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

台灣的災難是否天命?

「八八水災」又在台灣的災難史上添一新頁,災民仍等待著救助與恢復生計,而一波又一波政治戲碼接連不斷地上演,大有喧賓奪主的意味,掩蓋了我們應該面對的現實:台灣的災難是否天命?

當然,我國的地質和地形,以及老天的「眷顧」,都是無可避免的現實;然而,我們該不該嚴肅地面對一次又一次重復上演的「天災」,思考和檢討如何降低「人為過失」的策略和作為,以消除過度「消費災難」的思維?

921大地震過後,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國地質結構更加脆弱,也有不少專家預測更嚴重的土石流,必然會再發生,只是時間的問題;政府也花費了為數可觀的人民血汗錢,從事各項預防的措施和工程。老天真的「眷顧」我國,試著考驗還在歡慶重掌政權的國民黨政府。果然先則輕忽莫拉克颱風帶來的雨量,後又缺乏危機處理的能力下,政府閣員顢頇無能的醜態百出,連連讓國內外媒體嘆為觀止,更甭提全國民眾的感受了。

每次災難過後,總是會有巨額的經費開支,用於安置受災民眾,為其生計籌謀,修復斷橋崩路,而環境和生態的復元更是「消費災難」的重頭戲。年年花費巨額經費在天災和土石流的預防及整治上,可是並沒有改善全國的防災能力;難道我們不該面對這個事實徹底檢討:為何過去視為萬無一失的措施和工程,依然無法保護國人的生命和家園?國人命該如此?或是人為的疏失造成草菅人命?

山林水土: 

讓災後重建更貼近自然法則

八八風災彷彿打翻了一個潘朵拉的盒子,盒子裡所有天災的、更多的是人為的問題都跑出來,有的累積許久、有的是新近發生的因素,展現的後果有悲傷的、貪婪的;互助的、也有自私的,交集在短短的不到一個月內,發生在我們的身上。接下來的難題是,該先解決哪一個問題?每一個解決方案都有對立面,好像沒有辦法兼顧。比如遷村或撤村與否、發放補助速度與查證難以兼顧、蓋組合屋或搶通路要快又要品質、編列緊急預算但又怕空白授權等等,做或不做都有其困難,從政府到民間,先解決眼前看得到的問題,長遠的國土規劃、公共工程品質、經濟建設選項都太遙遠。互相指責、急就章的重建工作令人憂心,恐又陷入導致此次悲劇的天災人禍循環。

氣候與能源: 
經濟: 
社會: 

喝乾淨健康的水是人類最卑微的要求

受莫拉克颱風襲擊下,高屏溪攔河堰「黃沙滾滾」,河水濁度飆高為3萬NTU,是正常供水6,000NTU的5倍,加上抽水系統故障及南化水庫引水管淤積無法供水,大高雄用水產生危機。濁度的飆高,不止導致民生用水停水(據報導影響約3萬戶),加工出口區好幾家工廠甚至得買水應急,濁水、停水危機無須贅述。

回顧過往,每逢汛期台灣地區的停水危況,許多專家學者早已提出解決看法,在2004年桃園缺水事件中,成功大學水利產業知識化育成中心主任吳銘志曾受訪表示,「濁度高而受迫停水情況,其實以台灣現有的技術,『絕對有能力處理』,水公司之所以無法及時處理高濁度原水,主要是因為設備不足。原水濁度過高,導致淨水場沉澱池無法發揮作用」。因此,水公司應該提升現有設備的處理能力或是予以擴充,例如增加過濾池,將澄清湖部分水域隔離做沉砂池,讓原水多過濾幾次後再進入沉澱池,就可以有效降低原水濁度。

同時,筆者也在聯合報2004年9月7日民意論壇發表『地下水 不濁的救命水』文中提及,颱風帶來豪大雨,進帳的不僅是水庫,更可貴的是經由各沖積扇及補注區補注入地下含水層的水,這才是我們要開發調蓄的水源。

山林水土: 

比救災更困難的挑戰:對大自然應懷抱著謙卑的心

這幾天有關莫拉克颱風災情所引發的救災問題,在媒體上刊載了相當多的新聞報導與評論。救災是考驗政府與社會對於危機的應變能力。中央與地方政府在這次救災的因應過程,暴露出相當多問題。但在救災之後,身為環保團體,我們還是想提醒社會大眾,我們究竟有沒有由這次的災難中學到什麼教訓?如果沒有,如果我們思維方式與行為模式依然沒有改變,如果我們還是重複犯下過往的錯誤,那這次在災難中罹難者與救難殉職人員用生命所付出的代價,不僅不值得,更完全沒有意義。

當災難事件成為媒體焦點時,指著別人的鼻子批評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可是,當一、兩個月之後,當八八水災的新聞報導會逐漸由媒體消失,我們對待環境的態度是不是有所改變,我們是不是做好未雨籌謀的防災因應,那時才是檢驗我們究竟是不是一個有反省力的社會的開始。

山奔泥流、惡水衝大橋之額外思考:八八水災的幾個看法

這次莫拉克颱風所帶來降在南部的雨量,真的是創紀錄(如在小林村,三天下了1760毫米雨量,而台灣年平均雨量約為2550毫米),這對台灣的山區之自然環境及生活環境,帶來絕大的考驗,也考驗山區及下游平地的公共設施(道路、橋樑、水庫、河堤),結果是不堪一擊。

在屏東佳冬、林邊地區,早已有地層下陷,甚至高程低於海平面,若水大一些、水漫河堤,那就只好淹水了。這次水災過後許久,水仍不退,且下水道、排水溝渠都積滿了淤泥,若沒有清疏,水終究排不出去。

這次土水災由上游衝下來很多的漂流木,隨水流衝下,擊壞橋樑,到處滿坑滿谷,流到海後,充塞海港、海岸,如富岡漁港就被漂流木塞滿了。這些木材是從那來的,是否是人為因素?有人懷疑是盜伐的「山老鼠」?或政府施作工程所砍伐、廢棄?

若這樣大的降雨量是降落在台北地區,台北縣、市應付得了嗎。以前曾發生林肯大郡事件,則如安坑的大台北華城、綠世界(舉例言)的山上高聳建築,是否也一棟一棟倒塌?輪也會輪到,說不定下一次就是看到在台北救災了!

這次土水災害的衝擊、受害地區,都是在中南部山區,包括台南、高屏的平地、海岸地區。就山區來看,很大部分是原住民部落生活圈。會不會因此原住民的部落崩毀了、文化滅絕了,山上不能住了、老人們提早死亡了?

山林水土: 

由抗旱變防洪談減緩與調適

莫拉克颱風帶來了豪大雨量,一夕之間解除了這幾個月的旱象,讓正苦惱著將要祭出限水措施的相關單位鬆了一口氣,不過卻要反過來著手防洪救災。這幾年來,類似這種不是不下雨、一下就是豪大雨的極端天氣,出現的越來越頻仍,印證了人類已攜手進入暖化的世界。

任職於美國太空總署、二十年前率先發出警語的科學家韓森認為,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應當穩定在350ppm以下,才能將長期暖化程度(與工業時代以前的水準相比)維持在較安全的1℃左右;而今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已達到382ppm以上,且增加的速率越來越快,人類若不趕緊採取行動,未來氣候進一步變遷所帶來的威脅,將使今日拉開暖化序幕的這些極端天氣事件,成為破壞力不值一顧的小角色。

然而,即使我們今日有採取必要行動,頂多也只是減緩了暖化速度,我們過往與現在繼續排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在未來仍將導致氣候進一步的暖化;人類可做的,是盡量將暖化幅度控制在可承受(但已非安全)的範圍內,並在達到危險程度前,達到溫室氣體的負排放,以脫離這暖化趨勢。也就是說,這個世界其實已沒有排放增量的空間,而長期以來排放大量溫室氣體、人口只佔世界的千分之三、二氧化碳排放量卻達全球百分之一的我國,更不能像發展中國家一樣,振振有辭地為了發展而要先增量、再減量,而是應當戮力地逐年減量,往負排放的目標前進。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