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農地又被破壞,就感到心很痛。就農地而論,台灣的農業可耕面積1999年時約88.5萬公頃,2010年時只剩81.3萬公頃,目前種植水稻面積僅約25萬公頃,另有休耕面積達22萬公頃,農地每年以6,000餘公頃的速度在消逝,土地不斷被轉移為工業使用或建地使用,這是很大的警訊,也是政府農業政策宣告放棄農業、任其穨敗的寫實。但「農地」徵用的問題除了涉及土地變更利益外,更在於環境保護問題上。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及油價高漲,國際糧價2008年至2009年上漲了100 %,在2010年又上漲一波70 %,引發全球恐慌,糧食也成為投資或炒作之標的。台灣的糧食自給率目前只約30 %,農委會奓言要提高「糧食自給率」,其實問題沒有那麼簡單,台灣無法單獨去對抗全球糧價,農產品價格之因素及影響,不是單純的。但農業價值,更在於其對環境保護、自然生態基盤的貢獻。農業環境,可謂介於人類生產經營利用環境及自然生態維生基盤環境之間,當我們保護農地,就是在保護我們的生產環境、保護那供養我們的自然生態系、自然環境基盤。
農地不斷被釋出轉移它用,農業水源也被轉移縮減。許多工廠使用農地,或工業區設於農地中央,使得許多農地及地下水因工廠廢水甚至任意棄置的廢棄物而遭受重金屬污染。當然,土壤及地下水等環境媒質不只會受廢水與廢棄物的污染,也會受空氣中有毒物質如酸雨、汞、戴奧辛…的沉降污染。所有人為、各式的污染,最後都匯歸到農業大地及自然環境、生態系統的循環中。
農業環境被污染、破壞,包括被轉移為無孕育生命能力的環境,讓麥粒不是落在土壤上,而是落在水泥、石塊、柏油路上,是一種無可回復的影 響。基盤被毀了,人類的生存、生活將受威脅。
我們要如何愛護這塊土地?我們的農業政策要如何保護與善用這塊土地?日前,中南部及宜花東的稻田一期稻作正在收割,隨處可見一大片金黃 的稻田,令人心中不禁響起紀曉君的歌曲「美麗的稻穗」(詞、曲,陸森寶)。
◎本文簡版刊 載於8月1日立報看守台灣專欄
- 作者:金心/看守台灣協會會員。
- 發表日期:2011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