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新口味的塑化劑甘有卡好吃?

2013/08/21 (週三) 00:00

兩年前的塑化劑事件相信國人仍記憶猶新,而這段時間來也陸陸續續有許多兒童玩具/用品被檢測出塑化劑超標的報導,包括最近爆發的兒童雨衣塑化劑超標達297倍,相信讓許多父母更加憂心所使用的每件生活用品,這就是為何我們一直呼籲各界不再使用3號PVC毒塑膠的原因之一。

PVC的塑化劑有百百種,即使某些被禁用,業者仍可挑選尚未被管制的塑化劑。根據2007年陽明大學學者的研究,PVC膜包覆食物並置入微波爐中加熱,在此情況下加熱3分鐘,食物中DEHP含量即大幅增加;另有一篇訪問衛生署官員的報導說,PVC保鮮膜常用的塑化劑為DEHA。所以那時市面上PVC保鮮膜使用的塑化劑包括DEHP與DEHA兩種。2010年9月,環保署在立法院與民間壓力下公告草案擬禁用PVC/PVDC保鮮膜,受到相關業者反對,其中一知名業者並於環保署在隔年召開的專家會議中指稱,其所添加的塑化劑是DINA,不是DEHA與DEHP。但該家PVC保鮮膜業者從未在其包裝上明確標示其所添加的塑化劑名稱。

DEHP屬鄰苯二甲酸酯類,是最常用於PVC的一種塑化劑,毒性也是眾多塑化劑中較強的一種,為2011年塑化劑事件主角之一。在塑化劑事件發生後,衛生署才比照歐盟訂定其每日容許耐受量(TDI)參考值為0.05 毫克/每公斤體重(美國為0.02毫克/每公斤體重)。DEHA與DINA同屬己二酸酯類的塑化劑,毒性較DEHP為低,其中DEHA的每日容許攝取量為0.3毫克/每公斤體重(歐盟值)。DINA的毒性可能更低,也有可能是因為還未有詳細評估,目前還找不到有國家訂定其每日容許攝取量,但於2010年時因生物累積性及慢毒性被北歐國家列入觀察名單。曾有研究在某醫院的午餐中發現高達16,500ng/g的DINA,其來源即是PVC保鮮膜。根據一文獻回顧(Xu-Liang Cao,“Phthalate Esters in Foods: Sources, Occurrence, and Analytical Methods”)所彙整的資料,DINA溶出能力似乎遠高於DEHA與DEHP,因此即使毒性低,對身體的影響也不容輕忽,畢竟它還是毒性物質,不是我們要吃的營養物。

2013年4月9日,衛生署公告修正《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規定塑膠類食品器具、容器、包裝中,DEHP、DBP、BBP、DIDP、DINP、DMP、DNOP、DEP等8種塑化劑個別含量不得超過0.1%,等同是實質禁用了這八種塑化劑;同時並訂定DEHP、DBP、BBP、DIDP、DINP等五種鄰苯二甲酸酯類與DEHA的溶出限值。因此PVC已有使用紀錄的塑化劑中,DEHP與DEHA受到了管制,但DINA則不在管制範圍內。

但如同兒童玩具與用品,即使標檢局早就比照歐盟實質禁用了六種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的使用,但還是常常檢測到有相關產品違規使用,反正政府的抽樣檢測數次有限,而使得業者抱持著以身試法的心態。中國最近有新聞報導指出,在受檢的16種PVC保鮮膜中發現有15種使用DEHA塑化劑。在兩岸貿易頻繁下,您從賣場買回的食品所包覆的商用保鮮膜,會不會來自中國?比起我們一卷一卷買回家使用的家用保鮮膜,這些商用保鮮膜的製造或輸入業者更多,可能更沒有受到政府監控,更容易漠視法規標準而透過全球貿易進入你我生活,戕害我們的健康。所以您吃到的會不會是已受到衛生署限制的DEHA塑化劑?如果這些商用保鮮膜原料是來自國內的台塑或南亞,那其添加的塑化劑會不會是DINA?這或許是個謎。

但別忘了,不論是添加那種塑化劑,PVC生產與廢棄的過程中,都會產生世紀之毒戴奧辛,這是毒性物質世界中的大將軍,一個分子可抵百萬個塑化劑,且會透過食物鏈侵入我們身體裡。現在每個人體內都有戴奧辛,透過干擾荷爾蒙的方式影響我們健康。這千真萬確,可不是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