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叢書 W005
- 王塗發 著;看守台灣研究中心 出版
定價:新台幣500元
紙本售價:新台幣400元
電子書售價:新台幣300元
(目前只販售電子書,若需紙本請來信訂購,謝謝!)
ISBN 978-986-93790-3-8 (平裝)
19x26 公分
2020年12 月初版
台灣在1960至1980年代曾經創造了「經濟奇蹟」。但自1990年代起,台灣成為資本淨外流國家,經濟開始每下愈況;進入21世紀以來,又常遭逢發展困境,尤其近年來面對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的威脅,更是雪上加霜。
2000年政黨輪替後,民進黨政府在2001年召開「全國經濟發展會議」(簡稱經發會),決議對中國採取「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政策,大幅放寬製造業對中國投資。2008年再度政黨輪替,中國國民黨的馬政府上台後,隨即對中國採取「全面開放」政策,並開放金融服務業與中國交流,且與中國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為建構「一中市場」奠下基礎。台灣過度向中國傾斜與當前經濟發展陷入艱難困境,究竟有何關係?這是值得國人深入探討的課題,而此即為本書的主要探究問題。
目錄 | 序 |
目錄
序
目錄
壹、台灣與中國經貿交流的問題
01. 台灣與中國經貿交流問題之探討
02. 反分裂法制定後兩岸經貿交流的危險性
03. 台灣與中國經貿交流的真相與省思
04. 中國「以經促統」戰略奏效
05. 深化台灣與中國經貿關係對台灣的影響
貮、 台灣政經的迷思
06. 面對中國熱 台灣經濟如何因應?
07.「全球化」等於「中國化」的迷思
08. 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與客機直航的成本效益分析
09. 慎防「服貿協議」墜入「表相對等」的陷阱
10. 台灣經濟發展依賴中國的五大迷思
參、 從 ECFA 到一中市場的迷失
11. 建構「一中市場」是台灣經濟災難的開始
12. 台灣經濟「中國化」的危機
13. 簽署 ECFA 邁向一中市場
14. ECFA 是什麼? ECFA 是香港 CEPA
15. 中資來台對台灣經濟命脈之威脅
16. 從 ECFA 看台灣的經濟危機與出路
17. ECFA 文本 到處藏著魔鬼
18. 香港 CEPA 經驗的啟示
19. 從 ECFA 看服務貿易協議對台灣的影響
肆、 台灣經濟向下沉淪
20. 體檢馬政府的拚經濟政策
21. 馬英九締造三十年來台灣痛苦指數新高紀錄
22. 台灣經濟頹勢能否扭轉?
23. 當今台灣經濟問題
24. 台灣過度向中國傾斜與經濟發展的困境
伍、 台灣經濟的危機與願景
25. 台灣經濟「中國化」的危機與突破策略
26. 台灣經濟的全球定位
27. 台灣經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28. 台灣經濟發展的危機與出路
29. 美中貿易戰對台灣經濟的衝擊
30. 武漢肺炎疫情大爆發對台灣經濟的衝擊
序:台灣經濟因一中市場的建構而向下沉淪
台灣的經濟在1960年代中期起飛後,在1970年代與1980年代前半期創造了經濟奇蹟,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在1987年8月,台灣有限度地開放中國重要農工原料進口,在1990年8月,又開放台商對中國間接投資,開啟了與中國的經貿關係;接著台商大舉西進、錢進中國,台灣年經濟成長率即轉趨下滑。2000年之後,台灣經濟因逐漸「脫美入中」而「由盛轉衰」;尤其是自2008年起,馬政府對中國「全面開放」,並與中國簽訂ECFA,積極建構「一中市場」,遂行經濟「中國化」政策,更導致台灣經濟成長動能不斷流失,經濟發展陷入困境。
在1960年代台灣的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達9.2%。1970年代寫下平均高達10.2%的二位數高成長輝煌紀錄,是台灣創造經濟奇蹟的黃金年代。1980年代降為8.1%,1990年代再降為6.5%(1998與1999年分別為4.6%與5.8%)。1990年代正是主張建構「一中市場」的蕭萬長當經濟部長(1990年6月1日起)、經建會主委、行政院院長(2000年5月19日止),主導台灣經濟發展政策的時代。
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為因應當時爆發的國際網路泡沫破滅的衝擊,民進黨政府乃在2001年召開「全國經濟發展會議」(簡稱經發會)。因陳水扁總統重用蕭萬長先生,經發會幾乎是全盤接受蕭萬長與產業界的意見,決議廢棄前總統李登輝的對中國「戒急用忍」政策,改採「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政策,大幅放寬製造業對中國投資,而掀起一波中國投資熱潮。民進黨執政的八年間(2000年第三季至2008年第二季)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降為4.4%。2008年第二次政黨輪替,馬政府執政後,自2008年第三季至2016年第二季,八年間平均年經濟成長率更降至約2.7%,還曾創下2008年第三季至2009年第三季連五季與2015年第三季至2016年第一季連三季負成長的紀錄。
之所以如此,乃是「依賴中國發展台灣經濟」的錯亂思維所致,尤其是馬英九與蕭萬長積極建構「兩岸共同市場」(即「一中市場」),欲將台灣經濟與中國經濟統合,更對台灣經濟帶來嚴重災難。對馬英九而言,以蕭萬長所鼓吹的「一中市場」促進兩岸「經濟整合」,乃是達成其政治上「終極統一」目標的最佳途徑。因此,2008年再度政黨輪替,馬政府上台後,隨即採取對中國「全面開放」政策,並開放金融服務業與中國交流,也開放中資來台,且與中國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就是在為建構兩岸間商品、人員、資金、服務與資訊全面自由化的「一中市場」鋪路,而造成另一波更大的中國投資熱潮,資金、人才、技術大量流入中國,排擠台灣投資,導致台灣產業空洞化。
2016年第三次政黨輪替,民進黨蔡英文政府上台,雖然提出「新南向」政策(成效尚待觀察),但對中國採取「維持現狀」政策,即維持馬前政府的開放政策,致台灣經濟成長率僅能在3%上下起伏。惟 自2018年3月美國川普總統啟動美中貿易戰(含科技戰)以來,迫使不少台、外商撤出中國,回流或投資台灣。再加上今年(2020)以來,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美、日、歐各國終於體認到產業或產品依賴中國供應的危機,導致美國欲與澳洲、印度、日本、紐西蘭、南韓和越南等立場相同的國家共組「經濟繁榮網絡」(Economic Prosperity Network),希望能確保關鍵產品供應,力推全球產業供應鏈「去中國化」。在後疫情時代,將形成以美國為首的產業供應鏈與以中國為首的產業供應鏈相互競爭的局面。各國企業,尤其是高科技業,勢必將被迫選邊站,就如同台灣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公司一般。但願這是台灣經濟脫離依賴中國、航向全球市場、轉危為安的契機!
自台灣經濟向中國傾斜以來,本人即不斷為文剖析、批判傾中經濟政策,特別是馬、蕭建構「一中市場」對台灣經濟之衝擊;並主張以「本土化」與「國際化」策略,來化解經濟「中國化」的危機,務必要「深耕台灣、布局全球、領先中國(在產業技術上)」。現在將這些論述彙整成書,盼能點醒政府當局,認清「依賴中國發展台灣經濟」思維之荒謬,以及「一中市場」對台灣的危害,早日採取必要的措施,跳脫經濟中國化的陷阱,讓台灣經濟得以脫胎換骨,台灣的民主自由得以永續長存。
王塗發 2020年8月24日 於台灣 新北市 林口居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