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季刊 第十一卷 第四期
2009冬季號 Vol.11 No.4
- 新聞局登記
- 局版台省誌字第1170號
- 售價150元
【目錄】
編輯草堂
- 編話
- 社論:格達費的帳篷與國土規劃
專題企劃─重建人與自然的關係
- 森林‧土地‧台灣人
500年前有人說:「我們在這裡耕作吧!」於是充滿野性的平原成為整齊的田地;300年前有人說:「我們在這裡狩獵吧!」於是滿山滿谷的梅花鹿漸漸失去蹤 影;100年前有人說:「我們在這裡砍樹吧!」於是高山林木哀鴻遍野;最近50、60年來,台灣人又說:「我們在這裡,能拿得到的、能摘得到的、能搆得到 的、能用拖拉庫載出來的,都給它賣了吧!」於是... - 原住民保留地農業利用發展之新契機
高山農業不一定全是對環境有害!若原住民存著友善環境的土地倫理觀,施以適當的水土保持進行土地利用,或可於環境保護與農地利用之間尋找出一個平衡點,不但能在原住民部落順利發展農業,還可兼顧環境保護的理想。 - 越域引水工程爭議
雖然水利署及部份學者都曾ㄧ口否認曾文越域引水工程和小林滅村的關連性,然而種種證據都顯示該工程對環境的衝擊非同小可,更別提所謂引水根本是不必要的工程,為何我們還要浪費國庫資源,繼續在這脆弱的地帶炸山鑿土,剝奪野生動物的生存權益,並威脅工程沿線的居民的性命與生界安危? - 治水?
88水災之後的多重議題交錯發酵,讓學者警覺跨領域「對話」的重要,成功大學於10月12日舉行第三場台灣水學論壇,期能提供學界及NGO團體分享與交流的平台,藉此促進整合水文化、治水、水資源等水議題,完成一場「科技與人文的對話」。 - 國土計劃,法奈何?
台灣不是沒有國土計劃,但是爲什麼在「落實」面出了問題?政治權力的野蠻遊戲讓國土計畫成為經濟奇蹟的犧牲品,而可笑的是,這個經濟體似乎也創造不了什麼奇蹟了,國土大計卻持續犧牲「小」我,政策執行原地踏步,讓台灣的國土更向下沉淪。 - PVC生產污染環境 台塑勇奪黑星獎
- 中國環境問題 台商責任大
- 尼日沙漠的春天
- 沒有保障的原住民保留地
新聞追蹤
綠色思潮
數值挖奇
【編話】
莫拉克重創南台灣,一幕幕悲慘世界的景象不知撼動多少人心,可是至今儘短短三個月,不僅八八水災的媒體報導日漸淡出,馬政府更是馬不停蹄地要拋諸腦後,一面說要推動以「確保國土安全及國家永續發展,促進國土資源合理配置」的國土計畫法的立法,一面卻強勢推動「危害國土安全及社會發展、破壞環境生態與居民健康、不當利用國土資源」的中科四期開發案。上天接連不斷的警訊,民眾錐心刺骨的怒吼,似乎都無法激起這些只是為了選票與利益的政客與財團的深刻反思。
當前政府與財團的作為,就如同上一世紀兩個以殖民心態統治台灣的專制政府,為了寶島上鬱鬱蔥蔥的森林,不惜以惡法與暴力將世居於此的原住民驅離其傳統領域,並大肆砍伐千百年來聳立於此的巍巍神木。這種種不公不義、掠奪自然的惡行,預示著今日台灣山林與其上人民的種種苦難。
上位者的自私自利貪婪邪惡,不僅毀了寶貴的自然生態,更破壞了原本存在台灣常民社會的樸實價值觀:敬天惜地、寡欲知足、互助共享。於是,一片片的山林,在被奪去原始植被後,再度被資本主義者剃了光頭,成了慣行農業與豪華民宿的據點;或被穿腸破肚,只為了讓財團政客在掏空國庫時師出有名。這些只看得到錢的變質人類,竟然看不到健全的自然生態所蘊藏的豐厚價值,那生生不息而厚及萬物的公義慈悲。
災害重建,不只是災民安置與基礎設施的修復,我們更應重拾那美好價值,重建人與自然的友善關係,這是無論如何都必須依存於自然的人類所亟需思考並著手進行的。從一些已在發生的案例可看出,人要重回大自然的懷抱,對於科學技術昌明的現代人來說並不難,所欠缺的只是一點點智慧與勇氣,也就是:洞察當前貪婪式發展無異自殺的智慧,以及決心擺脫奢華物質生活的勇氣。
希望本期的幾篇文章,能夠為這快速陷入黑暗的世人們帶來一點燭光,尋回被遺落在心靈一角的美好價值,以重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