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誰在付出代價?



【誰在付出代價?電子產品的人類成本】

這部影片是勞工與人權鬥士Heather S. White花了一年時間到中國調查後所製作的。中國工廠的勞動環境不佳,其中許多又使用苯當作溶劑,使得許多勞工因而得了血癌。除了這部影片中所說的,製造電子產品的工廠可能會使用到苯以外,像是油漆、鞋子、玩具等產品的製程,也都可能用到苯。

然而苯也有替代品,如環己烷,並非是不可取代的。只是由於它比較便宜,因此在講求成本的全球供應鏈中成了首選,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在西方國家,可以淘汰苯的製程基本上都已禁止使用苯了,但在中國還沒有,可能我國也還沒有。

1971年,國際勞工組織(ILO)曾通過了一國際公約《苯公約》(Benzene Convention),其中第二條第一項要求:「只要有無害或危害較低的替代品存在,就該用來取代苯或含苯產品。」第四條則要求,「應禁止以苯或含苯產品當作溶劑或稀釋劑,除非該製程的操作環境為密閉系統,或者有其他同等安全的工作方法。」可惜的是,至今只有三十八個國家批准了《苯公約》,所以四十餘年過去,至今還未生效。

影片中的小女孩,雖然訴說的聲音被英語述事者的聲音蓋過了,但仍可聽個大概,非常令人辛酸。當然,不是叫大家什麼東西都不要用,而是希望大家要求各國政府,重視勞工工作環境,淘汰有毒物質的使用;同時我們在買東西時,也要捫心自問,是我們真的需要嗎?還是只是想要?如果是真的必要的消費,則請慎選產品,考量該公司在環境與社會方面的表現。


假日電影院

toxic_playground.jpg

who-pays-the-price.jpg

albatross_movie_poster.jpg

cements_dirty_business_movieposter.jpg

australia-recycling-li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