這裡舉辦過各式活動,花火、音樂、單車、遊艇、纜車,最有名的莫過於每年九月舉辦的萬人泳渡活動。可惜的是在向山BOT案引發卲族人的反彈爭議時,我們發現日月潭不只飯店引起爭議,專門觀光的遊艇,每天產生的人造船浪,早已造成整個日月潭邊的邊坡退縮,整圈坡土崩落,連帶以土壤為根的大樹傾向潭面,許多大樹更早已崩落,在水面載浮載沈,或已然沉落潭底。

日月潭最美的地方,就是她依山傍湖的清幽,可以到潭邊的步道走走,可以向上到慈恩塔上觀星,也可以乘坐遊艇欣賞湖光山色,近年來興起的遊艇和纜車觀光,大受歡迎,幾乎成為每個來到日月潭的人必遊景點。業者也大肆宣傳水路空旅遊套票,但少有人想到自己只是坐個船,也可能成為破壞環境的共犯。

環境與健康: 
經濟: 

鬆弛的層層關卡


國家可以把國有土地(也就是全民的)或原住民傳統領域BOT給私人財團謀利嗎?如果要的話,至少要得到全民或原住民的同意。但是這種未經全體人民同意就由人民僕人私下把土地長期租借給財團(而且還是中資)謀利的案子,正發生在山明水秀的日月潭。「山也BOT、海也BOT」,正越來越惡劣地在發生。

8月30日,由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BOT給仲成大飯店的「日月潭向山觀光旅館BOT案」 ,經環評大會「無記名表決」有條件通過。儘管邵族人與許多聲援團體反對,認為旅館位在邵族傳統領域,且未取得邵族人同意,違反原住民族基本法(以下簡稱原基法),不應通過環評。何況環評說明書謊稱已取得邵族人同意,在邵族人站出來表示反對下,明顯為不實之書件。但環保署不僅不退回,更以有條件方式避開原民法爭議之戰場,給予說謊者無限生機。該條件略以:開發單位應在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取得原民會就本案已符合原基法規定所出具之公函後,始得動工。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當部落青年會所遇上國際青年旅社


拆掉美麗灣,拒絕財團大飯店之後,台東可以有什麼樣的旅遊模式?本文試著拋磚引玉提供些想像。

這想像有幾個前提:首先是放棄經濟成長的迷思。當台東縣長向媒體投書呼喊台東需要經濟發展時,用全國一致的價值標準來擘畫台東願景,就已經忽略了台東珍貴的特色:多元文化,陷入把文化視為商品的窠臼。不同文化帶著不同的價值體系,賺錢能力不是唯一評價社會、政績的標準。快樂宜居、治安良好、交通便利事故低,也都是值得追求的幸福。

其次,「一個部落、一個國家。以部落的概念取代族群的概念。台灣曾有數百個部落」。這些是我旅居台東近一年來最大的收穫與震撼之一。在探索原住民文化的過程中,青年會所成為一個焦點,不同部落或族群的會所制度,多少有些差異,但它至少有居住集會、抵禦外敵、教育傳承、提供勞動等功能。

如今資本主義競賽蔓延全球,不以戰爭等武力直接展現,卻透過貨幣、金融、政權等看不見的經濟之手,或掠取、或交換各地資源。在部落中具有抵禦功能的集會所,也可在觀光浪潮中,展現新的抵抗、外交樣貌:一方面保存瀕危失傳的傳統,另一面則打開各部落與外地旅客接觸的窗口,接收轉化外來的新知,並帶領遊客認識另一個世界。

杉原灣的對話札記

「殺掉你一個人,換取我們的生存……」仲夏夜晚杉原沙灘的柴火邊,一群人聊天漫談從拆美麗灣到出草。酒精召喚起古老的記憶,那布說「當部落遇到不祥之兆,例如瘟疫時,透過Makavaz(出草)來驅趕厄運;在kintuh(獵首驚嘆)中,感激你的犧牲。」我想像這儀式源自某部落的創世神話,因為天災劇變之後食物短缺,兄弟手足必須犧牲一人以換取更多人存活的情境。

經濟: 
社會: 

野蠻的驕傲

自9月9日魏德聖導演所拍的「賽德克‧巴萊」電影播放以來,獲得觀眾的熱烈觀看,激起社會上許多回響或省思。基本上這是一齣歷史劇,內容也是較血腥、哀慟,但它似也在測試這個社會對這議題的反應。至目前,各方回響是蠻多元、正面的,並像觸媒一樣引發社會各界很多的連鎖回應,其產生的影響雖然幽微,但就像在人的心田播下一顆種子,作用應還會繼續下去。

最主要的影響,應是對原住民地位、文化的重新省思,甚至重新給予一種尊重與肯定,所謂要「做一個真正的人──勇者」、「有尊嚴的活下去」。對住民地位、文化的尊重,有著多重的意義及功能。事實上,對原住民文化及生存、自治權力的尊重,為邁向永續的重要策略。

原住民族常年生存於山林環境,生於自然、取於自然、倚賴自然;他們與自然環境相互適應,當然也要保護自然,並安之於這種環境。與自然合諧相對待,是他們的文化特色。當原住民為找工作不得不到山下(都市地區,如三鶯橋下)安住時,他們形成社區、勉強自成一族。當我們看著高雄桃源等地區八八水災災民,遷住到政 府所蓋的永久屋的同時,也可聽到他們的吶喊,「我們要如何生活?我們要回到山上…」。

對原住民多些尊重吧!

筆者長期從事登山活動,經常有與原住民相處的機會,近日上山勘察又與原住民有較為貼心直接的對話,一些話在心裡實在是不吐不快。

從過去的所謂討伐「蕃人」、強迫遷村、集中管理,到後來將原住民傳統居住場所及獵場的山林,強行納歸入林務局及退輔會的管理,自日據時期以迄國民政府的山林、原住民政策,可說是剝削山林,迫害原住民的一頁血淚史。原住民千萬年來與山林相安無事,卻在近數十年來國民政府的砍伐檜木,及官民「協力」的濫墾濫伐下,帶來了一波又一波的水旱災、土石流等大自然反撲,而原住民在忍受近一世紀的的家破人亡後,也發出了從「還我土地運動」到今天的「傳統領域、自然主權」的一波波怒吼。

原住民天性豪爽、熱情好客、沒有心機,但是這些優點卻成為漢人巧取豪奪的致命傷,不論是政府機器侵占其傳統領域。平地人利用人頭或以不合理的方式侵占、承租土地,甚至一些學者教授利用原住民成就其學問事業,而今天原住民已淪為低階層的勞工、挑夫及苦力,甚至比外勞還不如,雖說今天的法律對原住民的保障已有些許的改善,但整體看來,憲法所保障的「平等」,依然只是一個唬人的笑話而已。每次一有山難、山林火災或林務單位的入山調查,以及一般民眾的登山健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利用原住民過人的體力、及山林知識來達成任務,而事過境遷,他們又迅速的被社會大眾所遺忘。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