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世界專論中譯本 B007(World Watch Paper 112)
Guardians of the Land:Indigenous Peoples and the Health of the Earth
- Alan Thein Durning 著
李永展、林泠譯 譯
定價:新台幣150元
ISBN 957-98208-6-4(平裝)
15×21公分
1999年3月30日 初版
本書是由「看守世界研究中心」(Worldwatch Institute)於1992年12月所出版,此次希望透過本書的翻譯出版問世,能讓更多人關心原住民及土地的議題。
此書主要在談原住民與土地的關係及其與現代社會的互動關係;原住民從遠古時代便和其領土上的水、土、動植物有密切的關係,但他們正逐漸受到愈來愈多外來世界力量的影響而瀕臨滅絕。原住民幾乎被傳染病和暴力殺害殆盡,他們的文化被傳道士改變、被企業家蹂躪,他們的謀生經濟被追求成長迷思的國家機器瓦解,而他們的土地被產業資源開採者及佃農過度使用。在以往以掠奪為主的世紀裏,人類不瞭解主流文化如果沒有瀕臨滅絕的文化之幫助是無法繼續存活下去的,但人類目前已瞭解到這個道理,也體認到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原住民在維持地球重要棲息地及生物多樣性上扮演重大且關鍵的角色,那麼對其他社會而言,原住民也可以扮演文化的模範角色。如果人類社會要繁榮且永續經營下去,便必須去學習生態保育、環境道德、並且尊重後代子孫;好幾個世紀以來原住民便一直在詮釋並捍衛這些價值,還有誰比原住民更值得讓我們去學習呢?
目錄 | 作者簡介 | 譯者簡介 | 譯序 |
目錄
出版序、譯序 | ||
第一章 | 前言 | 9 |
第二章 | 各國的情況 | 14 |
第三章 | 家園 | 24 |
第四章 | 看顧 | 48 |
第五章 | 在前線上站起來 | 63 |
第六章 | 礦工的金絲雀 | 79 |
附註 | 84 | |
圖、表目錄 | ||
表一 | 全球原住民人口(1992年) | 15 |
表二 | 原住民估計人口數(1992年的部份國家) | 17 |
表三 | 法律上為原住民所控制的地區(1992年的部份國家) | 41 |
表四 | 原住民傳統管理術 | 51 |
表五 | 協助原住民的優先行動 | 77 |
圖一 | 文化多樣性與生物多樣性 | 27 |
作者簡介
Alan Thein Durning 為看守世界研究中心(Worldwatch Institute) 的資深研究員,專注於探討環境劣化與社會及經濟不平等間的關係。Durning先生是How much is enough? 及The Consumer Society and the Future of the Earth (為W.W. Norton & Co., 1992出版)的作者;及為研究中心每年出版的State of the World (世界徵象)環境報告的共同作者;及與Ruth Leger Sivard共同合著World Military and Social Expenditures, 1990-91(為World Priorities, 1990-91出版)。
在前面五本看守世界專論的書中,他是Poverty and the Environment: Reversing the Downward Spirl(本書獲1989年World Hunger Media Award書展的頭獎)及Action at the Grassroots: fighting Poverty and Environment Decline 的作者或共同作者。他的文章曾被登在Los Angeles Times, The Washington Post, Foreign Policy, Technology Review,及為Worldwatch雙月刊的作者。
Durning君於Oberlin學院及音樂學院獲得哲學及音樂學位。他與他的太太及小孩住在馬利蘭蘭州Takoma park市。
譯者簡介
- 李永展,一九五九年出生於台北大稻程,目前為政大地政系專任教授,其專長為永續發展、環境保育、城鄉及社區規劃、環境行為。李永展於一九八一年畢業於成大都市計劃系,於一九八三年取得台大土木研究所都市計畫組(今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一九八五年退伍後服務於台灣省住宅及都市發展局。李永展於一九八八年赴美國密西根大學環境規劃研究所博士班就讀,於一九九二年同時取得該校環境規劃博士及都市設計碩士。一九九二年取得雙學位後旋即回國受聘為政大地政系客座副教授,一九九六年二月獲審通過為教授迄今。
李永展目前身兼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理事、土地估價學會理事、土地經濟學會秘書長。此外,李永展並兼任內政部區域計劃委員、台北市都市計劃委員、台灣省都市計劃委員、台北市都市更新委員、及台北縣環境影響評估委員。除了學術研究外,李永展並熱心參與環保相關活動,他目前為台灣環保聯盟學術委員及執行委員,並為台灣環保聯盟台北分會會長。
李永展回國七年期間,於一九九五年出版了《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理論與實證》(胡氏圖書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出版第二本著作:《三生有幸-生態、生活、生產》(建都文化事業公司);一九九九年與台北分會的朋友共同編著了《淡水河破碎地圖》(晨星出版社)。除了這三本著作外,李永展於政大任教期間也陸續發表了環保及永續發展相關著作百餘篇。
- 林泠,一九七四年生,花蓮太巴塱部落阿美族人,族名Wusai。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任國會助理期間曾參與環境立法運動及原住民運動,目前為《網路生活雜誌》召集人。
譯序
原住民從遠古時代便和其領土上的水、土、動植物有密切的關係,但他們正逐漸受到愈來愈多外來世界力量的影響而瀕臨滅絕。原住民幾乎被傳染病和暴力殺害殆盡,他們的文化被傳道士改變、被企業家蹂躪,他們的謀生經濟被追求成長迷思的國家機器瓦解,而他們的土地被產業資源開採者及佃農過度使用。不過,對於台灣人民而言,由於社會和原住民的不公平競爭及傳播媒體的不平衡報導,以致於要了解這些現象相當困難,更遑論原住民的永續發展了。
即便保護瀕臨滅絕的原住民文化不是狂想,還是有人認為這只不過是少數幾個人在「憑弔古戰場」罷了,但至少有二個理由足以讓台灣社會比以往更須傾聽原住民的心聲。首先,原住民是生物棲息地的守護神,這些棲息地是現代化社會無法瞭解的維生所須之地──調控水的循環,維持氣候的穩定,以及提供有價值的植物、動物、及基因。其次,原住民擁有無價的生態知識;也就是說,原住民的語言、文化、風俗、及日常作息當中便擁有和現代科技所提供對自然瞭解的相同程度。
在以往以掠奪為主的世紀裏,人類不瞭解主流文化如果沒有瀕臨滅絕的文化之幫助是無法繼續存活下去的,但人類目前已瞭解到這個道理,也體認到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原住民在維持地球重要棲息地及生物多樣性上扮演重大且關鍵的角色,那麼對其他社會而言,原住民也可以扮演文化的模範角色。如果人類社會要繁榮且永續經營下去,便必須去學習生態保育、環境道德、並且尊重後代子孫;好幾個世紀以來原住民便一直在詮釋並捍衛這些價值,還有誰比原住民更值得讓我們去學習呢?
我們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將Alan T. Durning於1992年出版的這本書加以翻譯出版,希望透過本書的出版,讓更多人關心原住民及土地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