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共守風箏神話地景去帝國殖民


20140314.jpg

今年的228和平紀念日,普悠瑪部落與都蘭灣區阿美族部落一起到都蘭灣風箏石處祭拜,各自發表人物、情節、地景極為相似的風箏神話,並達成共同向政府申請文化地景、守護風箏石的共識。在雙方故事裡,都有兄弟偷吃別部落的甘蔗而遭圍捕,弟弟被抓到而被關,於是哥哥製作風箏營救弟弟的情節。沒有卑南族,也沒有阿美族。但我過去怎麼常聽到阿美族朋友的風箏故事裡,說弟弟被卑南族人抓走?筆者認為帝國殖民教育的加料已使原住民神話變了調,有必要加以拆除解構,以免讓類似帝國杜撰的「吳鳳故事」繼續造成族群的不和諧。

1894年前後編寫的大清帝國《台東州采訪冊》指出:「道光以前,卑南生番甚眾。有一番超乎眾之上,稱為卑南王,總管七十二社。七十二社之中,凡有射鹿、殺牛、宰豬者,必送一足與卑南王,名為「解貢」。」台北帝國大學首任校長幣原坦在1931年《南方土俗》期刊的「卑南大王」一文把東台灣描寫成類似王國的統治狀態。但我二十年來在台東拜訪過的部落,沒有耆老把「頭目」當成是王者,也沒有「老頭目」自以為可以管轄統御族人。而普悠瑪(卑南)部落更沒有統治其他部落的口述歷史,也沒有耆老說曾被卑南王統治。到底卑南大王是杜撰,還是真有其事?

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林志興研究員為普悠瑪人,他在文化大百科裡指出,林爽文事件後,清廷邀請42人到北京封賞,包括普悠瑪的加六賽先生以「魁儡山總社頭目」之名義受邀,由其兒子比那賴先生代替前往接受六品頂戴的封賞。筆者認為這不足以使加六賽或比那賴稱王或說成卑南社管轄72社,鄰近的賓朗、大巴六九(泰安)、利嘉、馬蘭、都蘭等,當時也都是自主部落國,顯然台東原住民在這兩百多年來沒有卑南王的存在,真不知台東州采訪冊與幣原坦校長的卑南王所憑何來?用封建思想虛構卑南王,再把部落歸類為卑南族、阿美族、排灣族、布農族、魯凱族後,很容易導致其他族群對卑南社或卑南族的排斥。例如風箏神話裡,就有阿美族人把圍捕兄弟者說是卑南族人;有位在本校進修的卑南族學生指出在高中時期常莫名其妙地被阿美族同學排斥。

封建階級社會裡的人們把部落社會說成有王者統治,把頭目國王化之外,還套用貴族、平民等封建用語,並透過文字與教育系統傳達,貽禍深遠,常可聽到原住民被這些封建語彙套牢,已造成部落內的紛爭亂象不斷。日治時期形成的卑南族、阿美族等族群說法,簡化部落的文化多樣性與弱化部落主體性,且方便族群分化。呼籲原住民以部落思考,守護文化地景或地名正名可做為強化部落主體性的切入點,以提升部落治理能力,回歸自治。


  • 作者:劉烱錫/台東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總幹事。
  • 發表日期:2014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