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落實環境法治來保護好的廠商

camping_cny2005_taiwanfb312.jpg

跟台灣今天的很多問題一樣,台灣在環境保護上也遇到打結的困境。就在兩、三個月之前,當「看見台灣」正值風潮,上到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都對環境破壞的嚴重性深表痛心,大家都恨不得能成為捍衛環境的尖兵。但沒有多久,隨著經濟景氣沒有起色與民間薪水停滯不前,環保又成為被指責的對象,輿論也出現批評環評與環境保護阻撓經濟發展的聲音。

這就是台灣!因為我們什麼都要,什麼都不想放棄;社會缺乏的是判斷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社會心理被媒體所掌握,媒體也為了收視率與商業利益,不斷迎合群眾強化新聞議題的聳動性,而相對的,討論議題的深度與客觀性也就逐漸在媒體報導中淪為配角。今天的媒體世界,「包裝」與「行銷」才是王道。其實,台灣從政界、工商界、民間NGOs到學界,有那個領域不是在拚「包裝」與「行銷」?

可憐的是我們的社會;就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兩難選擇之間,在媒體與政客的操弄下,今天向東,明天向西,推來推去,搞得不知何去何從。其實,在這個議題,答案沒有那麼困難,以台灣在經濟發展與公共服務的水平,早就邁入已開發國家的門檻,台灣社會已經無法接受用犧牲環境的代價來發展經濟。事實上,過去二、三十年,我們也建立相關環境法規與制度來規範各項經濟活動的環境衝擊,我們也有相關權責機構來負責法規的執行。

可是,徒法不足以自行。為了私利,仍有投機業者,以身試法,不願接受環保規範的約制,持續把汙染成本丟給社會來負擔。若這些違法違規行為沒有被有效遏止,成為一股社會勢力,就會造成尾大不掉的問題;當政府部門或民間環保團體要求這些業者必須遵守規範的時候,反而會出現負面輿論,譏諷官員不知民間疾苦、環保團體造成經濟損失。以日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日月光的違規排放事件、彰化電鍍業者埋暗管排毒廢水事件與清境農場超限利用及違法民宿問題為例,都再再反映出類似的現象。

過去二十年,台灣在環境品質的改善有著長足的進步,但不可諱言的,在制度上與執法上仍存在著相當多的投機空間與漏洞。今天台灣在環境保護所遇到的主要困境並不是源自經濟與環保的衝突,而是反映出法治落實的程度還不足。法治社會要求有法可循、依法行政,法是人訂的,當環保規範與標準不合理時,自然是可以修改;但是,法治社會更強調執行面的落實,對於鑽漏洞與脫法等投機行為的縱容,就會對恪守規範、做好環保的廠商造成不公平的排擠。我們常常說,無商不奸,難道不是社會鄉愿,讓投機者得逞坐大,而誠信商人反而生存不下去。


  • 作者:沈弘文/看守台灣協會會員。
  • 發表日期:2014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