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有一種無形的力量,能夠將人類不需要或者不想要的廢棄物,將其轉變成對於環境無害的物質,這種能力叫做環境的涵容能力。這個力量可以讓大自然在一定的時間內,消化對於環境有害的污染物質。換言之,這是上天給予人類的恩賜,讓人類得以有一個緩衝的空間,不至於一有了排放廢棄物就形成污染。因此,只要在不超過環境涵容能力的情況下,人類所製造的污染物質就不會成為有害的困擾。
我常在想,大概就是因為大自然有了這麼一套理想的機制,所以才會造成現今污染的根源。我們想想,如果大自然沒有環境涵容能力,人類在出現文明之時,就要發展出「零污染」、「零廢棄」的觀念,否則沒有一個人類社會能夠長期存活,更不用奢談永續發展的理想。
可惜的是,貪婪的人類,因為懂得環境存在著消化污染的能力,卻不懂得珍惜大自然的禮物,所以在物質欲望的驅使下,不斷地在嘗試製造越來越多的污染物質,卻希望能夠不要處理其所產生的廢棄物,將其交給環境來處理。因為這種心態,所以累積了愈來愈多的廢棄物,終於也超過了自然可以容忍的門檻,污染的情形就愈來愈嚴重了。
由於人類的自私,不僅自然資源慘遭破壞,甚至這些污染物質更是威脅到人類的生命與健康,各種環境怪病也逐一發生。最可憐的是跟我們一起生活在同一個地球的動植物們,他們雖然不是製造污染的原兇,卻要承擔這些惡果,甚至還必須生活在「連人都不如」惡劣環境污染之中。
可口可樂的總裁曾經做個這麼樣的一個比喻,他說:「我們每個人都像小丑,玩著五個球,五個球是你的工作、健康、家庭、朋友、靈魂,這五個球 ~ 其中只有一個是用橡膠做的,掉下去會彈起來,那就是工作。另外四個球都是用玻璃做的,掉了,就碎了。」
我想,如果將小丑手中的球份量減少三個,讓其只剩下兩個。同時亦改變這兩個球的內涵,將其換成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經濟發展應該是那顆橡膠做的彈簧球吧!不只是經濟教授與學生,我想台灣為數眾多的股票族都知道,經濟發展有其週期性的特性,因此,當期跌入谷底時,就是準備反彈的時候。
經濟發展其實就像顆橡膠做的彈簧球,落地時雖然會因為原有的下墜動能而讓球身有所凹陷,但卻也會因橡膠的彈力,反彈回來。環境保護則是那顆玻璃球,一旦掉到地面上,就會支離破碎。可是,人往往是短視的,因此,只顧著追求經濟發展那顆摔不破彈簧球,反而不懂得去珍惜環境保護這顆易碎的玻璃球。在20世紀,我們已經犯了很多錯誤,在21世紀,人類應該從歷史的經驗中學習,小心謹慎的對待這顆易碎的地球。
- 作者:許惠悰(中國醫藥大學健康風險管理系)。
- 發表日期:2007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