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天堂
名竹盆地四周有山林,中間有濁水溪穿過,這樣依山傍水的農野之地,想必是生態天堂。只是自從集集攔河偃建了以後,把大部份的河水送往海邊的六輕工業區,大壩以下的濁水溪,在旱季時河水枯竭;甚至東北風起時,會有風吹砂,影響空氣品質。因此河川生態大不如前,可能也減少了前來覓食的鳥類及其他生物。但是,盆地周遭山林仍提供許多動物棲息,而盆地核心的這一片農田,雖然有農業活動的干擾,仍是這些動物覓食或活動的重要空間,同時鑲嵌於農田之間的埤塘、渠道、雜木、防風林、樹籬、雜草,也提供一些小動物重要的生存空間。
根據農業部的2012-2021濱危物種的分佈紀錄18,名竹盆地周遭山林(主要是東側)裡,有石虎、穿山甲、食蛇龜等保育類動物出現;根據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石虎分佈模擬圖,名竹盆地本身應為石虎活動範圍。復根據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於2022-2024年的研究報告,自八卦山脈東側與南側,延伸至濁水溪南北岸區域範圍,均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柴棺龜」與「食蛇龜」之分布熱區!而以「手持七星劍,左足踏龜、右足踩蛇」之玄天上帝為主要信仰的新民村,則為「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之柴棺龜示範區。
根據公視報導,「柴棺龜與食蛇龜都住在低海拔淺山環境;不一樣的是,柴棺龜對水域環境依賴度更高,牠們會造訪水田,也會跑進農民的蓄水設備中」這兩種龜類對棲地忠誠度很高,都因開發破壞導致棲地喪失,且難以移地復育;加上寵物市場需求,被大量獵捕,族群數量快速下滑。19
根據環境資訊中心報導,柴棺龜為瀕危物種,有著灰褐色龜殼,「為半水棲性動物,通常出現在河灘地、小溪溝,或緊鄰農業活動的埤圳水田等,但現在已經很難發現。」「研究調查顯示,南投、草屯、埔里、魚池、集集、名間等地,都存有柴棺龜原生族群;進一步模擬也顯示,名間是柴棺龜台灣中部分布熱點的最西南端。」「新民村排水幹道的高灘地、次生林,以及農地、埤塘、縱橫交錯的灌溉渠道等,都是柴棺龜往返棲息的地方;而村內的舊八堡圳引水道,保留自然土堤和綠帶,更是柴棺龜最理想的棲地。」20
事實上,名間鄉這種依山傍水又有良田千頃的農村,是農業部林業保育署重要生態保育計畫「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推動生態保育的重要場域。名間鄉及其他位於濁水溪沿岸的鄉鎮市,都被該計畫劃定為「濁水溪流域保育軸帶」,此保育軸帶所關注棲地不只溪流,也包括鄰近濁水溪的森林、農田及濱溪植被帶;所關注物種則包括石虎、食蟹獴、穿山甲、食蛇龜等18種動植物;其保育目標除了健全河川生態系及提昇生物多樣性以外,更要推動「友善生產環境,串連「森、川、里」之森林、河川及農田生態系,結合社區加強森林巡護,並推動宣導里山生態保育環境教育,以建構友善石虎、食蟹獴、穿山甲等野生動物棲息環境。」依此目標,涵蓋山林、河川、農田的名竹盆地,正是實現此保育目標的重要現場。21
同時,保有八卦台地最完整台地地形的名間鄉,也是該國土生態綠網計畫劃定的「八卦山淺山森林保育軸帶」的重要環節,其保育目標除了維護灰面鵟鷹、赤腹鷹、燕隼等遷徙性猛禽及遊隼、東方澤鵟等度冬猛禽之棲地之外,同樣把「推動友善生產環境串連農田及森林生態系,結合社區加強森林巡護,並推動宣導里山生態保育環境教育,以建構友善石虎、穿山甲等野生動物棲息環境」列為保育目標。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