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哭泣的大地-國土專題

V1N1
NT$120.00
看守台灣季刊 創刊號
1999年春 Vol.1 No.1
新聞局登記
局版台省誌字第1170號
售價150元




【目錄】

國土專題-哭泣的大地
  • 建構土地倫理:一個本土性的思考 \ 李永展
  • 現階段農地利用與農地釋出的檢討 \ 陳希煌
  • 原住民與自然環境 \ 紀駿傑
  • 國土規劃下的邊遠地區:以蘭嶼達悟族為例 \ 鄭先祐
綠色專櫃
  • 問題重重的海洋:在國際海洋年我們是否接近極限 \ 鄭益明
  • 臺灣水資源的壩道或保育之道 \ 鄭先祐
國土巡禮
  • 國土永續利用與政府再造 \ 李永展
環境觀察
  • 環境觀察報告 \ 劉志堅
新書評介
  • 土地的苦戀 \ 劉志堅

回頁首


【編者的話】

《看守台灣》試刊號出刊後,很多朋友都驚訝於我們堅持把它辦出來的勇氣,而且現在第一期又要正式出刊了!試刊號出刊後,我們收到了各種不同的建議與批評(當然也有很多鼓勵的),這些意見我們都會逐一地加以檢討改進。

為了表達《看守台灣》對近年來多災多難的國土之關懷與行動,第一期的主題是「哭泣的大地──國土專題」。其實這是一個老掉牙的議題了,但在這麼多的環境災難之後,我想大家還是會相當迷惑的問道:「那A按ㄋㄟ?」,我們多麼希望這些災難不要一再發生,可是都無法如願……!?

以「哭泣的大地」為主題,這一期的《看守台灣》總共集結了四篇文章:李永展的「建構土地倫理:一個本土性的思考」、陳希煌的「現階段農地利用與農地釋出的檢討」、紀駿傑的「原住民與自然環境」、以及鄭先祐的「國土規劃下的邊遠地區:以蘭嶼達悟族為例」,希望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台灣的土地問題。

延續試刊號的作法,第一期的「綠色專櫃」針對最近發生的環境議題提出不同的觀點,由老鄭(鄭益明)翻譯了「問題重重的海洋:在國際海洋年我們是否接近極限了」,而阿祐(鄭先祐)則暢談了「台灣水資源的壩道與保育之道」;而「國土巡禮」專欄則由李永展撰寫「國土永續利用與政府再造」。

「環境觀察」由劉志堅對台灣環境的現況提出另類的思考,第一期的新書評介則由劉志堅引介陳玉峰的「土地的苦戀」。

坊間流傳的一句俏皮話:「沒有知識,要有常識;沒有常識,要多看電視」,我們願意再接龍下去:「不看電視,也要多看雜誌」,《看守台灣》就是大家多看雜誌而可以有另類思考的一個最佳選擇。希望有更多人加入我們築夢的行列,最後成為「看守台灣人」一起來捍衛我們的環境。

李永展

回頁首


【社論】

如果人唾棄土地,他就唾棄自己

李永展

一九九八年下半年的山崩、水患及土石流讓台灣著實學到了一個慘痛的教訓:若不珍惜咱的國土,受害的是我們自己!以往政府及社會大眾都以為水土資源只是商品財貨,所以在使用時都只是從「效益-成本」分析的觀念著手,只要效益大於成本,便可以毫無忌憚地大量使用。然而傳統的「益本分析」根本未考慮到環境面及社會面,在追求「生態、生活、生產」並重的「永續發展」新世紀,這種傳統的土地利用方式已經明顯地落伍了;為了迎接千禧年的來臨,我們認為永續的水土資源利用才是台灣真正應有的環境典範。

土地使用是人類在地表上所展現的基本實質活動,而在不同社會的價值觀念影響下,就明顯地反映出「環境」與「發展」兩者比重不同的結果。就開發中國家而言,開發現有的自然資源是強化國家經濟實力最直接的方式,台灣的歷史發展就是一項最好的例證。荷蘭時代遍地的梅花鹿跳躍、原始林密布的榮景都化為鹿皮、原木、樟腦大量外銷,以致於當時的景象如今只能由文獻加以想像;台灣獨特的地形及多變的氣候為島上帶來生生不息的生命,所涵養的三千多種顯花植物、一萬餘種昆蟲,一度為台灣贏得「蝴蝶王國」的美譽,並帶來眾多出售原始資源的利益,但王國背後的真相則是無數陰冷僵硬所構築的「標本外銷」貿易。

這種「殺雞取卵」的資源使用方式,在人均所得已超過一萬三千美元的今天不僅沒有改進,反而更變本加厲地被正當化──土地成為「黑金治國、黑道治縣」的貪婪之島上政客財團炒作牟利的最佳投機標的。國府治台以來,台灣土地在「政治剝削」、「經濟奇蹟」、「成長迷思」的主流社會典範下,一直與「商品財貨」劃上等號,一直作為達到國家機器執政目標、財團地主牟利的工具。於是土地非得要變成建地才有價值;於是土壤可以草率地往河流下游丟棄;於是溪流海洋可以當作是排放廢水及汙水的容器;於是整個動植物族群可以被連根拔起或成為滿足人類五臟廟的祭品。祖先留給我們的美麗寶島變成垃圾之島:溪河髒污了、土石流失了、森林不見了;台灣幾乎就要成為環境災難的代名詞。

讓我們不疼惜台灣國土的最大障礙在於教育面、政策面、及執行面的偏差,這些僵化扭曲的系統在在都促使我們遠離對土地的認識及尊敬!面對這麼多的環境災難,我們要求應該即刻提出台灣國土總體檢。

在教育面,我們認為應該重新建構「土地倫理」,讓社會大眾認識到土地應該是「生命共同體」而不是「商品」。正因為社會大眾將土地視為商品,所以土地被任意濫用掠奪;但是如果我們教育社會大眾將土地視為生命共同體,則我們將會以愛及尊重善用土地──我們要求將「土地倫理」列為各級學校必讀的通識教材。

在政策面,我們認為永續的國土綜合發展理念應該很嚴肅地被討論,很周詳地制訂配套措施,然後很嚴格地執行及管理;質言之,國土的經營管理必須全面的、周延的、永續的,從國土計畫法的擬訂、國土綜合發展計畫的實施、到城鄉計畫法、縣市綜合發展計畫的落實,到最後地方基層的監督及管理。為了落實上述理想,首先必須儘速進行全國國土調查,然後考量各種土地使用適宜性,將全國國土劃分為「限制發展區」及「可發展區」。限制發展區嚴格禁止任何開發,但如果有「特別犧牲」的情形則政府應該予以合理的補償救濟;可發展區則應採取「發展許可制」,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估,並且應該切實落實「受益付費,受害補償」的公平原則。

在執行面,我們認為精省之後,政府應該將「錢」、「權」、「人」下放到縣市政府,以充實地方政府落實水土政策之經營與管理;此外,應該將縣市政府的位階提昇至精省之前的省位階,如此才可能在管理上真正落實國土之永續經營。

面對愈來愈多的環境災難,我們懇切希望這些要求不再是「狗吠火車」、不再是「和尚唸經給和尚聽」的弱勢聲音。如果全台灣人民都能把這些要求當作一回事,如果大家都能從關懷國土進而追求永續的國土,我們才有可能久久長長地永續發展,否則我們的後代子孫可能從此會無安身立命之地。

「教育你們的孩子,就如我們教育我們的孩子:這土地是我們的母親。發生在大地身上的事,必將發生在她孩子的身上。如果人唾棄土地,他就是唾棄自己。」一年之始,世紀之末,要想「根留台灣、永續發展」,我們每個人都必須仔細、認真地想一想西雅圖酋長的這一段諍言!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