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世界專論中譯本 B014(World Watch Paper 145)
Safeguarding the Health of Oceans
- Ann Platt McGinn 著
郭金泉、陳永松 譯
定價:新台幣150元
看守世界專論一次購買六本以上八折優惠
ISBN 957-30329-5-3(平裝)
15×21公分
2004年6月10日 初版
長久以來,人類對海洋予取予求。因為總認為海洋無所不容、無所不有,所以應該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是人類已經將海洋逼近於(在過去某些例子裡,甚至是超過)它的天然極限。作者Anne Platt McGinn檢視海洋所面臨的威脅,並回顧我們經營管理海洋所面臨的挑戰,指出一些我們必須儘快採取的策略,來保護海洋的健康。
摧殘海洋的問題正逐漸增加。比如,獲政府補助的漁船船隊正無情的過度捕撈水產品、以及隱藏潛伏在海洋食物鏈中所累積的大量化學物質...。而許多致力於海洋議題的國際性機構,都是為促進經濟成長和發展而成立。
根據這些威脅,更鑒於近來科技的突飛猛進,作者McGinn認為我們正處於海洋資訊即將爆炸之邊緣。在這緊要關頭,關鍵問題是這些新知識是否仍傾向於為「海洋是無限的」這種破壞力愈來愈大的陳舊觀點效勞,或是將傾向於洞察海洋的脆弱性,以及在這顆星球上海洋對於所有生命的重要性之新體認。
要讓還沒有領悟到海洋健康與他們有利害關係的人和社區,能更明白保護海洋的重要性,這是保護海洋所面臨的主要挑戰。更好的公眾認知和政治支持,是實現作者McGinn所提議的,促進海洋保護的詳細計劃所不可或缺的。
目錄 | 作者簡介 | 譯者簡介 | 譯序 |
目錄
出版序 | 3 | |
再序 | 4 | |
譯序 | 5 | |
第一章 | 前言 | 10 |
第二章 | 一個支持全球生命的系統 | 15 |
第三章 | 問題叢生的海洋 | 26 |
第四章 | 到達海洋的極限 | 42 |
第五章 | 填補知識的空白 | 49 |
第六章 | 國際政策成型 | 61 |
第七章 | 不分國家和地方一起努力保衛海洋 | 74 |
第八章 | 建立海洋的保育 | 83 |
附註 | 91 | |
圖、表 | ||
表1 | 以海洋為基礎之產業的趨勢和價值 | 19 |
表2 | 名列世界保育聯盟紅單(IUCNRedList) 和瀕臨絕種及稀有野生生物貿易公約(CITES)附錄的海洋物種 |
47 |
表3 | 以海洋物種製造有療效的化合物之例子 | 58 |
表4 | 1990年代的國際海洋政策之優點和缺點 | 68 |
圖1 | 海洋環境中每一立方米的淨初級生產量 | 21 |
圖2 | 以環境來區分全球生態產物與服務之貢獻 | 22 |
圖3 | 全球海洋熱點與漸趨沒落的漁業 | 30 |
圖4 | 大西洋中西部有害藻華的發生次數,1970-1996年 | 32 |
作者簡介
- 原著者致謝:我感謝Elisabeth Mann Borgese、Nils Axel Braathen、 David Freestone、John Maggs、Ute Meyer、David Newman和 Christopher Stone他們的審查、評論、和建議。以及Ben Sherman 和 Sue Wells所提供關鍵性的數據和資訊。 我特別感謝同事Chris Flavin,從最初的草稿到最後的階段,一再地校閱我的論文,以及Jane Peterson的耐心和老練的編輯。他們的協助,大為加強了本書的內容和旨意。也感謝Janet Abramovitz 校對早期的草稿;Hilary French 對政策性資料的重要意見;Ashley Mattoon追尋重要的贊助資料與來源;Liz Doherty製作的附圖和表格;Dick Bell對於從頭到尾的原文,提供具洞察力的意見;Payal Sampat和藹的複檢印刷活版;Chris Bright所寫的指示和鼓勵;Molly O縁eara和 Anne Smith使我不荒廢地註明最新科學發現的日期;Suzanne Clift幫我保持鎮靜;Amy Warehime使論文能趕上進度表;以及Mary Caron, Dick Bell和Alison Trice在溝通與宣傳上的努力。我也感謝Zoe Hartley在去年夏天時寶貴的幫忙。
- 作者簡介:Anne Platt McGinn是看守世界研究中心一位資深的研究員,她研究海洋和環境健康的問題。她定期為本研究中心每年發行的《世界現況》(State of the World)和《維生徵象》(Vital Signs)以及《看守世界》雙月刊撰稿。在《看守世界專論》(Worldwatch Paper)第142號(Paper 142),她探討世界的漁業和水產養殖的問題;在第129號(Paper 129),她討論有關傳染性疾病和環境的變化。在1993年加入協會之前,她任職於「環境法律協會」(Environmental Law Institute)擔任研究助理(research assistant)。McGinn女士於1991年畢業於「威廉學院」(Williams College)獲得政治學的學士學位,而且專門於環境的研究。
譯者簡介
- 郭金泉:男,台灣澎湖人,1956年生。台灣省立海洋學院水產養殖系(第一屆)、日本國國立東京大學(University of Tokyo)農學院水產學科修士(1982年)、美國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野生動物與漁業科學系(Department of Wildlife & Fishery Sciences)博士(1989年)。碩博士論文主攻水產生物配子(精子、卵子)的凍結保存。
曾於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海水養殖養蝦中心 (Mariculture, shrimp project)工作,回國前服務於美國德州大學海洋科學研究所(Marine Science Institute,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成功的孕育出以凍結精液雜交不同種的石首科 (Sciaenidae)魚種。回國(1990年)後執教台灣國立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所,主授遺傳育種、論文寫作、保育生物、低溫生物、電子顯微鏡等課程。1994年升等為教授。2003年借調至家鄉的澎湖國立技術學院服務。擔任2003年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2004年台灣教授協會環保組召集人。
1999年受美國、奧地利等學者邀請,撰寫「水產生物配子及胚體凍結保存」的回顧評論(Review),發表於Aquacultural Research及World Aquaculture專書中。2002年應邀至第九屆國際精子學研討會(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permatology)做口頭發表。多次受國際知名期刊委託擔任評審(Reviewer)。著有水產生物配子和胚體的凍結保存,及水產生物配子電子顯微鏡微細構造等論文32餘篇。目前正進行以微衛星DNA(microsatellite DNA)技巧探索族群的基因龐雜度,同時希望藉著細胞媒介基因轉殖(cell mediated gene transfer)方式可快速育種和保育瀕危生物。
課餘除關心台灣國環境(政治及生態)外並致力於台灣特有物種的保育,尤其是台灣陸封鮭魚(櫻花鉤吻鮭)的保種和復育工作。
賜教處: gwonet@ms16.hinet.net 。
- 陳永松:男,1963年出生於台灣苗栗縣頭份鎮。國立台灣海洋學院水產養殖系學士(1982-1986第九屆)、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漁業生物組理碩士(1988-1990)、英國史特林大學水產養殖研究所箱網養殖及海洋環境管理博士(1996-2000)。
曾於財政部台北關稅局服務(1990-1996);後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獎學金,赴英國University of Stirling 攻讀博士學位(1996~2000);回國後曾任國立宜蘭技術學院應用動物系兼任助理教授(2000,8~2002,7月)、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後研究(海洋底棲生態研究室)(2000~2001)、台灣大學電機學院生醫資訊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參與台大生物資訊學程之規劃(2001)、國立宜蘭技術學院應用動物系之國科會特約博士後研究暨專題研究計畫「養殖漁業之永續發展研究-有機養殖的初探之計畫主持人(2002),現任國立宜蘭大學動物科技學系助理教授(2002,8月迄今)。
台灣四面環海,海洋資源向來豐富,海洋也是未來發展的最大空間。宜蘭海域擁有極佳之漁業資源,宜蘭大學佔地利之便,擁有良好的海洋研究發展條件,配合個人興趣與專長的發展方向略如下:(1)宜蘭地區之水域生物多樣性調查及生態系管理;(2)有機水產養殖之試驗;(3)宜蘭海域經濟性魚類之研究;(4)減少箱網養殖環境衝擊之研究。
然而目前海洋所遭受的的危機是困難重重,而人類是始作俑者,拯救海洋也是拯救人類自己,要免於共同滅絕的危機,首先就要認清自己所處的困境,關懷海洋,要從認識海洋的危機做起,為大家介紹這本書正是我們為海洋略盡棉薄之力可及之處。
賜教處: songchen99@hotmail.com。
譯序
海洋覆蓋地球表面的72%因此地球素有「水之星」、「水球」或「Mr. Blue」的雅稱。海洋是所有生物的源頭,也是人類生命的基礎。海洋有豐富的漁業生產滋養萬物,海洋同時也提供運輸通訊、航海貿易和軍事國防,互通有無促進交流。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及人類追求能源之企圖心,開發海洋能源及其蘊藏礦物的資源愈形重要。過去人類總以為海洋的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類對海洋的了解,此種「大地藏無盡,勤勞滋有生」的觀念必須調整,而要學習好好愛護海洋和珍惜海洋資源。
海洋具開放寬廣的包容力,納百川調和各種資源。海洋偶而波濤洶湧豪放奔發,時而安詳平靜傾訴衷曲。海水不拘泥於固定形式,氣象萬千變化無窮。海洋一望無際洄游四海,它不屬於任何一塊大陸。台灣四面環海,是不折不扣的海洋國家,居住其上的子民應學習海洋包容開放的胸懷、冒險犯難的精神,具有「海洋之子、與海共存」的海洋文化價值觀。海洋是台灣住民生存立命之根源,生活發展的空間。瞭解海洋、親近海洋、擁抱海洋、愛護保育海洋是台灣子民責無旁貸的使命和宿命。惟今日海洋的一切問題根源莫不與人類的活動有關。綜合目前海洋遭受的損害主要有下列五項﹕物種濫捕(過漁)、生態失衡、汙染、外來種的引入及全球氣候變遷。針對上述五項問題,本書指出了大部份問題之所在並提供了解決之道,例如:要省思不因科技的與時俱進,而直接或間接地誤用於破壞海洋。海洋的健康與否關乎人類未來的存續,也將牽動著地球上萬物的存亡。全球的人民和決策領導人已不能再漠視或等待了,我們要立刻行動,全力去捍衛我們原始母親「海洋」,生命之源的健康。在捍衛拯救海洋健康的路上,需要大家的參與。
其次,全球各國對蘊藏於大陸棚的石油與天然氣的開採,覬覦深海海床與海底礦物,同時也強烈觸及國家之安全。沿岸國家莫不不遺餘力的擴展海洋管轄區域以奪取海洋資源、其餘如越界過度撈捕漁獲、漏油、傾卸非法廢棄物、污染海洋等等,都引起世界廣泛的關切。加上國際互動頻繁,複雜,國家主張相互衝突與快速發展的科技交互作用,這一切的一切,都有待磋商以尋求開發使用海洋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約數。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乃應運而生。但是很遺憾的,台灣並無法參與聯合國1973年第三屆海洋法公約的討論制定過程。台灣作為一個海洋文化的海島國家,應該努力走入國際社會,加入海洋法公約,對台灣本身及亞太鄰國、世界各國,都將有正面的意義和功能。
本書原文於1999年三月出版,我等於2001年即完成初譯和校對工作,因諸多因素至今才定稿與出版。故亦趁便更正一些舊資料或以譯註方式作補充。感謝看守台灣研究中心讓我們有機會一起參與這一項有意義的譯校工作,略盡關心海洋棉薄之力。也感謝澎湖國立技術學院于錫亮教授於百忙之中為我們校稿。惟疏漏之處恐難免,尚祈各位先進不吝指教。
郭金泉 陳永松
2001年2月於台灣頭基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