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蘇花高興建與否的爭議不斷,環保團體希望行政院可以承得住壓力,做出無悔的決策;而花蓮則有部分鄉親北上陳情,要求政府一定要履行承諾,讓他們也有一條高速公路,讓觀光客或者他們出外的遊子能夠縮短返鄉的時間。大家應能對花蓮當地大部分居民的心情感同身受,然而若我們能夠暫時跳脫是否需要一條蘇花高,而來檢討問題的本質,或許我們會有更澄澈的答案。
台灣東部地區由於受到開發破壞的速度較慢,因此花東是許多人渡假的選擇,而政府也一直期許花東能夠好好發展觀光。然而以花東如此豐富的觀光資源,對於遊客卻是非常的不友善。首先,如果外國觀光客或者沒有車的本國遊客,一到花蓮或台東,下了飛機場或火車站,面對熾熱的太陽,大概遊興就已消失了一半:因為大眾運輸系統的缺乏,勢必提高其旅遊的成本(如必需租車或搭計程車)、風險(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駕車),並耗費其精神(必須注意路況而無法好好欣賞沿途風景)。是以花東雖有豐富的觀光資源,卻無法讓遊客以對環境最友善的方式、對荷包最經濟的方式、對精神負擔最少的方式去親近倘佯。也因此而造成觀光資源無法發揮應有效益,而使大多數當地的年輕人必需離鄉背井,到外地去打拼。
台灣近年來出國旅遊人次愈來愈多,大家到國外觀光,尤其是歐洲,應有深刻的感受。許多歐洲的風景名勝地區,都有非常便捷的、以捷運與公車完美搭配的大眾運輸系統,加上詳細易懂的書面導覽,使人能自在地遊走於精緻的建築文明與如詩如畫的風景間,而不致茫茫然不知何去何從。即使身處大都會中,也不致看到擁塞的交通,反而是悠閒的行人與腳踏車隨處可見,古色古香的建築與乾淨整齊的騎樓街道(不像國內,不是停滿了摩托車就是成了商家或攤販的擺設區),悠閒的氛圍鼓勵了遊客放慢腳步,細細品嚐。而這一切之所以能夠存在,必須歸功於其完善的大眾運輸系統。
花東地區的確是台灣本島相對來講需要花比較多時間抵達的地方,然而許多國外的風景名勝比花東更遠,必須花更多時間到達,卻不減其對國人的吸引力;更何況,當火車緩緩穿過崇山峻嶺之時,沿途的美色使得三、四個小時的車程成為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真正的負擔與挑戰,是在步出火車站或飛機場之時。而這才是花蓮鄉親需要督促政府必須善盡職責、詳加規劃之處。
-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 發表日期:2004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