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蘇花高/蘇花改

一條路的省思

日前注意到一則小小的報導,指出住在山上的部落,常因風災造成對外道路交通中斷,使得「部落所種植的蔬果沒有辦法銷出去,眼睜睜看著辛苦種植的蔬果爛掉,血本無歸,孩子的生活費、學費沒有著落,束手無策心急的模樣」,令人無法釋懷。該文作者因而呼應最近梨山居民的訴求,希望政府在顧及環保之餘,也要基於人權,想辦法給這些居民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正如蘇花高,中橫公路上谷關至德基路段是否應編列預算予以復建的爭議,常被視為環保與經濟的對立。然而撇開傳統的論戰思維,先不論這些居民是否住在不該住的地方,讓我們來檢視一下這些山中居民的需求,也就是他們進行經濟活動的主要目的。理論上他們所種植的蔬果已可自給自足,可如先人般享受著山中無歲月的生活,但如今卻為了孩子的學費而必須付出額外的勞力,與外界交易以滿足這方面的需求;就在他們與許多老百姓們為教育費用而傷神之際,最近又傳出教育部為延攬國外優秀學者,提出薪資無上限計畫,進一步推升了國人的教育成本。

當然生活中不只教育費用,尚有食衣住行等多種需求,讓許多人陷入忙碌之中,卻未曾有閒好好思考忙得是否合理。若這個社會是立基於互助、尊重、共享的社會,要滿足人們生活上的基本需求,以目前的知識技術水準,原也不是難事,理論上現代人們會比先人們生活得更為悠閒,更有能力建構自給自足的小型社會,而減少對外貿易交流所需的舟車與勞頓。

社會: 
特定議題: 

蘇花高應該怎麼替?

最近行政院對外宣佈決定興建「蘇花替」而引起喧然大波,後來雖然又演變成一個「構想」,須待環評結果才會決定(編按:在此篇文章完稿後,這個還沒經過環評的構想又已經變成行政院的一個「政策方向」,並已為之編列明年度的預算),然而在媒體呈現正反兩邊意見時,以保育為由持反對意見者,被贊成興建者指控為只要「環保」而不顧「人命」,更以曾在蘇花公路被落石擊中者的受害者家屬心聲突顯環保者的「無情」。而行政院在為這「構想」辯駁時,也指出只是為了回應花東居民需求的一條「安全回家的路」;而交通部長則指出,應將花東居民籲求的一條安全回家的路,「當成『技術問題』,看在技術上有什麼方法可以設法滿足它。」

特定議題: 

找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最近「蘇花高」變成「蘇花替」。這會是一個解決蘇花高議題爭端的好方式嗎?這個名詞不同但內容差不多,而且最主要的是:它的經費都是用「國道基金」。

以前當大家在討論花蓮的建設時,民間團體都說要把興建蘇花高的九百多億元的經費拿做建設花蓮之用。但是政府部門都說,不可以,「國道基金」只能用來興建國道,其他都不能。然而現在卻說要建一條省道:「一條由國道基金支出的高速公路水準的省道」,這有什麼差別嗎?換湯不換藥吧!

花蓮有些人說要爭取一條「安全回家的路」。其實在所有的交通運輸工具裡,鐵路是最安全,而且載客量最多,最符合經濟效益。如果台鐵不養那麼多退休人員的話,台鐵不會經營困難。台北到花蓮搭火車單程花費三百多元;如果開車,一公里油費就要十元,一百公里光油費就要花費一千元。搭火車實在是最便宜的交通工具。有時我看到團體包坐台鐵車廂,一趟就可以運送近千人,實在有效能。在氣候暖化的時代,坐大眾運輸系統,是最省能源,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氣候與能源: 
經濟: 
特定議題: 

蘇花高的危機與轉機

2008年總統大選前不到二十天,環保署又投下了一顆手榴彈,決議蘇花高環境影響評估有條件過關,讓關心蘇花高的人士一陣錯愕!後來因為傅崐萁立委在立法院點名環評委員偷渡及圖利財團,令環評委員大為光火,決定無限期擱置蘇花高案。

3月3日蘇花高第四次專案小組審查會場外,環保署另設旁聽室,裡面贊成和反對的人馬,壁壘分明。在只能各派十名代表發言的情況下,贊成派裡的縣議員、業者輪番上陣,口才便捷,有人強勢,有人軟調。反對派裡年輕人居多,再加上環保團體代表;會後我聽說,有些人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陣仗,有點心驚膽跳。

蘇花高計畫於1999年9月15日送環評說明書到環保署審查;2002年12月24日行政院核定建設計畫;2003年12月12日行政院函示暫緩動工;2005年12月27日逾環評法三年應開發期限;2006年另送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至環評委員會。經歷九年時光,來來回回的討論,參與的人士,進進出出,檯面上可能有上千之多,檯面下更不可記數。畢竟我們只有一個花蓮,蘇花之間的生態應如何維護?花蓮整體規劃方向如何?此事不但花蓮人關心,全台灣的環保團體都關切。

環境與健康: 
特定議題: 

蓋不完的選舉高速公路

上週環保署召開「蘇花高速公路環境影響差異分析」第四次專案小組會議,主張興建的花蓮縣立委傅崐萁全程坐鎮「監督」,最後在會議不公正、主席張子敬強力主導之下,決議將建議環評大會「有條件通過」蘇花高興建案,而且將蘇花高切成山區與平原兩階段,以蘇澳到崇德間的山區路段為優先。

這項決議一出,立即遭到環保團體重砲批評,主管環境影響評估的環保署,以專業中立為名,將最後建不建的決定權推給政治人物,甚至是總統大選後的新政府再做最後決定;而應當為政策方向負責的行政院與兩黨總統候選人,又都一致表示要「尊重環評」,環評通過就興建。事實上,蘇花高環境影響評估早在八十九年即已通過,目前審查的是交通部為求路線調整而提出的環評內容變更申請,沒有過不過的問題,因此環委若基於專業認為蘇花高不該興建,只能不斷要求補件再審;然而當蘇花高的規劃已經與八年前差異甚大時,全案實應重做環評。

原該固守專業的環保署被民意代表綁架,為趕在大選前兌現陳水扁宣示的「任內一定興建蘇花高」的支票,而政治人物又不敢為政策方向負責,為了選票兩邊都不敢得罪,只能模模糊糊地打太極假裝「依法行政」,在該專業的不專業、該負責的不負責之下,「有條件通過」就是不負責任的表面「妥協、折衷」而已,在政治決策黑箱中,選舉高速公路早就是既定方向。

環境與健康: 
特定議題: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蘇花高/蘇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