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長期從事登山活動,經常有與原住民相處的機會,近日上山勘察又與原住民有較為貼心直接的對話,一些話在心裡實在是不吐不快。
從過去的所謂討伐「蕃人」、強迫遷村、集中管理,到後來將原住民傳統居住場所及獵場的山林,強行納歸入林務局及退輔會的管理,自日據時期以迄國民政府的山林、原住民政策,可說是剝削山林,迫害原住民的一頁血淚史。原住民千萬年來與山林相安無事,卻在近數十年來國民政府的砍伐檜木,及官民「協力」的濫墾濫伐下,帶來了一波又一波的水旱災、土石流等大自然反撲,而原住民在忍受近一世紀的的家破人亡後,也發出了從「還我土地運動」到今天的「傳統領域、自然主權」的一波波怒吼。
原住民天性豪爽、熱情好客、沒有心機,但是這些優點卻成為漢人巧取豪奪的致命傷,不論是政府機器侵占其傳統領域。平地人利用人頭或以不合理的方式侵占、承租土地,甚至一些學者教授利用原住民成就其學問事業,而今天原住民已淪為低階層的勞工、挑夫及苦力,甚至比外勞還不如,雖說今天的法律對原住民的保障已有些許的改善,但整體看來,憲法所保障的「平等」,依然只是一個唬人的笑話而已。每次一有山難、山林火災或林務單位的入山調查,以及一般民眾的登山健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利用原住民過人的體力、及山林知識來達成任務,而事過境遷,他們又迅速的被社會大眾所遺忘。
平地人至山上墾植及旅遊,遇有狀況尚有路可退,而山地則為原住民的身家性命之所繫。今天的國家公園在保育上的確是有它的一定成果,但這些傳統上為原住民居住及獵區所在的國家公園,是否有考慮、照顧到原住民的生計呢,以預備成立的「馬告檜木國家公園」為例,政府是否有確實的在各鄉鎮真正和當地的原住民溝通協調,聽取其心聲及瞭解其困境與所需呢,所謂的「共管」,政府有確實的有計劃的培訓當地的原住民,提供其一定的保障及工作機會嗎,所謂計劃中的一定比例原住民公務員,那可能只是一些空降部隊及一些不能代表原住民的原住民,政府若真有誠意為何不先在玉山、雪霸及太魯閣先實施共管及做出些可讓人信服的成果出來,而非畫一個看不見的大餅。
原住民要的只是一個真正的尊重,了解,彼此互相體諒學習,這事實上也是各族群及當今政治所需學習的,而只可惜這些學校教的最基本道理,就是有太多人學不會,不要說原住民憤慨,連我這個漢人都看不下去。
- 作者:鄭廷斌﹝看守台灣助理研究員﹞。原文亦刊登於台灣立報。
- 發表日期:2002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