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我們能做什麼?

中研院李遠哲院長在國家永續發展會議的演說中,提出重新思考核電廠除役時程,認為再生能源未能普及之前,仍不能放棄核能,但前提是安全與核廢料的處理沒有問題。的確,溫室氣體排放所造成的氣候變遷對人類造成了立即的威脅,但核安與核廢料處理仍是人類無法克服的夢魘,並沒有李院長所想像的那麼樂觀。因此以核能來減輕溫室效應,有如要我們從一劍穿心或者煎熬至死的兩個情境中做一抉擇。難道,沒有其他立即可行的逃生管道嗎?

當然有。首先,最主要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雖不是有毒氣體,但其排放通常伴隨著許多其他的有害氣體,因此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一併減少了其他有害氣體的排放,進而改善空氣品質,而這也是我們原本就在追求的目標,並非只是為了因應氣候變遷才要做。其次,雖說「由奢入簡難」,但京都議定書並不是要我們回到原始的生活,我們頂多只是要回到1990年的排放水準,那時候我國經濟已然相當不錯,人口與現在相差無幾,生活也相當奢華。因此,問題是我們目前的生活太過奢華,所以只要我們能夠減少浪費,要回到1990年的水準,不僅可能,也不會太難過。

要證明我們現在生活的確是比1990年還要浪費,可從底下一些數據看出。首先,住商與運輸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自1990年以來,一直維持在排放總量的30%左右,亦即隨著全國排放總量倍增而倍增。因此,單從這兩個部門就可輕易地削減15%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如,每人每年的住宅用電量就從1990年的1,103度增加到2002年的2,253度,這是否表示我們太濫用冷氣了?看太多電視了?何妨用電風扇取代冷氣,以戶外活動或看書取代看電視的時間?又如,我們每人所擁有的機動車輛從1990年的0.49輛成長到2000年的0.77輛,每人每年的燃油消耗量也從1992年的0.35噸成長到2002年的0.47噸,這是不是表示我們太愛開車了?能不能3公里以內改騎腳踏車,500公尺以內走路,3公里以上改搭大眾運輸工具?

如果我們要減量的是必不可少的行為,那當然有點難了。但有許多都不是。比如,那天在國家永續發展會議的會場上,就見到使用頻率很低的電扶梯一直開著。如果能裝上紅外線感應裝置,讓有人需要時再啟動,就可減少一些用電量了。又如台北市羅斯福路劃設公車專用道後,雖然有人抱怨交通更加擁擠,但何不就此改搭更加暢行無阻的公車?另有許多商家,讓超強冷氣一直往外吹,何不強制要求其關上玻璃門,減少冷氣外漏?另外,如果能夠減少不必要的水泥鋪面,提高綠地面積以降低都市熱島效應,如此不僅能減少冷氣的使用,更可美化景觀並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還有,那天許多產業界代表認為如國光石化等重大投資案的目的只是以新廠取代舊廠,那麼設廠後溫室氣體排放量應變化不大,那立即總量管制又何妨?

溫室氣體減量,請放輕鬆,用心做,莫病急亂投醫,自找死路!

  •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 發表日期:2006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