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垃圾回收率的故事五部曲——半途而廢


賣不出去 最終燒掉 沒被扣掉的回收量!


20171124fig16.jpg
待價而沽的雜項塑膠。苗栗通宵資源回收貯存場。

持平而論,電子廢棄物非法進口,畢竟是不肖者貪圖不法利益的行為,該丟臉的是他們,不能把責任全賴在環保暑身上;環保署只須把問題講清楚,說明白即可。但有件事,環保署有政策工具,有責任,卻還提不出有效作為:那就是這幾年因為美國大量生產頁岩油、氣,導致油價大跌,使得品質已經較差的塑膠再生料,價格也比不上直接由石油製成的塑膠處女料誘人;再加上過去許多回收價值不高的廢塑膠,太過仰賴中國,而中國近年實施綠籬行動,於2013年禁止進口不潔廢塑膠,也限縮了我國的廢塑膠回收管道。(後記:2018年1月起,中國更開始實施拒收洋垃圾政策,大幅提高回收物得以進口的門檻,包括不准進口未再生為粒料的廢塑膠;此舉讓國際間回收物供過於求,到處叩關、亂竄,試圖尋找可以取代中國的回收管道,結果即使國際原物料價格於2018年起開始回溫,國內回收物變賣價格仍持續處於低檔,甚至進一步下滑。)

許多縣市環保局指出,受到油價低迷與中國因素影響,他們回收的廢塑膠容器,除了寶特瓶外,其餘的沒什麼市場行情。由於回收物變賣價格低迷,多數回收商沒什麼意願去承包清潔隊收來的雜七雜八的回收物,因為這些回收物在進行細分類並變賣出去後的收入,抵不過他們的運送、分類等成本。因此許多縣市政府或鄉鎮公所的回收物標案,屢屢流標,即使標出去,標價也履創新低。

受到油價低迷與中國因素影響的,還包括許多屬於非公告應回收的廢塑膠(比如壞掉的塑膠籃),回收商統稱之為雜項塑膠。這些雜項塑膠,品質好者被挑走,差者就堆積在回收場上。而只有少數縣市(如台北市)有在回收的塑膠袋,本來就因為品質參疵不齊,不好變賣出去。


20171124fig17.jpg
堆積如山的廢輪胎。嘉義市資源回收貯存場。

至於原本就仰賴紙廠等工廠拿去當輔助燃料燒掉的廢輪胎,現在則連燒掉的管道都大為減少:由於環保署加嚴硫氧化物的空污排放標準,使得有把握拿來燒而不會超標的廠家驟減,因此也是大量堆在地方政府或回收商的回收場上,到最近環保署基管會才花錢把它們送到日本去。


20171124fig18.jpg
雲林某回收商的場所裡,賣不出去的PLA/PET/PVC廢塑膠薄片容器。

另外,用來包裝食品的PVC/PET/PLA等廢薄片容器,也找不到處理管道,被承包各地方政府回收物的回收商堆置在回收場上,當作區隔各回收物的「隔間」。據回收業者表示,這已經是存在很久的問題,主要原因就是分不乾淨。在過去,回收場沒有紅外線光學辨識器來區別容器材質,而這些薄片容器外觀很像,很難用人工區分,因此回收商就乾脆不分,不是賣到中國,就是當作回收場用來分類用的隔間。後來,雖然回收商有了紅外線光學辨識器,可以仰賴機器分類,但由於這些薄片容器會有套疊的問題,會影響到儀器辨識和分類效果,因此分出來後,雜質率高,國內願意收的處理商有限,近年展開綠籬行動的中國也不收了,分也沒有用。以PLA為例,原本國內有家業者聲稱有能力回收處理,但因為回收來的PLA雜質率高,無法達到要求,後來該業者就乾脆不收了。至於PET薄片容器,即使可以靠機器把它和其他材質完全分離開來,但由於PET薄片容器生產者眾,使用PET性質不均一(比如包裝食品者和包裝電子產品者,兩者使用的PET之分子量大小即有相當差距),會影響其再生料性質與用途,因此國內目前只有一家願意收PET廢薄片容器。

這些堆在回收場上乏人問津的廢塑膠,久而久之後,就會因為空間不足問題而被送到焚化廠去燒掉。以廢塑膠薄片容器為例,如果一段時間後還賣不出去,根據環保署規定,「廢容器處理設施停止運作達半年或處理能量未達前一年廢容器產出量之二分之一,致回收處理管道有受阻之虞時,得交由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一般廢棄物焚化廠焚化處理...。」但把這些廢塑膠送到焚化廠的,是承包各地方政府回收物進行分類及後續處理的回收商;地方政府不會再把這些無回收管道而被送到焚化廠的廢塑膠數量,從他們的垃圾回收量中扣除。

因此每年四百多萬噸的垃圾回收量(垃圾回收率的分子),真的都有回收到處理廠嗎?答案是沒有!更不用提經過處理後變成有用物資回到經濟體循環利用的數量有多少了。

四部曲〈〈—— ——〉〉六部曲


  •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祕書長。
  • 發表日期:2018年1月10日。

歡迎分享、按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