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生態系列叢書 E005
- Christopher Flavin 等著; 周晉澄等譯
- 售價:新台幣350元
- ISBN 95730329-6-1 (平裝)
- 17x23 公分
- 2006年4月初版
安全議題再次躍上了國際議程之首。
恐怖行為與危險的反恐戰爭,就好像一條毒蛇,從交織著貧窮、不平等、國際犯罪、致命武器散佈、大規模人口遷徙、自然災害、生態系崩毀、新興與再現傳染病、以及對土地與資源的激烈爭奪等種種病兆的巢臼中躍出。
為了建立全球安全,必須將這些「沒有護照的問題」,視為所有國家共有的風險與脆弱性。主要以軍事手段來尋求安全而未能面對這些基本威脅的政府政策,很可能會導致暴力與不穩定的惡性循環。而基於全球安全的新意涵所研擬的政策,則可避免這些危險,並推動有建設性的替代方案。
《2005世界現況》的作者們提出,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建立糧食安全、管理水資源的衝突、控制傳染病、邁向武裝解除、以及為實現永續世界而打拼的跨越國界合作,才是和平與穩定的根基。
目錄 | 序 | 前言 |
目錄
中文版謝誌 | |||
中文版序 | |||
謝誌 | |||
目錄 | |||
方塊、表、圖 | |||
序 | 戈巴契夫 國際綠十字組織主席 | ||
前言 | |||
世界現況:一年回顧 | |||
第一章 | 重新定義的安全 | Michael Renner / 劉志堅、謝和霖 | 01 |
不安全的根源 | |||
壞鄰居與共有的脆弱性 | |||
控制武器 調解衝突 | |||
反恐戰爭的影響 | |||
讓世界更安全的原則 | |||
安全連結:跨國犯罪 | |||
第二章 | 檢視人口與安全的關係 | Lisa Mastny and Richard P.Cincotta / 沈添財 | 28 |
年齡結構的不調和 | |||
浮現的威脅──愛滋病 | |||
快速的都市成長 | |||
水與農地的競奪 | |||
降低風險向前邁進 | |||
安全連結:環境難民 | |||
第三章 | 傳染病控制 | Dennis Pirages / 周晉澄 | 56 |
疾病爆發動力學 | |||
「微生物安全」的現況 | |||
傳染病對經濟的影響 | |||
對於日後疾病爆發的管理 | |||
安全連結:生物入侵 | |||
第四章 | 建立糧食安全 | Danielle Nierenberg and Brian Halweil / 劉志堅 | 81 |
農業多樣性的損失 | |||
糧食的恐慌 | |||
氣候變遷 | |||
對新威脅的新對策 | |||
安全連結:毒性化學物質 | |||
第五章 | 管理水資源的衝突與合作 | Aaron T. Wolf, Annika Kramer, Alexander Carius, and Geoffrey D. Dabelko / 許惠悰 | 108 |
關鍵議題 | |||
國際流域 | |||
國內爭議 | |||
地方衝擊 | |||
機構能力:水衝突與合作的核心 | |||
邁向水資源的合作管理 | |||
安全連結:資源財富與衝突 | |||
安全連結:私人部門 | |||
第六章 | 改變石油經濟 | Tom Prugh, Christopher Flavin, and Janet L.Sawin / 林文印 | 137 |
策略性商品 | |||
石油與全球經濟安全 | |||
石油與公民安全 | |||
石油與氣候安全 | |||
分岔路 | |||
安全連結:核能 | |||
第七章 | 解除戰後社會的武裝 | Michael Renner / 江慧儀 | 168 |
全球「括荒時代」 | |||
販賣、偷盜與走私 | |||
有限的回應 | |||
從戰爭回歸平民生活 | |||
安全連結:核武擴散 | |||
安全連結:化學武器 | |||
第八章 | 透過環境合作建立和平 | Ken Conca, Alexander Carius, and Geoffrey D.Dabelko / 蔡宜倩 | 200 |
環境與衝突的一段歷史 | |||
為什麼要從環境來謀求和平? | |||
透過環境合作來建立和平 | |||
剩餘的挑戰 | |||
實現環境和平調處 | |||
安全連結:戰爭的環境衝擊 | |||
第九章 | 奠定和平的基礎 | Hilary French, Gary Gardner, and Erik Assadourian / 簡妤儒,瞿慎思 |
221 |
全球治理的再造 | |||
改變政府的優先順序 | |||
公民社會的參與 | |||
附註 | 249 | ||
索引 | 298 |
序
戈巴契夫/國際綠十字組織主席
五年前,聯合國的191個會員國全都發誓,要在2015年前達成8個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包括消除赤貧與飢餓,以及確保環境的永續性。這些重大的挑戰在2004年10月於開羅舉行的一個指標性會議上:第二十屆「人口與發展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被來自全球各地的衛生官員重新確認。
2004年的這個會議的總結為,雖然許多地區已有相當的進展(儘管並不穩定),但在了解到這些進展在整個全球社會經濟發展、安全與永續性上的獲益,並不能反映全球許多地方的真實情況後,也不能夠太過樂觀。在許多地方,貧窮持續地妨害進步;愛滋病等傳染病的病例持續增加,在許多國家成為威脅大眾健康的定時炸彈;在過去五年,大約有2千萬兒童死於可預防的水媒傳染病;而且有數億人口因為缺乏乾淨的飲水與適當的衛生設施,而仍然過著悲慘而不潔的生活。
我們必須體認這些令人可恥的全球不平等,並開始嚴肅地面對這些問題。我很高興2004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汪嘉莉‧馬薩伊(Wangari Maathai),她在肯亞與非洲的個人努力、領導、與實際的社區工作,激勵了我們所有人,因為她證明了在人們有勇氣做改變的地方,是可以在面對環境安全與永續發展的挑戰上,得到實際進展的。
人類現在有很難得的機會,可以讓二十一世紀成為和平與安全的世紀。然而在冷戰結束後,許多向我們開展的可能性,似乎已部分被揮霍掉了。我們如此努力工作所追求的「和平紅利」(peace dividend)到哪裡去了?為什麼區域衝突與恐怖主義在現今的世界變成如此地顯著?為什麼我們在千囍年發展目標上不能達到更多的進展?
2001年9月11日的可怕悲劇,2004年恐怖份子在俄羅斯貝司蘭(Beslan)的恐怖攻擊,以及過去十年來在日本、印尼、中東、歐洲、以及其他地方的許多恐怖事件,全都清楚地顯示我們尚未準備好面對新的威脅。但是更好的準備意指更全面的思考,而不只是傳統冷戰的用語。
我相信現今的世界面臨了三個互相關聯的挑戰:安全的挑戰,包括毀滅性武器與恐怖主義所帶來的風險;貧窮與低度發展的挑戰;以及環境永續性的挑戰。
面對安全的挑戰,首先我們必須掌握並銷毀世界上大量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在這方面,俄羅斯與美國已踏出許多正面的腳步。但我們必須加速進行這些防止武器擴散及廢除軍備的努力,並且在世界各地建立減少威脅的計畫,如果我們想要真正成功的話。
全球的工業國家也必須撥出更多的資源給那些世上最窮困的國家與區域。排行前幾名的工業國家的政府發展援助,仍只占他們的國民生產總值的一點點百分比,且與十幾年前於里約地球高峰會上所做的承諾相比仍有所不及。世界上愈來愈大的貧富差距,以及有限資源被浪費在戰爭與消費主義的嚴重錯置,不應再持續下去。否則,我們將面對更大的挑戰與威脅。
關於環境,我們必須認知到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浪費我們有限的資源,等於在可見的未來喪失資源,並將對世界所有區域帶來可怕的後果。比如說,森林,在貧困國家正在被破壞得愈來愈多。即使在肯亞,雖然汪嘉莉‧馬薩伊已幫忙種植了3千萬多棵樹,森林覆蓋的面積仍在減少中。全球的水資源危機也是人類所面對的單一最大威脅之一。在世上每10個人就有4個人住在由兩個或更多個國家所共有的河川盆地,這些共享寶貴水資源的國家由於缺乏合作,生活水準正在降低,而導致毀滅性的環境問題,甚至造成暴力衝突。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警覺氣候變遷的危險,並付出更多的資源來迫切尋求能源的替代方案。
就是這些理由讓我在12年前成立了國際綠十字組織,並持續提倡人類應該改變我們如何對待地球的全球價值觀。這是一種全球互相依賴的新觀念,是對於人類與自然關係的共同責任。也就是基於這些理由,我協助草擬了地球憲章(Earth Charter),這個倫理原則的規範現在已被全球各地8,000多個組織所背書,這些組織所代表的人數已超過1億。也就是這些理由讓地球議會(Earth Council)主席毛瑞斯‧史壯(Maurice Strong)與我發起了地球對話(Earth Dialogues),這是一系列關於倫理與永續發展的公共論壇。
今天,我們需要全球「開放」(Glasnost,意即公開、透明、與公開對話)的國家、政府與公民,以針對這些挑戰建立共識。而且,我們需要「預防性交往」(preventive engagement)的政策:即國際與個人的團結與行動,並以永續而非暴力的方式來面對貧窮、疾病、環境退化與衝突的種種挑戰。
我們是自然的客人,而不是主人。在發展與衝突的解決方案上,我們必須發展出一套嶄新的典範,是根據所有人類的成本與利益,並侷限於自然本身的限度內,而不是技術與消費主義的限度內。我很欣慰看守世界研究中心持續在其年度的《世界現況》報告中,論及這些重要的挑戰與目標。我呼籲所有的讀者在讀完這本書後,鄭重地考慮個人的行動承諾。唯有公民社會積極、奉獻的參與,我們才能成功地為二十一世紀及後代建立一個永續的、公平正義的、以及和平的世界。
米哈伊爾‧戈巴契夫
國際綠十字組織 主席
前言
當諾貝爾和平獎於2004年10月頒給了肯亞環保人士汪嘉莉‧馬薩伊時,諾貝爾委員會的這個決定讓某些圈圈的人士大感意外。對於許多傳統的安全專家而言,在這個充斥著軍事衝突、內戰、恐怖主義、以及核武擴散的時刻,將這個盛名遠播的國際大獎頒給一個以種樹知名而不是簽訂合約聞名的人物,似乎是太輕率了。的確,贊助這個獎的一位挪威政治大老批評說:「諾貝爾委員會完全忽略了這個世界每天都過著不安的生活,而把這個獎頒給了環保人士,這真是太奇怪了。」
然而在我們看來,這個獎頒給汪女士真是再合適不過了。汪嘉莉‧馬薩伊的生命故事恰恰見證了現今世界的不安,正是源自她一生所致力面對的生態與社會問題。在1977年,她成立了綠帶運動(Green Belt Movement),組織了窮苦的婦女一起種植了千百萬顆的樹,這個團體的目標包括了恢復肯亞消失中的森林,提供家庭不可或缺的烹飪用燃料,並使婦女成為改善她們與家人生命的積極參與者。
馬薩伊的成功以及她隨後向政府保育政策的挑戰,迫使她與該國當時的獨裁總統正面衝突。她與她的跟隨者被打被關,但在這個歷程中,她們激勵了肯亞與全球成千上萬的跟隨者加入行動。汪嘉莉‧馬薩伊所領導的公民社會運動,為肯亞於2003年從實質獨裁和平轉移成民選政府舖下了康莊大道。在這個民選政府中,馬薩伊成為肯亞國會的一員,也是目前肯亞政府的環境副部長,為這個歷史性的和平轉移譜下完美的結局。
巧合的是,在諾貝爾和平獎宣布的時候,剛好是我們為《2005世界現況》做最後潤飾的時候。《2005世界現況》是我們第二十一本年度報告,也是以全球安全為主題的第一本;這個題目在過去幾年來有著極為一言堂的個人與政治論述。由於我和我的同事都是綠帶運動的長期仰慕者,因此馬薩伊女士的得獎讓我們同感振奮,並鼓舞我們期待這個最新的諾貝爾獎,能有助於說服世上更多的人不要再將全球安全視為可以只用外交技巧或軍事力量來捍衛的東西。
這本書的重點是在探討不安全的深層根源,其中有許多是來自人類社會與自然世界的不穩定,伴隨著過去數十年來的人口爆炸與資源需求的急遽增加。在我們自己的職員的不同專業與洞視下,以及來自世界各地、人數空前的共同研究者的合作下,我們已經找出在如此不同的表象間那常常被隱匿的連結。這些現象如地下水位的下降、愛滋病的傳播、跨國犯罪、環境難民、恐怖主義、以及氣候變遷等。如此,我們已有充分的理由擔心,在過去三年來緊咬著世界不放的深刻不安,在往後幾年可能更加根深蒂固。
人口統計學的不平衡是造成不穩定的力量之一。如同麗莎‧曼斯特尼(Lisa Mastny)與理察‧辛克塔(Richard Cincotta)於第二章所述,這世界上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國家,大部分是位在非洲、中東、以及南亞與中亞,有大量的青少年正面臨著有限的經濟前景以及通常很少的教育。這世上的內戰、移民、以及恐怖主義大部分出現在這些國家,且在許多情形下因倫理道德與宗教差異、以及人們所依賴的社會與生態系統的崩潰而惡化。
這些國家中有許多因為傳染病的散播(尤其是愛滋病),而使其社會受到撕裂,造成許多最能在政治與經濟上帶領他們國家前進的青年之死亡。另外,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壓力的持續增加,而造成漁業的崩潰與河川的乾枯…等等,也正進一步侵害某些社會的根基。於2004年成為全球注目的最新人道危機,發生在蘇丹的達夫(Darfur),那兒由於長年的沙漠化,引發阿拉伯遊牧民族與非洲村民們的直接衝突,導致牧人入侵他們南邊的農地,而升高雙方緊張關係,最後造成公開衝突,村民被強力驅逐、以及屠殺。
原油的取得是另一個造成不穩定的原因,並於最近獲得關注。2004年秋天,原油價格急遽地上漲至超過每桶50美元,此時正是波斯灣(全球原油資源蘊藏最豐富的地方)情勢愈來愈不穩定時。中東地區石油產業的主導地位,侵害了該地區的經濟與政治發展,同時石油產業所帶來的大把鈔票,擴大了經濟上的不平等,並支助了恐怖主義的興起。美國與歐洲對中東原油的依賴,導致高度偏斜的經濟流動以及軍備的大力投資,釀成雙方更深層的仇恨。另外,在下個十年,預期世界原油產量將開始一段長期的衰退,而這剛好是中國與印度等大國大張旗鼓搶食原油剩餘儲藏量的時候,即使沒有美國入侵伊拉克所導致的石油危機,光是這一點就已足夠令人擔憂。中印兩國已使得全球情勢更加不穩定。
破壞性氣候變遷的可能性,可能是對社會安全更大的威脅。從北極快速冰融到疾病與害蟲傳播至新疆域的這些象徵全球暖化加速的新徵兆中,科學家們正關注著那些為經濟之本的生態系統(比如森林、地下水資源、以及海岸溼地)突然崩潰的可能性。2004年佛羅里達州遭到前所未有的四個颶風的肆虐,而襲擊日本的颱風數目也破紀錄,使得氣象播報員開始研究氣象災難事件可能很快會成為常態的可能性,而這些災難事件有絕大部分是人為因素,尤其是在全球最窮困的那些國家。2004年10月,由某些援助機構與環境組織所共同發表的一篇報告中,警告氣候變遷很可能會惡化貧窮。氣候的改變可導致寶貴海岸地區的淹沒與森林和集水區的損害,而惡化資源的競奪。
911恐怖攻擊事件的可悲後果之一,是其大幅降低世界對這些造成不安全的諸多潛藏因素的關注。對世界赤貧國家的援助幾乎沒有增加,而國際對抵禦愛滋病與全球暖化等問題的承諾則嚴重經費不足。甚者,儘管是如美國與幾個歐洲國家的傳統盟邦,也在許多議題上互相制肘,如此,我們不僅將無法戰勝狹義的恐怖主義,也將啟動一系列的不安全,而使世界捲入危險的向下漩渦中。
我們願以此書來反轉漩渦,並建立國際合作;而國際合作為達成大同世界之本。就如同汪嘉莉‧馬薩伊以種樹改善她人民的經濟安全,種植希望的時刻也已到了。讓我們一起合作來達成真正重要的目標:一個較不依賴原油的能源系統、一個婦女角色強化的更為平等的社會、以及一個穩定丰饒的自然界。本書的作者,證明了我們需要一個健全的安全政策,其結合了傳統的策略如武裝解除、和平維持、以及衝突預防,也涵蓋了可滿足健康與教育需求以及恢復生態系統的基礎工作。
本書《2005世界現況》是由另一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為序:即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現任國際綠十字組織主席,這也是相當合適的安排。在二十世紀末的最大安全挑戰:「冷戰」的結局中表現得相當耀眼的戈巴契夫,在上個十年中將大部分精力奉獻於二十一世界最大的挑戰之一:即創造一個環境永續的世界。
汪嘉莉‧馬薩伊和戈巴契夫,代表著環境與安全之間活生生的橋樑。我們的未來將大幅決定於這個世界跟隨他們的腳步多快。
克里斯多福‧弗雷文
看守世界研究中心董事長
1776 Massachusetts Ave., N.W.
Washington, DC 20036
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