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對教學E化的一點思考

前陣子行政院長劉兆玄前往某國小參觀E化教學的展示,隨後媒體對神奇的電子黑板、完全不用課本的資訊化教材等都給予相當高的評價,認為E化教學能夠讓孩子的學習更多元。

我們無法否認,E化的教學確實有其優點,例如:縮短教育資源的城鄉差距、帶來空前快速的資訊取得方式,讓教學邁向無紙化、省資源(當然,也有人仍會質疑E化不見得較節約),也讓慣於操作電腦的新生代覺得新鮮、有趣,同時創造出新的師生教學互動模式。然而,看到這些一面倒的報導,我們幾個五六年級的朋友不禁在聊天中自問:「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小時候我們是如何學習的?我們被培養的各種能力和E化教學下成長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只是這樣的疑問沒有太多人膽敢公開地問,一方面我們都不是E化教學專家,沒研讀過E化教學的成效研究,另一方面,因為在這資訊科技已融入日常生活、「世界是平的」的時代,教學上的E化似乎成為一個無庸置疑的必需,也是一個政治正確的選擇,否則提出質疑的人很容易被貼上反科技的標籤。

面對這樣的趨勢與風潮,筆者心中仍有一些疑問,希望提出來與讀者們一起思考:

1. E化與節能的平衡:近年,為提倡節能減碳,行政院曾要求全國各校用電零成長,否則會被要求檢討。某些縣市更訂定用電度數較去年同期降低1-2%等目標,並透過競賽來獎勵學校節電。然而,為了提倡E化教學,優先取得資源的學校卻同時也有耗電設備日增的現象。

這兩個都很重要的政策,不能說完全抵觸而只能擇一,但如何取得平衡,有智慧地使用E化設備則又是學校決策者與親師生都要學習與關心的新課題。

2. 教學能力的消長:為了配合E化教學,不少老師已經開始進行研習,編寫E化教學教案,因此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可以培養老師新的能力。然而,E化是否也讓老師們失去某些教學創意與應變能力?

約十年前,運用PPT簡報檔教學開始成為流行,十年來讓筆者有點感嘆的是,某些老師們對簡報教學已經產生依賴。試想,若某一天忽然停電,老師們是否能夠立即應變,用學校現場資源、創意、實作、觀察等更多元有趣的方法教學?是否都有能力為孩子規劃「從作中學」的學習素材,且讓孩子學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3. 城鄉差距--問題在E化?走訪全台學校,不乏地處偏遠但設備應有盡有的學校。從教育真正的目的、社會現象、經濟結構的層次來看,城鄉差距的問題不在硬體。

以台灣農村的例子來看,孩子所需要的是有理念、愛心、士氣高昂的老師、健全的家庭、社區關係所帶來的安全感與安定感。若台灣農村持續蕭條,青壯年人口外移、隔代教養、貧富差距等問題持續無法獲得改善,則再多硬體與教學的E化也無法真的讓孩子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這個道理眾所周知,只可惜無形的社會結構問題要產生質變是一曠日費時的大計,更需要政治上的決心,而官員們在短短任期內考量的卻只有硬體以求取具體實績!

  • 作者:江慧儀(看守台灣協會 理事)。
  • 發表日期:2009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