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洋垃圾入侵 我國資源回收體制面臨嚴重考驗


中國自年初禁收洋垃圾以來,雖然對再生處理廢棄物的處理業者而言帶來極大商機,卻對我國回收體系造成莫大衝擊。這些來自美、日、歐的洋垃圾,在國際上流竄,尋找可以取代中國的再生處理管道,包括我國的再生處理體系。由於其數量遠高於各國再生處理體系的處理容量,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不僅回收物變賣價格崩跌,也排擠我國回收體系的回收物變賣管道。

我環境品質受影響

這次《蘋果日報》的調查報告,讓我們看到拾荒者與回收業者辛苦收來廢紙或廢塑膠,卻賣不了多少錢,甚至堆在回收場內,賣不出去,這不僅使他們的生計受到嚴重打擊,也衝擊我國實際回收成果。

比如說,有許多回收業者已開始不收紙容器,因為一般造紙廠寧願進口廢紙,而不收含有塑膠膜、衍生廢棄物較多的紙容器;而回收商要把廢紙容器送到全國唯一一家處理廠,運費可能遠高於變賣收入,因此有些回收商就乾脆不收了,拾荒者也不撿了。如此,成為垃圾被送到焚化廠或流落環境中的廢紙容器與其他競爭不過洋垃圾的回收物勢必增加,進而影響我國的環境品質。

無法循環回經濟體

在我國焚化爐老舊、陸續要開始進行延役大修工程之際,正是需要垃圾能夠真正分流、循環回經濟體的時刻,如果這些回收體系撐不了這波打擊而縮小規模,在不遠的未來,我國將面臨嚴峻的垃圾危機。然環保署還一直在對外宣傳那假造美化的回收率有多高,卻不談危機之將至,也不願面對我國資源回收體制之沉痾,大刀闊斧,進行改革。

我國的資源回收體制,是變形的生產者衍生責任制(EPR),也就是要求生產者要衍生他的責任到產品成為廢棄物的階段。然而,在目前體制設計下,這些物品、包裝或容器的生產者,只要繳費給環保署的資源回收基金,就沒了責任,而環保署在收了這筆錢後,只知道依該品項的回收清除處理成本,訂一個全國統一的費率,把錢補貼給符合資格的處理業者,再由處理業者把錢分給供料的回收業者。然而,有些品項的處理廠,並不存在,或者只分布在某一地區,比如說廢紙容器或廢玻璃,其處理廠皆集中於新竹一帶,那麼離處理廠越遠的回收商,其所需負擔的回收成本越高,卻無法得到更高的回收補貼。

環保署向生產者收取的回收清除處理費,其實就是生產者代消費者繳交的垃圾費,必須能夠合理分配給所有參與回收處理的人;無法讓所有參與回收的人,得到合理報酬,甚至讓他們受到國際原物料價格起伏或者這次中國禁收洋垃圾的衝擊,等於是把生產者與消費者該負起的責任與該承擔的風險、成本,轉嫁給對社會與環境有正面貢獻的回收業者,也是我國回收物無法全部好好循環回經濟體的關鍵問題。

價格高回收才有成

而環保署在收了生產者的錢後,未積極開展處理管道,也未要求生產者負起開展處理管道的責任,更未以任何機制約束既有處理廠必須優先回收國內回收物,更是這次中國禁收洋垃圾政策所暴露出來的另一重大問題。

環保署必須誠實面對上述問題,檢討資源回收體制,採取有效、進步的作為,而非把錢花在無用的資源回收宣導以及成果美化。當回收物變賣價格夠高,回收成果就會提升,否則我國回收成果可能必須仰賴慈濟志工的無償付出與有法定薪資的清潔隊員了。環保署那些分錢與制定遊戲規則的大爺們,要不要也無償來為民服務呢?



【蘋果調查報告】:

  •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祕書長。
  • 發表日期:2018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