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中科死棋國光光

高度爭議的中科四期環評,終於在10月13日通過初審,遂了開發單位的心願。雖然環保署在最後一次初審會議的中場休息期間,也就是第五次初審延續會議前一周,發表一篇新聞稿要求給環評委員獨立的審查空間,結果卻是用重重警衛把利害相關人的居民與環保團體隔離在環保署大門外,而環評委員的審查空間仍然無法獨立於高度的行政壓力下。

環保署於該新聞稿中指出,行政院秘書長出面協調部會,針對開發單位(國科會)就民眾或環團於審查過程提出之質疑或要求所研提之開發案修正作法,加以確認或協調,以確保修正案之可行性,本屬合情合理作法;然而第五次初審會議前吳揆透露的中科四期廢水排放去路(亦即不會排放到濁水溪或舊濁水溪河道,而改排出海口或供國光石化冷卻水使用,見工商時報10月3日的報導),也是該部會協調會的主要議題,並未出現在開發單位的環評說明書或會議資料中,反而與環評初審結論的第一條不謀而合。若行政高層與開發單位尊重環評,應該將該修正案之作法與評估資料公諸大眾,送交環評審查,而非在評估資料付之闕如的情況下,以不可思議的心有靈犀或巧合方式出現在審查結論中。如此,請問環委的獨立性何在?民眾的知情權與決策參與的權益又何在?

長期以來,經建部門與民選政治人物常以勢在必行的方式,推出未經環評且無視國土規劃的開發案或政見,在未諮詢權益受影響民眾的意見前,即向潛在受惠廠商與樁腳許下承諾,事後再透過種種政治操作要環署與環委就範,中科四期即是典型例子。這種藐視環評的政見或經建政策,不只危及環委的獨立審查空間,踐踏環境與普羅大眾的權益,通常也是危及國家發展的短視之舉。

更可悲的是,這些短視作為的推手並未因為老天的警告而有任何自省改正之意。八八水災後,全球暖化所造成的氣候變遷威力不僅讓國人心有餘悸,更陸續在全球各地肆虐,值此之際,新任經濟部長施顏祥卻在本月初業務會議時指出,「未來各項投資案,要以『重中之重』為優先」(意指中科四期、國光石化與六輕五期等),以吸納更多就業為重點,完全不顧這些開發案的經濟與環境風險也是「重中之重」,更無視這些「重中之重」未來可能成為國家因應氣候變遷的障礙及喪失邁向更永續的發展良機。

以中科四期這個主要是為了擴張面版業與半導體業的開發案為例,這兩個重中之重的產業不僅在金融海嘯來襲時幾乎不支倒地,未來更持續面臨高度且惡性的國際競爭,絕非吸納就業、穩定社經局勢的藍海策略;而其所帶來的環境與健康風險,包括廢氣與廢水中多種不明毒性化學物質的排放、水資源的耗用、溫室氣體的排放,卻是難以承受的。尤其該開發案的場址選在彰化這個因為水資源短缺且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持續下陷的缺水區域,不僅讓數百公頃原本可以 滯洪、涵養地下水以及吸存二氧化碳的農業用地成了水泥鋪面,且規劃於短、中期使用自來水(每日0.48萬噸,來自地下水的抽取)及調用農業用水(每日6.65萬噸,來自集集攔河堰),長期則使用八字都還沒有一撇的大肚攔河堰(每日16萬噸),其後果不是造成地層下陷的惡化,使沿海地區更無力抵禦全球暖化所帶來的海平面上升危機以及頻率與強度越來越大的暴雨等極端氣候事件,不然就是造成更多的農田被強迫休耕,降低國內糧食自給率而危及糧食安全。

農業這個完全看天吃飯的產業,正是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大卻又不能放棄的根基產業,政府不思強化其因應氣候變遷的體質,包括保育及節約水資源以確保農業與民生用水無餘,反而陸續推出會惡化氣候變遷且讓農業更形脆弱的開發案,讓往後越形珍貴的水資源供少數廠商揮霍以搶佔不一定能持續佔得了的全球奢侈品市場,這難道不是尋死之舉?

氣候變遷的危機已迫在眉睫,而我們已無多少時間可以有效回應:展望不久的將來,人類若要避免危險的氣候變遷,必須進行龐大的轉變,包括產業發展與能源基礎設施的急遽轉型,以在2050年前趨近零排放,同時更必須在本世紀前達到負排放,把今日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從大氣中抓下來。不過這艱鉅的任務亦提供了龐大的經濟發展機會,且是對環境更友善的發展契機:讓我們有機會發展成一個以再生能源為基礎並擁有高度能源效率的經濟體,以擺脫對石油與煤碳等進口燃料的依賴,如此不僅能提高能源自主性,更能減少相當多的污染排放,這 種立基於在地基本需求以及在地能資源的永續利用,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藍海策略。

然而,政府卻在金融海嘯過後,依然強勢引導國內更形拮据的財務資源大舉投入高溫室氣體排放的開發案,不但排擠了經濟體急遽轉型所需的龐大經費,更加劇了我們避免危險氣候變遷的困難度:中科四期直接與間接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達1,09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約為目前全國年排放量的4%左右,再加上國光石化、六輕五期與已通過環評的中龍鋼鐵,我國將因此增加16%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已高於交通部門或住商部門的排放量佔比 ;也就是說,全國老百姓都不要開車,或者生活上都不要用電,也抵不了這幾個重開發案的排放增量!政府官員難道連這都不明白,今日我們溫室氣體排放的越多,未來我們的減量負擔就越重,所承受的氣候變遷風險也會越大,因應的能力也會越弱;今日我們的發展方向不改變,明日我們可能連改變的機會與資源都沒有了。

資料來源:

1. 〈環保署要求給環評委員獨立的審查環境〉,環保署新聞稿,2009年10月6日。

2. 〈中科四期廢水排放 有解〉,工商時報,2009年10月3日。

3. 〈吳揆促建 友達二林廠 國光石化〉,蘋果日報,2009年10月2日。

  •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
  • 發表日期:2009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