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活動報導】跟著垃圾走系利講座(一)

日期: 
2018/12/16 (週日)

台灣曾被外國媒體盛讚是垃圾處理天才,但看似「天才」的背後藏著什麼秘密?【看守台灣協會】和【棧戀棧練】團體合作舉辦【跟著垃圾走】系列講座,希望讓大家看見亮麗回收率背後的故事,以及焚化廠與我們的關係,當我們有了清楚的圖像,面對「檯面上」的資訊才不會被牽著鼻子走,並在生活每個時刻努力減少垃圾!

「過瘦」的回收率分母

台灣的垃圾回收率從2005年的29%一路節節高升,到2016年的時候已經高達58%,光看數字應該會覺得台灣的回收工作做得很徹底,但提高將近30%的成績全然歸功於回收和再利用的努力嗎? 看守台灣謝和霖秘書長告訴大家目前回收率的計算其實有很多操作空間,第一場講座先拆解分母的秘辛。首先,回收率是這樣算的:

垃圾回收量(回收物、廚餘、巨大垃圾)
—————————————————
(垃圾回收量+垃圾清運量)


20181228fig1.jpg圖:杜季勳 攝

分母的關鍵就在垃圾清運量,這裡的垃圾清運量是指生活垃圾,不含事業廢棄物。謝秘書長表示光是垃圾焚化量(目前生活垃圾以焚化為主),不同單位就有不同數據,且差異還每年擴大。2016年時焚化廠說他們收到430萬噸的生活垃圾,環保署的統計卻是299萬噸,這中間的差異在於:由民間清除業者運送的大樓生活垃圾、公園落葉、天災後產出的廢棄物、公家機關待銷毀的文件、掩埋場活化工程挖出的垃圾,這些都沒被計算到。

除了生活垃圾少算一大塊,事業廢棄物當中其實也有部分是生活垃圾。有些事業需要向環保署申報產出的廢棄物種類和數量,其中有部分(非有害)會送到全台灣24座生活垃圾焚化廠,以2013~2015年為例,這些事廢有30%~40%其實是「員工生活垃圾」。而不用申報廢棄物的事業,例如小規模公司行號、市場和工廠等,員工生活垃圾也無法掌握,且這些事業的廢棄物性質通常與生活垃圾無異。將以上林林總總的垃圾量計入分母後,謝秘書長估計垃圾回收率還會再降個10%左右!(如下圖)


20181228fig2.png分母虛瘦

看見城市裡的垃圾與資源─瓦磘溝巡禮

第一場的協力團體超多,除了看守台灣、樂活基地進駐團隊【棧戀棧練】、台灣樸門永續設計學會,還有永和在地的【瓦磘溝願景促進聯盟】(以下簡稱瓦促盟)。上半場結束後,瓦促盟的理事蔡志輝大哥帶領大家走讀中永和的生命之河─瓦磘溝,瓦磘溝在中永和尚未都市化前是一條乾淨的小溪流, 隨著人口逐漸增加且密集,瓦磘溝承載了數十萬人的生活污水,生態不復以往。為了恢復瓦磘溝生態,眾多在地人士開始著手瓦磘溝周邊的復育工作。不僅在永和社大有一個瓦磘溝願景社,更在去年成立非營利組織─瓦磘溝願景促進聯盟。在走讀的同時,大家也撿拾周邊的垃圾和落葉,落葉就帶回樂活基地的堆肥箱堆肥。


20191228fig3_0.jpg圖:蔡志輝 攝

棧戀棧練的季勳也向大家解說在都市中廚餘堆肥的幾種方法。如果上班太忙沒時間翻堆,可直接採用密閉式堆肥,找一個桶子,底部要有孔洞讓液肥流出(也可以用一般的花盆,盆底先鋪一層落葉),一層落葉,一層廚餘,一層土,等鋪到桶子滿了就可以蓋上密封,約3個月~半年就成為堆肥了!如果家裡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可以開放式堆肥,將落葉、果皮等鋪在家中的盆栽每天翻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