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擺脫焚化心態 才有循環經濟


小英政府打著循環經濟口號上台,然而至今端出的政策,卻是大異其趣。今年6月,環保署提送行政院的「建構綠能永續新世代垃圾處理計畫」中,除分6年編列預算補助地方政府進行既有焚化廠延役外,也編列了10億多元預算,打算在澎湖興建一座每日處理百噸的焚化廠,遭到國內外環保團體連署反對,要求立院刪減、凍結預算抵制;近日蘭嶼因為掩埋場於年底爆滿,報導指出其垃圾必須船運至台東,再外運至高雄,運費昂貴,環保署長李應元對此問題的回應竟是呼籲台東縣政府啟用當年錯誤決策下的台東焚化廠;而環保署網站上最近掛上的《環保署長闡述循環經濟理念》宣導短片,搭配的卻是填海造陸的影像,可見其真正用意只是在解決由焚化產生的底渣問題,無關乎循環經濟。這些作為,只見焚化,卻不見循環經濟、零廢棄!

其實從環保署到各地環保局的官僚,大多數都希望以焚化廠來處理垃圾,充滿著焚化心態,因為面對龐大的垃圾量,可以把所有垃圾通通丟到焚化爐裡燒掉,對他們來講是最方便的方法,不用思考如何減量、分類、回收;但是焚化廠產生的戴奧辛與重金屬汙染以及底渣及飛灰問題,卻沒有受到他們的正視,才會有底渣假再利用真廢棄事件不斷發生的狀況。而且,我國目前缺的並不是焚化廠,而是減量措施以及回收處理管道或設施:因為由民眾生活產生、政府負責處理的垃圾,還不到運作中焚化廠設計處理容量的五成;而實務上可以回收的回收物,卻因為原物料下跌而沒人要或者國內欠缺處理設施,正在各地清潔隊回收貯存場或回收商的場所裡堆積如山,比如說廢輪胎、塑膠袋、PVC與PLA容器等。


20161110-piled_tires.jpg20161110-low_value_plastics.jpg

圖左:嘉義市彌陀路資源回收場上的廢輪胎。圖右:雲林某回收商的場所裡,賣不出去的PLA/PVC廢容器。

比如這次聯合報對蘭嶼垃圾問題的報導中所提的:「環島公路、海岸線處處可見瓶瓶罐罐」、「單價低的例如塑膠、廢輪胎等,就一直囤積不管」、「蘭嶼核廢料貯存場後方一處偏僻空地,被藏起來的廢棄汽機車堆積如山」,這些都是可回收物,有的甚至是不能送到焚化廠,而環保署長的回應卻是啟用台東焚化廠?

焚化與零廢棄或循環經濟,是不相容的作為,因為焚化廠需要一定的垃圾量,才有辦法運作,這會讓主事者到處去找垃圾,或者失去實施零廢棄措施的意願。而且焚化廠所需要的熱值,主要是來自紙類與廢塑膠,而幾乎所有紙類與廢塑膠,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儘管可能降級回收),幹嘛把它們燒掉?而佔垃圾30-40%的廚餘,也是可以用來堆肥或厭氧發酵,燒掉反而會產生戴奧辛。如果所有廚餘、紙類與塑膠都回收了,我們將能達到90%以上回收率,焚化廠就更無用武之地了。

要達到零廢棄或循環經濟,必須檢視各類廢棄物的產生來源與特性,規劃最佳對策:這可能是改變民眾或商業行為,以減少或避免其產生;或者佈下天羅地網,讓它們進入回收體系,並設置或鼓勵業者投資相關設施,使之循環利用。這些作為,需要比焚化爐更多的研究、規劃、協調、宣導與執行;但整體而言,其對環境、社會與經濟產生的利益,則是遠高於焚化與掩埋。當然,我們知道,要達到零廢棄或循環經濟,需要一段時間;但在這段時間裡,我們應把有限資源擺在零廢棄的相關措施,而不是在焚化廠餘裕量已經很大的情況下,繼續增加對焚化廠的依賴。畢竟唯有擺脫焚化心態,才能激發出想法與創意,達到真正的零廢棄或循環經濟。

――〉〉關於焚化爐:反對台東焚化爐啟用的理由


  •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祕書長。
  • 發表日期:2016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