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自作自受:補貼、政治、與環境

B006
NT$120.00
看守世界專論中譯本 B006(World Watch Paper 133)
Paying the Piper:Subsidies, Politics, and the Environment
作者:David Malin Roodman 實習研究人員:April Bowling 研究人員:Jennifer Mitchell 編者:Jane A. Peterson
李永展、何紀芳 譯
定價:新台幣150元
ISBN 957-98208-3-X(平裝)
15×21公分
1998年8月30日 初版

全世界,各國政府的政策至少每年付出5,000億美元用在諸如伐木、採礦、過度捕撈,以致危害環境,並損害全球的經濟。這其中的補貼導致很多環境問題,從森林的濫伐,到空氣污染、水污染等。這些錢最終是來自消費者及納稅人的口袋,其後果是提高就業、投資、及消費時所支付的稅賦,降低其所能發揮的功能,對經濟發展造成很大的阻力。

然而,政府並不認為它們的補貼會使環境惡化、或是浪費金錢,反而認為是很正當的、可促進經濟發展、保護就業、提高國家安全、及幫助貧民。事實上,很少補貼真正是以合理的成本達到其原先的目的。大部份的補貼措施往往是模糊的、無效率的、無效果的,甚至是倒著做的。必須強迫儘速對補貼制度做整體性的改革,對補貼政策做全盤的改革是勢在必行。

減低稅賦會是空氣及水更乾淨,也會讓高污染工業轉移為勞力密集工業,如此將使補貼更有效率。愈早改革愈可減輕資源的錯置,加速獲得應得的經濟利益,但對改革者的更大挑戰是:補貼改革事實上是一個政治課題。受補貼者很善於利用其政治影響力來謀利,如競選時的政治獻金、甚至賄賂,使得變革難以進行。因此,補貼制度的改革,可謂是環境及經濟進展上的重要議題,在政府的廣大任務中,使其朝向對人民負起更公平的責任。

目錄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譯序
小森林

目錄

第一章 前言 9
第二章 補貼:對象、方法、原因 18
第三章 延續牛仔式經濟 24
第四章 築堤對抗上升的海岸 34
第五章 獵槍式補貼 44
第六章 補貼漫延 51
第七章 促進永續發展的技術 55
第八章 政策改革的政治障礙 64
第九章 永續發展的補貼改革 70
註 釋 81
圖、表目錄
表一 產生有害的外部效果之補貼例子(以活動分類) 13
表二 良好補貼政策的六個原則 22
表三 補貼產生有害之外部效果的活動,批判與修正 71
圖一 開發中國家幾項主要商品之產量,1955-1995 29
圖二 西德無煙煤補貼與就業,1982-1995 41
圖三 西方工業國家能源商業使用研發基金優先趨勢,1990-1995 59

回頁首


作者簡介

  • 原著者致謝:很感謝Douglas Koplow, Andre de Moor, Norrman Myers, Ronald Steenblik, 及所有「看守世界研究中心」(Worldwatch Institute)的同仁,因他們對早先初稿的評論、卓見,得以大幅提高本報告的品質。也很感謝很多在各課題、領域受到補貼政策影響的人,提出、分享他們甚多的經驗。也感謝Lori Ann Baldwin, Laura Malinowski, 協助很快找到所要的報告、文章。感謝JanniferSeher把打字稿整理為繕樣,及感謝Jim Perry,Denise Byers Thomma, Tara Patterson對媒體的公關聯絡。也感謝April Bowling, Jennifer Mitchell本著不輟的精力及美好心情,進行可靠的研究。最後,感謝Jane Peterson睿智深入的意見,使得定稿編排充滿樂趣及學習。

    最後,我要謝謝Hoangmai Pham, 我的太太,為了本報告,犧牲了相處的時間,渡過一個艱難的夏天。在完成本報告時,我倆要一齊哀悼兩位良師的仙逝,Benjamin老師及FrancisKensill牧師,他們一直在帶領、激勵我們及許多人,本報告獻給他們,紀念他們。

  • 作者簡介:David Malin Roodman \E2;是看守世界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員,專長於環保課題的經濟學及政治經濟學方面,他有些論述在能源政策、建築物對人及生態系的衝擊、租稅及各種市場機制諸方面,以求保護環境。他經常寫文章在研究中心的年度論著,包括世界徵象 (State of the World)、生命徵象(Vital Signs)、及看守世界雜誌(WorldWatch magazine),Roodman先生是哈佛學院 (Harvard College) 理論數學系學士,曾在英國劍橋大學遊學一年,從此開始關注於研究經濟與環境的關係。

回頁首


譯者簡介

  • 李永展,一九五九年出生於台北大稻程,目前為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專任教授,其專長為環境保育、永續發展、環境規劃。一九八一年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於一九八三年取得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都市計畫 組,今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前身)碩士,一九八五年退伍後服務於台灣省住宅及都市發展局。

    一九八八年赴美國密西根大學環境規劃研究所博士班就讀,於一九九二年同時取得該校環境規劃博士及都市設計碩士。一九九二年取得雙學位後旋即回國受聘為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客座副教授,主授環境保育、永續發展、城鄉及社區規劃、環境行為,於一九九六年二月獲審通過為專任正教授迄今。

    目前身兼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理事及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土地經濟學會秘書長。此外,並兼任台灣省都市計劃委員、台北市都市更新委員、台北縣環境影響評估委員、台北縣山坡地開發審議小組委員。

    除了學術研究外,並熱心參與環境保育相關活動,他目前為台灣環保聯盟總會學術委員及執行委員,並為台灣環保聯盟台北分會會長。回國六年期間,於一九九五年出版了《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理論與實證》(台北胡氏圖書出版社),該書從「態度-行為」及「土地資源永續利用」的觀點探討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對於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從理論、實證、到應用都有精闢的探討。一九九七年出版第二本著作:《三生有幸-生態、生活、生產》(新竹,建都文化事業公司),該書基本上是以「永續發展」、「環境權」及「社區主義」理念為主軸,貫穿五大部份。除了這二本著作外,於政大任教期間也陸續發表了環境保育及環境規劃相關著作百餘篇。

  • 何紀芳,一九七○年出生於苗栗,一九九三年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一九九五年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取得法學碩士,一九九五年任職於台灣省住宅及都市發展處迄今。一九九七年通過都市計劃國家高等考試,研究興趣主要在於都市服務設施的鄰避情結(NIMBY Syndrome)及環境正義,並對城鄉永續發展有相當涉獵。
  • 回頁首


    譯序

    近年來,世界各國紛以賦稅或市場經濟的手段作為解決環境問題的策略,嘗試找出環保與經濟共生的新契機。「汙染者付費」為其中被廣氾採用的賦稅工具之一,然而本書批判大部份的西方國家卻以更常以「補貼」付費給污染者,導致無數危害環境及浪費金錢的活動,而為了補貼所提高的稅賦更對就業、投資、及消費等經濟活動造成了阻礙。

    經濟學教條告訴我們:誘因是重要的。然而若補貼無視環境與財政成本,則此執行誘因的工具所帶來的外部效果,勢必驅使決策者為達成經濟與環境的公平性進行改革。本書主要目的即在於探討補貼的正當性與補貼扭曲所導致的負效果﹝資源略奪式的牛仔經濟、過度生產、鼓勵能源浪費的獵槍式補貼、以及都市漫延﹞,並提出植於永續發展的補貼改革。書中不僅對於補貼的主體、方法、與目的予以釐清,更檢視世界各國扭曲的補貼政策所造成的環境負效果;而面對補貼改革的必要性,決策者所要挑戰的卻是不具效率的政治市場,以及貪污、選舉獻金、與特殊利益團體造成的零和或負和賽局的政治障礙。

    補貼改革的風潮目前在全世界雷厲風行,作者在此書中也歸納出所謂的良好補貼政策的一些基本原則,然而更重要的體認是,如果補貼本身除了增加政府成本、導致高稅賦等經濟負擔,或甚至破壞環境、掏空長期經濟的發展而沒有其他好處的話,或許停止「付費給污染者」﹝補貼﹞亦是達成永續發展的必要一步。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台灣的「經濟奇蹟」乃拜教育投資多於開發補貼所賜,然而就在各國進行補貼改革之時,我們是不是應該植基於「台灣經驗」,以他山之石,作為我國補貼政策之借鏡,以確保後代子孫一個永續的未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