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假再利用真掩埋的焚化爐底渣

前言

甚麼是焚化爐底渣呢?我們每天所產生的垃圾進到焚化爐燃燒完並非就全部不見了,就像燒紙錢最後也會產生灰燼。在垃圾車將垃圾清運進焚化廠後,傾倒入廠內的垃圾貯坑,接著藉由天車抓斗將垃圾放入焚化爐內燃燒。垃圾因含有不可燃、不易燃成份,或為可燃成份卻因爐體設計及操作不良因素而未能被完全燃燒,故高溫焚燒後會有殘渣從爐床掉落下來,此即為焚化底渣。全台共有24座焚化廠,每年會產生約90萬噸的底渣,另外還有20萬噸左右、被焚化爐空氣污染防制設備攔截下來的有害飛灰。

環保署公告焚化爐底渣可應用在基地填築、路堤填築、道路級配粒料底層及基層、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低密度再生透水混凝土、瀝青混凝土、磚品、用於紐澤西護欄及緣石之水泥製品、水泥生料及衛生掩埋場非與鋼材接觸用工程材料及衛生掩埋場覆土(但不得作為最終覆土)等用途。

焚化爐底渣含有氮、硫成份,來源包括垃圾中的廚餘,故會有一股臭味,必須經過足夠的靜置熟化時間或充分水洗,才能除去此異味。另外篩分不夠造成雜質率高,例如鐵釘、鐵片、玻璃、陶瓷碎片…等雜質。底渣雖被歸為一般廢棄物,其重金屬溶出實驗可以合格,但重金屬總量檢測結果會超出土壤污染管制標準(尤其是細粒料部份),另外棄置場址在豪雨後會滲出強鹼性暗紫色溶液,所以底渣再利用的過程、用途應被嚴格規範。

台南社區大學環境行動小組長期追蹤焚化爐底渣假再利用之名,卻不當掩埋於各地,現將幾個案例分析如下:

案例1. 彰化芳苑香菇寮

芳苑位於彰化沿海,由於能欣賞潮間帶生態的海空步道,以及傳統的海牛採蚵體驗,而成為中部新興的觀光景點,但我們可能不知道的是,這裡也因土地較便宜、人口稀少、台61線交通便利,而成為廢棄物棄置熱點!而在芳苑濕地往南不到十分鐘車程,台61線旁有一座香菇寮直接蓋在焚化爐底渣上,彰化縣政府、環保署及彰化環保局卻辯稱這是認可的再利用。

2020年8月底,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及彰化縣環保聯盟發現此處農地時,宛如焚化爐底渣掩埋場,灰色成堆高於周圍農田非常突兀,其中還有各種顏色的渣狀物、結塊及碎玻璃,旁邊還留有原本農地上被挖起的土。

為何焚化爐底渣會這樣大辣辣的回填至農田?經過調查原來環保署在《垃圾焚化廠焚化底渣再利用管理方式》開了後門,讓焚化爐底渣能變成「低密度再生透水混凝土」使用在農地上。

彰化縣環保局表示現場是使用檢測通過標準的焚化爐底渣粒料所製成的低密度再生透水混凝土,而環保署廢管處也表示農地的農業設施需要填築材料,認為若是有加入水泥這樣安定化措施,安全是無虞的。

2021年2月18日官方與民間一起到場現勘時,環保署竟找來嘉南藥理大學環境資源管理系退休兼任副教授林健榮、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榮譽退休教授林志棟前來背書,林教授聲稱現場堆置的是有加水泥的低密度再生透水混凝土。這與現場實際上焚化爐底渣並未加水泥截然不同,林志棟教授顯然說謊了。

現場真的是低密度再生透水混凝土?

即便環保署、環保局、專家學者皆堅稱現場腳踩的是低密度再生透水混凝土,這離譜的謊言仍然是一戳就破,根據施工綱要規範,低密度再生透水混凝土需製作15x30cm圓柱體進行抗壓強度測試,現場的狀況別說做成圓柱體了,根本是一踢就散,以常識來判斷不可能符合標準。

另外也有拍攝到香菇寮要埋管線時的照片,是將所謂的低密度再生透水混凝土直接挖開,然後放水管進去,和環保署自己簡報所提供標準品的圓柱體一比較,明眼人都看得出差別,前者粉跟粒料亂七八糟的混在一塊,後者粒粒皆清楚,顯然環保單位及學者皆睜眼說瞎話,焚化爐底渣並沒有確實的被製作成合格的低密度再生透水混凝土,當廢棄物沒有好好再利用,那就不能稱作是產品,還是廢棄物,而這就是焚化爐底渣假再利用真掩埋的實際案例。

焚化爐底渣再利用產品可以進入農地?

焚化爐底渣經過再利用機構破碎、篩分及篩選,並通過戴奧辛與重金屬溶出檢測,現在被用來代替天然土石,來達到減少資源開採的效果。然而,焚化爐底渣終究是垃圾燃燒完的灰燼,且台灣的焚化爐還混燒了事業廢棄物,其重金屬含量依然遠高於天然土壤。

環保單位所稱通過重金屬溶出檢測,是以弱酸來模擬酸雨,用來測試廢棄物碰到雨水是否會有重金屬溶出的檢測,由於檢測時間短,只能模擬短期溶出情形,所以就算通過溶出試驗,也不代表在長久浸水的狀態下是沒有風險的。

就像環保署自己訂定《垃圾焚化廠焚化底渣再利用管理方式》裡也有要求:「不得位於水源水質保護區,用於陸地時,應高於使用時現場地下水位一公尺以上。」另外根據農委會《農業發展條例施行細則》第2-1條,也寫得很清楚,連砂石、磚瓦混凝土塊及其他營建剩餘土石方等物質都因為不適合耕種而不能作為填土材料進入農地,更何況是焚化爐底渣?

即便是作為農業設施的基底,而非直接種植作物於其上,也都不應該允許焚化爐底渣以任何形式進入農田,造成後代子孫耕作更具風險,台灣糧食自給率不到三成,農地是珍貴不可再生的國家資源,為了讓焚化爐底渣有去處而犧牲農地,無異於殺雞取卵。

焚化爐底渣通過檢測標準就無危害?

所謂通過檢測標準就是前面提到的溶出試驗,這些沒有被確實固化的焚化爐底渣,最大的問題是細顆粒的粉料,其重金屬濃度常會超過土壤管制標準,而芳苑是有陸地風力發電的地方,強勁的風會將沒固化又沒掩蓋的焚化爐底渣細粉料吹到周遭農田及環境中,香菇寮旁邊就緊鄰著正在養雞的雞舍,當居民直接吸入或是雞舍裡的雞攝取含有底渣細粉料的食物或水,將直接危害健康及食安,溶出試驗就沒意義了。

假再利用焚化爐底渣流竄全台

以芳苑香菇寮案件溯源,查詢環保署的焚化再生粒料流向管理系統,比對數據就會再次證實焚化爐底渣假再利用的荒謬現象!焚化爐底渣要用在水泥製品中有一定的限制比例,通常工程使用底渣的量大多幾十至幾百噸,除非是工程面積非常大或是垃圾掩埋場工程才會用到上千噸。全台一年底渣九十萬噸,而芳苑香菇寮僅0.3公頃的土地就使用一萬一千多噸的焚化爐底渣,也難怪現場狀況有如焚化爐底渣掩埋場。

案例2.魚塭變成焚化爐底渣掩埋場

以這樣的數據在管理系統查詢,顯示這並非單一案件,彰化芳苑位於漢興段72、73地號的土地也同樣堆了一萬一千多噸的焚化爐底渣,還看的到大量碎玻璃、碎磁磚、渣狀物甚至是鐵條,完全沒妥善經過再利用處理,周圍有眾多的露天養鴨池,沒被固化的焚化爐底渣細粉料會隨著風飄至養鴨池,而鴨子是會去吃地上的沙土來幫助消化,當這些鴨子將含有重金屬的焚化爐底渣細粉料食入,而我們再吃這些鴨子,重金屬就有透過鴨子進入到我們身體累積的食安疑慮。

案例3.焚化爐底渣直舖在道路上

彰化縣芳苑鄉芳義段35地號則是蓋了蛋鴨養殖場,旁邊道路上的塵土以XRF檢測也會測出與前面焚化爐底渣相近的數據,重金屬鋅、銅濃度都超過土壤管制標準,產蛋的鴨子就暴露在這樣的環境下,現場完全無法用肉眼區分一般塵土及焚化爐底渣的粉塵。

案例4:太陽光電設置區亦是焚化爐底渣的掩埋場

以再生粒料流向管理系統繼續查詢其他縣市,會發現不只在彰化芳苑,假再利用焚化爐底渣,早已以低密度再生透水混凝土的名義流竄全台,位於台南北門麗湖段205地號的魚塭於2019年申請轉為特定目的事業用地要做太陽光電,就以低密度再生透水混凝土的名義,於1.8公頃的土地填了一萬七千多噸的焚化爐底渣,現場實際看到一樣是不符合工程品質標準、一踢就散的焚化爐底渣,經XRF檢測一樣鋅、銅超過土壤污染管制標準,並且周圍全是魚塭,沿海魚塭地下水位較高,明顯會違反再利用管理方式當中離地下水位一公尺以上的規定。

案例5.是工業用地也是焚化爐底渣掩埋場

位於屏東縣東港鎮船頭段369地號,雖然是工業地,但0.5公頃的土地竟使用兩萬五千噸左右的焚化爐底渣,於是現場實際看到的就是焚化爐底渣堆出兩層樓高的平台,上層只有局部有鋪水泥,而且還是品質低劣、隨意塗抹,經過日曬早已龜裂破碎的水泥,底下則是不符合工程品質標準的低密度再生透水混凝土,這在環保署的系統上竟荒謬登記為「低窪土地改良回填」。

管理方式修法及未來隱憂

由於環保署在《垃圾焚化廠焚化底渣再利用管理方式》開後門讓焚化爐底渣能以低密度再生透水混凝土的名義進入農地,並且沒有足夠人力來確實管理後端再利用的品質,進而導致前述全台焚化爐底渣假再利用真掩埋的事件層出不窮。

在環保團體及立法委員持續要求下,環保署於2022年5月19日公告修正《垃圾焚化廠焚化底渣再利用管理方式》,限制了低密度再生透水混凝土的使用地點不得於農牧用地,並且應符合施工綱要規範,阻止焚化底渣繼續以低密度再生透水混凝土的名義進入農地。

雖環保署有將部分錯誤修正,然而在管理實際執行層面,許多隱憂仍存在,管理方式第六項提到焚化再生粒料應優先使用於公共工程,但仍然開放民間工程,而民間工程只需檢附合格檢測報告即可解除列管。

以芳苑香菇寮為例,再利用廠有提供合格的焚化爐底渣檢測報告,然而現場使用狀況明顯不符合低密度再生透水混凝土的施工綱要規範,可是環保單位至今卻不願承認,所以可能情形有二,若不是環保單位在施工品質的稽核是沒有的足夠人力及判斷能力的,不然就是刻意包庇,因此在民間工程的再利用品質監督仍然是漏洞百出。

另外像台南北門區麗湖段以低密度再生透水混凝土名義回填焚化爐底渣,卻是來自於澎湖縣環保局的審查核可,這不是很奇怪嗎?明明是要使用在台南的土地,卻是由對北門地下水狀況不了解的澎湖環保局來核可,而且澎湖縣環保局是供料機關,有去化壓力,怎麼可能好好把關?焚化爐底渣再利用應由產生端及使用端的環保局共同核可才對。

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也特別要求焚化爐底渣風險較高的細粒料和粗粒料應分開規範,防止焚化爐底渣再利用時飄散周遭環境造成汙染,然而這些建議都未被此次修法採納,因此焚化爐底渣依然有透過民間工程再利用造成汙染的可能性,環保單位的管理依然有漏洞,過去發生假再利用真掩埋的焚化爐底渣現在都仍在土地上,持續對環境及食安造成危害。

  • 作者:林政翰/台南社區大學環境行動小組副研究員、黃煥彰/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 發表日期:2022年8月10日。

想知道歐洲的底渣再利用的情況嗎?
請看看守台灣協會最新翻譯的這篇研究報告——落底毒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