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讓該死的公司自然死

前幾天參加一個研討會,會中一名受邀演講的某成衣公司代表,談及他們如何改善員工的勞動條件,負起企業社會責任。他說,成衣的市場早已供過於求,因此為求生存,只能往勞動成本低的地方遷移,以降低成本,期能以低廉的物價刺激消費,提高競爭力。同時由於市場上競爭者眾,因此為了搶奪訂單,常需以低廉的報價,並配合客戶的急需,逼迫員工加班趕工。為了追求微薄的利潤,而犧牲了勞工的人性尊嚴與生活品質。基於同樣的邏輯,我們可以想見,許許多多的環境成本外部化,也是為了以低廉商品刺激消費,為了追求微薄的利潤。

這樣的運作邏輯,是我們現今許多問題的根源之一,也是我們急需改革的課題。全球化、中印的崛起,都是為同樣的邏輯所驅使。這樣的邏輯,將使得工業化國家失業率提高,勞動條件降低;發展中國家環境惡化、傳統產業式微,並使許多人無法再直接依靠土地或傳統產業維生,而釋出更多廉價勞力,進一步加強企業跨國流動的動力,擴大全球各地的貧富差距。而那些在宛如戰場的市場上稱霸的財團,則擁有了睥睨國家的財力與影響力;只是,在社會中低階層、及環境與生態上,早已哀鴻遍野。

當供給已遠遠超過需求,當賣場上與商家倉庫裡的成衣,早可以讓所有人一輩子都穿用不完時,是否我們還必須製造那麼多的成衣?顯然答案是否定的,只是現行各國的差距,以及無所不用其極的行銷所刺激起來的不必要消費,讓這些公司們得以茍延殘喘,甚至壯大。原本也有生老病死的產業界,正無所不用其極地拒絕休業、抗拒死亡。而代價是,整個星球正加速地邁向死亡。

而公司拒絕死亡,一大部分的理由是公司員工害怕失業,更害怕無法再過物質豐碩的生活。對於一個大財團而言,其員工均是以萬計,員工與公司之間的依賴關係,有時更使得公司老闆在行悖理之事時,能夠「心安理得」。而國家也是基於類似的思考,而放鬆了對公司的管制。

因此,如何建立一個體制,讓公司在市場飽和時轉向或退場歇業,而能同時在不以社會福利照顧下讓失業員工得無所憂,是我們急需思考的。我們若能建立一個以服務為目的、而不以逐利為目的的經濟體,則公司將有如古時的軍隊般,當公司的任務告一段落,員工們可解甲歸田,躬耕自足,當市場有需求時,再返回公司,如此,人人不僅是自己的主人,當社會有需要時,人人也會竭心盡力地奉獻自己的能力,這將是一個互依互助的社會,而不是競爭的社會;且金錢將不再是重要的評價標準,但每個人將過得更充實快樂。

  •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 發表日期:2005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