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綠色交通

V1N2
NT$120.00
看守台灣季刊 第一卷 第二期
1999夏季號 Vol.1 No.2
新聞局登記
局版台省誌字第1170號
售價150元




【目錄】

  • 編者的話
  • 社論
特別企畫-綠色交通
  • 交通環保策略-創造人性空間的起始/許添本 
  • 從永續運輸觀點看台灣機車管理制度/賀陳旦 
  • 邁向永續運輸/馮正民 
  • 乾淨的交通運輸系統/徐淵靜 
  • 交通引起的公害/劉志堅 
  • 淺談生活運輸系統概念與應用/董娟鳴
綠色專櫃
  • 棲蘭紀行/陳玉峰 
  • 消波塊的迷思/鄭益明 
  • 名正言順/鄭先祐 
  •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滾蛋!/鄭先祐
國土巡禮
  • 台灣農村有沒有永續發展的可能?─當前農地政策之批判─/李永展
環境觀察
  • 環境負荷知多少?/劉志堅
  • 中子彈與乾式儲存的核廢料/張國龍
新書評介
  • 生物與文化基因上的圖示/陳章波
  • 1999年世界徵象(State of the world 1999)/張國龍

回頁首


【編者的話】

《看守台灣》和各位朋友己經是第三次見面了,試刊號及創刊號分別收到許多朋友的熱烈迴響,我們真的是非常高興,畢竟有迴響才能幫助我們改善缺點、彌補不足,而使《看守台灣》愈來愈好。

這一期的主題是「永續運輸」。因為物理上的距離促成了運輸的必要,而為了征服距離,運輸也成為人類必須面對的問題之一,我們幾乎無時無刻不是從某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而交通便是連結這兩個地方的手段。記住,它不是我們的目的,也就是因為這樣,所以一般人都相信只要能使我很方便地往返,除了價錢之外,便不太在意究竟它對自己其他層面的影響;在這種以「便利性」為運輸問題全部內涵的認知之下,我們在倡導永續運輸時便會遭遇到比較大的阻力。

因此,本期的《看守台灣》特別要從永續運輸的主題來喚起國人對這個議題的重視。這一期總共有六篇專題文章,分別從不同面向探討永續運輸。其中,許添本從創造人性空間的角度談交通環保策略;賀陳旦從永續運輸的觀點看機車管理的制度;馮正民為大家闡述永續運輸的觀念;徐淵靜從乾淨的交通運輸系統切入;劉志堅提醒我們交通引起的公害問題;而董娟鳴則討論生活運輸系統的概念與運用;這一系列永續運輸的相關論述,應有助於讀者建立完整的認識。

除了專題之外,這一期也如同前二期一樣,以固定專欄引介環境思潮或針對某一議題進行討論。「綠色專櫃」中陳玉峰以一個生態學者的觀察,記錄棲蘭山檜木的生命歷程與行者的心路歷程;另外還有鄭益明針對當前國際上重要環境議題的介紹,以及鄭先祐的「名正言順」。「國土巡禮」則仍由我以永續發展為架構,討論台灣的農地政策。至於「環境觀察」除了由劉志堅分析台灣的環境現況之外,張國龍也以核廢料儲存為題,提出想法與讀者分享。

當編輯進入最後階段,內心的感受也愈加複雜,因為對台灣環境的議題愈瞭解,心情也更加感到沉重;但在此同時,從不同領域、不同朋友的論著中又讓我看到了一絲希望,因為有這麼多朋友一起從不同面向嘗試提供解答,將使綠色家園、生態國家的理想能夠有逐步邁向實現的可能。衷心希望愈來愈多的朋友共同來看守台灣!

回頁首


【社論】

永續運輸 ── 一個不只攸關「便利」的環境議題

/李永展

人類的發展歷程無疑是對所謂「進步」觀點的批判,因為史前時代「妥善照顧」的概念已經揭示出人類在面對環境限制下的長遠生存策略,而1992年地球高峰會議,雖然促請各國研擬永續發展之具體政策與計畫,但是即將邁向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類似乎仍對未來茫然失措,繼續迷失在不永續發展的途徑之中。

從美麗之島淪陷為破碎島嶼,台灣生態環境在戰後五十年之間的轉變,無異是台灣奇蹟的一部份。儘管許多人都深切感受到台灣環境的急遽惡化,但遺憾的是,這些感受卻多半僅化為懷舊式的思古幽情,或者是救贖式的自我安慰,有效遏阻乃至於改善環境惡化的行動,仍遠遠不及對追求經濟發展的殷切。而隨著1980年代高度依賴金融資本的新國際分工形成,台灣在調整其經濟發展策略的同時,城鄉移民的腳步也更加快速,並集中在以提供金融服務為主的幾個都市,造成都市迅速擴張而鄉村快速凋零;在城鄉差距加大的同時,運輸問題已成為台灣不永續發展的徵象之一。

「運輸」對現代國家而言並非新的挑戰,「永續」亦非新的觀念,但是如何使「永續運輸」成為新世紀的環境典範卻是當前我們必須致力的目標。運輸問題除了表現為尖峰時間的交通擁擠外,汽機車所帶來的噪音及空氣污染無疑也是運輸問題的主要內容之一。交通擁擠不僅造成時間的浪費,也造成不可再生資源(例如化石能源)的耗損;空氣污染不僅造成呼吸道的疾病,也造成酸雨的威脅,而汽車冷媒所使用的氟氯碳化物不僅是造成臭氣層破洞的元凶,也是溫室效應氣體之一,其對環境與生態所造成的衝擊已成為全球亟需解決的問題。

因運輸問題所衍生的種種對環境的破壞與威脅,使不少有識之士大力倡導永續運輸的實踐,永續運輸不僅作為解決環境與生態問題的重要關鍵,也是社會邁向永續發展的首要指標。永續運輸的最主要精神就是要求資源的使用不論在使用量與速率上,都必須有所約束,且應尋找可循環利用的替代資源,其目的就是希望這一代的資源必須延續到後世代的永續使用。

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的運輸究竟是邁向永續抑或遠離永續實為跨世紀的重大挑戰。要達到永續運輸,我們認為必須減少運輸污染源(如汽機車的使用)同時發展低污染的替代能源。在減少汽機車的使用上,我們認為應該採用經濟價格手段及管制使用的非價格手段。價格手段包括提高汽機車的道路使用費、燃料費與牌照稅、停車費等;非價格手段包括在市中心區限制時間或空間的地區通行証措施等。

除了直接針對汽機車採行促使汽機車使用減量的措施外,尚可採行間接的手段,譬如:透過妥善的土地使用規劃,將土地使用予以相容的混合使用,以減少居住及工作分離所造成的長途通勤旅次;此外,也可透過汽車共乘制,提高小汽車的使用率。而發展大眾運輸及鼓勵自行車與步行,也是減少使用汽機車的另類方案。發展大眾運輸除了建設捷運外,也應積極改善既有的公車系統,其手段包括劃設公車專用道、重新檢討公車的路線與停站位置等,以增加公車的可及性。此外,為了鼓勵自行車與步行,政府應規劃設計安全且連續性的自行車道與人行步道,使得自行車使用者與步行者享受安全、連續與舒適的環境。另一替代汽機車的方式為發展網路科技,使得部份資訊從業者能在家中工作,以減少通勤旅次。

發展低污染的替代能源需要研發,更需要稅費的機制來鼓勵其推動與實踐,例如替代燃料已在先進國家陸續研發及採用,其中包括電動車的電池等。美國即實施燃料效率的標籤制度,每一部新車在售出時皆要貼上其在市區與公路上燃料消耗的數字,及相同等級其他車子的燃料效率數字,以茲比較。而政府在推動永續運輸上除了應該積極提供運輸市場良性競爭的環境,更應照顧到環境利益及社會利益。

要達到永續運輸的願景,政府與民間除了在觀念上必須有所調整外,也必須在共同體認上採取集體行動,才能真正落實永續運輸。在環境問題愈來愈嚴重、資源愈來愈稀少、人口愈來愈多的此時,永續運輸不應該只是空中樓閣的口號,而應該是實實在在的具體行動。讓我們共同催生台灣永續的未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