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地球正在加倍奉還:永續還有可能嗎?

日期: 
2013/12/01 (週日)
《2013世界現況》新書發表暨研討會 新聞稿

20131201SOW.jpg

在美國華府的「看守世界研究中心」 (Worldwatch Institute),將2013年出版的《世界現況》專書主題訂為「永續還有可能嗎?」,對世界是否還能永續發展下去提出一個大大的問號。環保團體擬給的回答是,有點「太遲了!」,快要沒有機會亡羊補牢。

由看守台灣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所共同主辦的「《2013世界現況》新書發表暨研討會」指出,我們必須準備過「一個地球」的生活,面對地球資源有限的事實。有一天即使我們想排碳,可能也沒有碳源讓我們燒。人類若一直以目前的生活方式、消費水準、追求GDP成長的經濟體系繼續運作,就像急馳的汽車,即將撞牆或墜入懸崖,除非儘速進行調整、改變。

這場新書發表暨研討會於12月1日下午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由看守台灣協會理事劉志堅介紹《2013世界現況》一書,並邀請長期關心環保的學者專家王塗發、李永展與杜文苓等人剖析台灣的能源與經濟、生態足跡、社會正義與民主治理等議題。現場有六十多人參與,座無虛席。

《2013世界現況》指出,以「生態足跡」指標衡量全球環境的永續性,約需1.5個地球才能提供我們所需要的再生資源,並吸收我們所排放的碳。1961年時,人類生態足跡約為地球承載力的三分之二,目前,地球的生態已過載,超過50%。「生態足跡」為在連續的時間基礎上、就某一特定區的居民,估計需要多大的、具生產力的生態系面積來生產這些人所需要的再生資源,並涵容他們活動所產生的廢污物。就目前全球約70億人口,每人僅可分得1.7全球公頃。 高所得國家平均約佔用3.3全球公頃/人。

至於台灣的生態足跡,依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李永展的研究,2004台灣生態足跡達6.7全球公頃/人,總生態足跡相當於42個台灣,為高所得國家平均值的2倍多;其中二氧化碳排放所需之碳吸存面積達2.3全球公頃/人,這意味著即使台灣島上全部種滿了樹,也需要14個以上的台灣才足以完全吸納。如果用另外一種計算方法,台灣的總生態足跡甚至高達65個台灣,相當不永續。

該新書調侃「我們今天生活在永續口頭禪」的時代,一個大量使用「永續」、「永續發展」、「綠色」等字眼的時代。這些字語意模糊、且無以量化,意涵越來越無意義。

「是否永續?」要能以定量方式來衡量。該書指出,由科學家群找出9個地球界限,目前人類已跨越其中兩個界限了,第三個界限已部分逾越。這些已被逾越的界限包括: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生物多樣性的損失率及氮循環。另有的地球界限:磷循環(和氮循環共同為一個界限)、海洋酸化、全球淡水使用、土地利用變遷、大氣中細懸浮微粒、平流層臭氧消耗、化學物污染等。其中的平流層臭氧消耗,是有所改善,餘項都朝惡化之驅勢發展。

在本年內,全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已達到400 ppm,觀察於2011年日本的311福島核災(伴隨著地震與海嘯),及近日橫掃菲律賓的海燕颱風,都是創世紀等級的災難,有天災也有人禍,面對著「地球正在加倍奉還」的局面,人類要永續發展,豈能口頭說說而已,而不採取行動。

要扭轉危機,該書指出,我們應把地球資源及生態圈的貢獻,視為自然資本財,烙印在人類的心裡,顯現在金融及經濟交易系統中,把自然資本財內部化。並把不永續的化石燃料,長保存其於地下,調整改用太陽能及風能等永續性能源。

然而,危機應變時間已經不多。看守台灣協會理事劉志堅表示,雖然地球上再生能源相當豐富,但是我們必須投入既有能源來建造設施,才能把風能、太陽能拿來利用。而《2013世界現況》警告,石油的能源投資報酬率,已經從100:1降到20:1,如果有一天,能源投資報酬率降到5:1,也就是我們必須耗費一份既有能源,才能取得五份能源時,那這五份能源只能用來維持人類文明基礎,而沒有多少餘裕讓我們建造再生能源設施。屆時,人類不是眼睜睜等著毀滅,就是得勒緊褲帶,把可取得的能源都拿來建造再生能源設施

這一天已越來越迫近了,而台灣的再生能源佔比還不到2%!台北大學經濟學系退休教授王塗發指出,台灣的再生能源蘊藏其實非常豐富,無論風力、太陽能、生質能、地熱或是海洋能,都具有雄厚的開發潛能;要在2020年前大量取代傳統能源,使其占發電系統比重達到20%以上並不難,是政府要不要做,以及有無決心、魄力的問題。台灣也可在2020年前告別核電,達成建構「非核家園」的理想目標,問題也只在政府一念間。

因此台灣的不永續現況,是治理失敗的問題。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杜文苓表示,對政府而言,重要的或許是提供一個可以創造優質討論的平台與制度,讓不同的價值、多元的知識可以在其中互動激盪,使我們公共政策的制訂可以更具長遠視野以及反映多元價值,實踐跨越世代、族群、階級的環境正義。

環保團體呼籲,我們必須儘速把握我們短時間內還能夠擁有的優勢,創造我們最大利益,建立再生能源基礎,落實民主治理與社會正義,以增進人民幸福、社會福祇。並視地球為一家、為我們唯一的家園,善盡地球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