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中也有一般事業?! 早就扣掉了!而且還可能會加碼扣掉!
因此,我們可以了解,焚化廠營運紀錄中的一般事廢進廠量,有某部份其實是生活垃圾;但會不會其營運紀錄中的生活垃圾進廠量,也有某部份是一般事廢,而非僅如環保署當初所提供的簡單答案,只包括清潔隊與其他公務機關、民間清除業者運送進來的生活垃圾呢?
畢竟,不同於台北等大都會,農業縣市可能沒有多少家民間清除業者,因此商家等事業單位廢棄物清除處理,可能還是要仰賴政府清潔隊提供服務。
而這些農業縣市或非直轄縣市的清潔隊,是由鄉鎮市公所負責管理,他們會不會在地方不良政治勢力(這也是令人感到很丟臉的事實之一)壓力下,收了事廢後,卻以生活垃圾名義送到焚化廠呢?
答案跟我們想得有點雷同,但卻也不太一樣。2016年5月,在宜蘭社大的公民素養周活動上,當時宜蘭環保局長陳登欽,主動說出這樣的亂象:一些鄉鎮市公所為衝高他們的垃圾回收率,把從商家收來的資源物,計入垃圾回收量;同時,他們幫商家收取垃圾載到焚化廠的量,卻很聰明地依照規定,申報為事廢的量,不計入垃圾清運量;而且,這些事廢申報量中,鄉鎮公所有依照事廢清除處理費率確實收費的比例卻相當低,「有90%的事廢是以一般家戶垃圾費率收取的,這背後牽扯到選民壓力問題」(原來地方不良政治勢力,是在這個環節介入的);此外,還牽扯到鄉鎮公所為了美化回收率數據,大玩「把垃圾清運量變少,加到事業廢棄物去」的遊戲。「分母變小,資源回收率自然變高了。」「幾乎每個縣市都在玩這個遊戲!」 「我們的資源回收,像是沒有穿著衣服的國王!」
宜蘭前環保局長秀出底下的圖片;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宜蘭的垃圾清運量逐年降低,事廢申報量卻逐年增加!
宜蘭前環保局長的爆料,除了讓我們了解垃圾回收率的分子有灌水之嫌,分母有縮水之嫌,也讓我們想到一個之前未曾想到過的問題。清潔隊沿途收取家戶與商家垃圾,會去磅秤嗎?不會!他們會專車收取商家垃圾嗎?可能會,但情況可能不多。那當他們把混雜一般事廢和生活垃圾的廢棄物,送到焚化廠過磅時,如何區分說這一車有多少一般事廢,有多少生活垃圾?於是我們再向宜蘭環保局人員請教,他們說,凡是由各鄉鎮市公所清潔隊送來的廢棄物,在過磅時,一律把它們當成生活垃圾來計量,事後再依鄉鎮公所的事廢申報量(理論上是各鄉鎮公所清潔隊和商家等事業單位簽訂合約中的收取量),予以扣除。因此上圖中才會說,公所垃圾進廠量,等於垃圾清運量加上(公所的)事廢申報量。我們向台北市環保局人員求證,他們也證實有這樣的做法。
所以在沒有地方不良政治勢力的壓力下,鄉鎮公所清潔隊送到焚化廠的垃圾與一般事廢,就已經通通先被當作生活垃圾了。因此焚化廠營運年報中所看到的垃圾進廠量,不只是單純的生活垃圾,還包括一般事廢;但到底這進廠垃圾中有多少一般事廢,沒人說得準,且可以被動手腳,因為沒有分開磅秤!這也難怪陳登欽前局長會說,公所載去焚化爐的廢棄物,「可以自己認定是垃圾還是事業廢棄物!」這現象也部份解釋了環保年報和焚化廠營運紀錄中生活垃圾焚化量的差距以及這差距逐年擴大的趨勢。
所以完整的事實是,焚化廠營運紀錄中的生活垃圾裡有一般事廢,一般事廢中有生活垃圾,兩者「水乳交融」。但環保局在計算垃圾清運量時,會把生活垃圾中的一般事廢扣掉,且會因為鄉鎮公所灌水的事廢申報量而加碼扣掉,同時也不會去計算非由清潔隊送進去的生活垃圾;而一般事廢中的生活垃圾,大部分的環保局只會評估其比例,不會將其加進去垃圾清運量中。
而這些計在生活垃圾中的一般事廢,其本質和生活垃圾沒什麼差異。就好比我們在百貨公司、賣場、餐館消費時產生包裝或廚餘等廢棄物,留在他們那裡時就成為一般事廢,帶回家時就成為生活垃圾。把這些和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商家所產生的廢棄物,當成事業廢棄物,不僅會造成統計上的麻煩,就廢棄物本質上來說也沒有必要。
且就如宜蘭前環保局長於爆料時所說:既然鄉鎮公所把這些商家回收的資源物計入垃圾回收量,就應該把這些商家丟給清潔隊垃圾車的一般事廢計入垃圾清運量才對。否則,不僅無法反映回收實情,在跟國外比較垃圾回收率時,也佔了國外便宜。佔了便宜不說清楚,還沾沾自喜說我們做得多好,這是令人感到丟臉之一;無法掌握垃圾回收率的分母與分子,也沒有積極設法改善,這是令人感到丟臉之二。
-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祕書長。
- 發表日期:2018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