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市售個人清潔用品都標榜有「柔珠成分」幫忙磨去老化角質,但您知道嗎?看守台灣協會發現這些聲稱能「去角質」、「清潔毛孔」與「深層潔淨」的柔珠成分,有大半竟然是塑膠微粒!!因此本協會除透過各種管道呼籲民眾抵制相關產品外,也自今年2月下旬起展開網路連署,要求環保署儘速禁用,並於今日(6/8)與立法委員林淑芬、陳曼麗、綠色和平基金會聯合召開記者會,公佈連署成果。
含塑膠微粒個人清潔用品:越快消失越好!
此次連署共有6,526人參與,扣除重複填寫者,有效連署人數是6,165人,這對於一個觸角有限的小型環保團體而言,已算是參與相當踴躍。此次連署也順便調查民眾希望政府在禁用時給業者多少緩衝期,選項有「半年」、「一年」、「兩年」、「三年」與「其他」。調查結果顯示,在這6,165位民眾中,有60%希望這些含塑膠微粒個人清潔用品於半年內從市面上消失,28%希望一年內不要再看到這種產品,選擇兩年(6%)或三年(2%)的人,總計只有8%。
禁用塑膠微粒產品的緩衝期調查 | ||
緩衝期 | 人數 | 百分比 |
半年 | 3,697 | 60% |
一年 | 1,718 | 28% |
二年 | 364 | 6% |
三年 | 98 | 2% |
其他(越快越好) | 288 | 5% |
總計 | 6,165 | 100% |
另外還有5%選擇「其他」的人,則絕大多數留言表示希望這些產品愈快消失愈好。比如有的留言表示:「可以立即下架嗎?」「半年都已經太長了,早就不是新議題,要求廠商全面下架立刻禁賣才是正途!」「立即淘汰柔珠哪還需要緩衝?廠商原本就不會添加這些東西,是後來為了讓消費者覺得有去角質的幻覺才添加的,只是把原本就沒有加的東西拿掉相信ㄧ點都不困難。」「危害環境又無益的東西盡快消失!」「立即禁用!」「立刻下架!」「立刻消失!」再加上選擇半年的人,也有許多做如此留言,因此如果把這些選擇最短緩衝期(半年)的人,也視做希望這些產品越快從市面上消失越好的族群,那麼總計有高達65%的人,希望政府要快刀斬亂麻!

大部份民眾在得知個人清潔用品中竟然含有塑膠微粒的時候,都表示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希望政府能趕緊採取有效行動。比如就有連署者留言表示:「以為只是小微粒嗎?但是塑膠微粒千年不壞,成為連環殺手,將來海洋會一片死寂,未來人類子孫命運悲慘……」「去角質明明有更好的天然材質,更不要說柔珠得去角質利還很差,比果核石細胞爛多了。」「可怕的塑膠微粒,沒想到我正在吃和使用中。」「台灣要全面禁止使用、進口、販賣、製造、遺棄塑膠微粒產品。」「我不能理解為什麼他還在貨架上,這是另外一種生物安全問題。」「地球只有一個,請不要再傷害海洋了!」
近五百種經調查個人清潔用品 一百九十六種含塑膠微粒
看守台灣協會自去年8月開始調查國內市面上個人清潔用品使用塑膠微粒的情形,並與荷蘭「塑膠濃湯基金會」(Plastic Soup Fundation)合作,將調查結果傳送到其建立的「打擊塑膠微粒」App資料庫上,並將該App中文化,方便民眾選擇產品(要下載該APP,請至http://beatthemicrobead.org/tw/)。在負責此專案的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的努力調查下,加上許多熱心民眾自動提供相關產品,使得經調查的個人清潔用品數量有468種,其中含塑膠微粒者有196種。調查結果發現(見http://www.taiwanwatch.org.tw/node/1161網頁最下方附加檔案),凡是訴求「磨砂」、「去角質」的產品,其中去角質成分有超過一半是塑膠微粒(216件中有124件,佔57%);這些塑膠微粒中約98%的材質是聚乙烯(polyethylene),而有少數是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壓克力原料)與尼龍(Nylon)。
塑膠微粒小毒丸 魚蝦貝類還有人類都在吃
這些微粒大小從10um到1mm不等,而且在使用過後,便進入排水管道,且由於顆粒太細,污水處理設施無法阻攔,於是便直通河川海洋。一旦這些塑膠微粒進入河海,便會開始吸附水體中的有機污染物,像是全氟化合物(導致出生嬰兒缺陷,對免疫系統會產生不利影響,也會破壞甲狀腺功能)1,以及有致癌可能的萘、菲與六氯化苯2。而更有實驗證明海中體型不到2mm的浮游生物會誤食這些塑膠微粒,並把塑膠微粒及其吸附的有毒物質帶入食物鏈。3最近瑞典科學家研究證實,歐洲鱸魚幼魚生活在充斥塑膠微粒的海洋環境下,授精卵孵化和成長均會受到阻礙,且活動力減少,更易遭到掠食,導致死亡率攀升。4比利時於2014年的研究亦發現,養殖牡蠣體內含有塑膠微粒,並推估嗜吃海鮮的歐洲人一年會吃進11,000顆塑膠微粒。5以上研究均證明塑膠微粒對環境與人體健康有著不可忽視的風險。
禁用是全球趨勢
個人清潔用品含塑膠微粒的問題,已引起全球關注,部份國家也已開始採取行動。比如美國在2015年時,已有八個州禁止製造、販賣與使用含塑膠微粒的個人清潔用品;美國聯邦政府更於當年底通過了《無柔珠水域法》(Microbead-free Waters Act),全面禁止塑膠微粒的使用。6而加拿大也在2015年下半年,將塑膠微粒列入毒性物質清單,宣佈全面禁止塑膠微粒的使用。在歐洲,荷蘭議會於2012年11月通過了Manon Fokke(PvdA)的提案,要求荷蘭政府必須與化妝品業者討論禁止產品使用塑膠微粒的相關事宜,同時承諾將支持歐盟的相關禁令。歐盟許多國家也都贊同禁用相關產品,但因為希望歐盟各國步調一致,而正在討論並等待歐盟禁令出爐。歐洲環境議會(European Environment Council)已先於2014年下半年,禁止含有塑膠微粒的個人清潔用品黏貼歐盟生態標籤(EU eco-label),並希望能夠全面禁用。
對的事情 不用觀望
看守台灣協會、綠色和平基金會及與會的林淑芬、陳曼麗等委員都要求,環保署應該儘速依照廢清法第21條:「物品或其包裝、容器有嚴重污染環境之虞者,中央主管機關得予以公告禁用或限制製造、輸入、販賣、使用。」,全面禁止含塑膠微粒個人清潔用品出現在市面上,不要毫無作為,漠視這些塑膠微粒進入我們的海洋,危害生態環境。既然環保署也覺得個人清潔用品使用塑膠微粒是不對的事情,就該立即採取行動,直接讓塑膠微粒這種「一經購買便注定成為有毒海洋廢棄物」的東西在台灣消失。誠如某位連署民眾的留言:「對的事就要馬上做。為了健康、為了後代、為了環境,該做就做何必拖延?」
參考資料
- The partition behavior of perfluorooctanesulfonate (PFOS) and perfluorooctanesulfonamide (FOSA) on microplastics. Fei Wang et al. Chemosphere 119 (2015) 841–847
- Sorption of Four Hydrophobic Organic Compounds by Three Chemically Distinct Polymers: Role of Chemical and Physical Composition. Xiaoying Guo et al. Environ. Sci. Technol. 2012, 46, 7252−7259
- Ingestion and transfer of microplastics in the planktonic food web. Outi Setälä et 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85 (2014) 77–83
-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concentrations of microplastic particles influence larval fish ecology. Oona M. Lönnstedt, Peter Eklöv. Science 03 Jun 2016: Vol. 352, Issue 6290, pp. 1213-1216.
- Microplastics in bivalves cultured for human consumption. Lisbeth Van Cauwenberghe and Colin R. Jansse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93 (2014) 65–70
- https://www.congress.gov/bill/114th-congress/house-bill/1321
看完新聞稿,請幫忙按讚分享:
- 〈美妝品禁柔珠有譜 六成民眾支持 環署諾明年公告〉,環境資訊中心,2016.06.08。
- 〈清潔品塑膠柔珠危環境 環團籲禁用〉,公視中晝新聞,2016.06.08。
- 〈你買的是沐浴乳還是塑膠微粒?快上網查App〉,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2016.06.08。
- 〈禁塑膠微粒化妝品 環保署最快明年公告〉,中央社,2016.06.08。
- 〈塑膠微粒化妝品 環保署:最快明年公告禁用〉,中央廣播電臺,2016.06.08。
- 〈市售個人清潔用品「柔珠成分」 過半是塑膠微粒〉,聯合晚報,2016.06.08。
- 〈塑膠微粒化妝品 環保署:最快明年公告禁用〉,自由電子報,2016.06.08。
- 〈環署:106年公告禁用塑膠微粒在化妝品〉,中央社,201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