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泥岩惡地

世界級特殊自然地景—— 台灣泥岩惡地的獨特性


一、惡地概述

惡地(Badland),所謂的荒涼不生之地,一般是指因地層不均質(黏土、砂土、礫石等組成比例)導致差異侵蝕,所產生的鋸齒、凹槽或圓頂等型態之陡坡。更精確地來說,惡地一詞所代表的應是「鬆軟沉積岩和富含黏土的土壤,大範圍的被風和水侵蝕後,所產生的乾燥地勢。通常具有陡坡、稀疏植被、缺少實質性的風化層與高密度的引流等主要特色」2

一般而言,大部分惡地主要形成於乾旱到半乾旱地區,若當地地層中顆粒膠結較鬆散,加上氣候容易產生暴雨時,就容易使表面物質與附著之植披隨泥水沖刷而下,產下光禿禿的惡地型態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泥岩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