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報日期:2000-04-24
本期發刊日:2013-04-09
訂閱 / 取消 電子報
請按我
看守台灣協會Facebook
G+
論壇相關資訊
本期目錄 毒物星球封面
法國知名漫畫《毒物星球》出版啦!
從諷刺有趣的圖畫中,輕鬆體會保護環境的重要。敬請踴躍訂購!
<->書籍介紹按此<-
請按我

科學家呼籲 PVC等塑膠應標示為有害

今年(2013年)2月,有一群來自全球各地的科學家提議,某些種類的塑膠應該將之標示為有害。當然,我們一直呼籲全民、政府和企業一起來淘汰的PVC,也被點名了,而且被排在首位。

這篇投在科學期刊《自然》第494期的文章,由兩位加州科學家領銜撰述,他們認為:「如果各國政府將危害最大的幾類塑膠歸類為有害,那麼各國環保機關將有能力恢復受影響棲地和預防危險塑膠碎片在環境中累積。」

據報導,2012年全球總共生產了2億8千萬噸塑膠,雖然有不到一半的量被回收或送到掩埋場,但其餘若沒有在使用中,則多數流落路邊、城市、森林、海灘或海洋中。眾所周知,塑膠很難分解,但一旦分解,則可能會釋出有害甚至有毒的微粒,對野生動物、生態系和人類造成傷害。

因此這群科學家呼籲,那些特別難回收且分解過程中毒害最大的塑膠,包括PVC、PS(保麗龍的材質)、PU(常用於跑道,在炎熱天氣時散發臭味)和PC(常用於運動水壺,甚至用於奶瓶),都應該歸類為有害。這幾類塑膠的單體或單體的原料都是毒性物質(PVC單體為肝癌致癌物氯乙烯,後三者單體為含苯化合物),是石化廠揮發性有機污染物中毒性主要貢獻者者。PVC由於在生產和焚化過程中,都會產生世紀之毒戴奧辛,而戴奧辛(含苯又含氯)的毒性、影響時空範圍(可以飄很遠,又極難分解),都遠非其他含苯毒性物質可比,因此PVC的危害又較其他三類塑膠為高。據報導,這四類有害塑膠約佔所有塑膠產量的30%。

在我國,這些塑膠的廢棄物雖然也是沒有被認定為有害廢棄物,但是《廢棄物清理法》有賦予環保署限制或禁止使用塑膠的權力,也提供可抑制塑膠使用的政策工具。只是環保署對於這些權力的使用太過小心(怕得罪廠商),所以至今只有很有限的限塑政策(包括限制某些公私場所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禁止使用塑膠類免洗餐具以及禁止公家機關餐廳使用免洗餐具),我國的塑膠濫用情形還是很嚴重。

這群科學家的呼籲,再次說明塑膠對環境生態危害的嚴峻情形不容忽視。我國雖然號稱生活廢棄物減量與回收的成效優良,但是我們仍常在路邊、公園裡、農田中、海邊看到飄散一地的塑膠垃圾,這些會不會也是被算在減量成果裡?漂亮的數字並不能確保環境生態安全與人民健康,環保署應該儘速採取更有效的行動,減少、限制、禁止塑膠(尤其是有害塑膠)的使用才是。有些危害性太大的塑膠就予以淘汰,危害性小的塑膠則防止濫用,讓由數百萬年形成的寶貴資源「石油」能夠節省使用,且用在必要的地方。

幾年前環保署預告今年(2013年)要禁用PVC/PVDC家用保鮮膜,至今仍未有任何進一步動作,詢問之下推說還在研究研究。到底是要禁還是不禁?大家正睜大著眼,看環保署到底有沒有魄力;莫要再一次讓人民認為,環保署對既得利益者仍然投鼠忌器,而忘了站在人民這一邊。


資料來源:”Should Common Plastics Be Labeled Toxic?”,IHT Rendezvous,2013年2月16日。

回頁首

揪出PVC、自己DIY

如果朋友們檢測到疑似PVC或PVDC的商品或包裝,如食品包裝材料、生活日用品、玩具等,請Email告知本協會,並提供以下相關資料,包括:商品名稱,製造商、販售商(或購買地點)、購買時間、照片2-3張(分別顯示商品外觀、產品標示或材質標示)、採用PVC等含氯塑膠的部位(商品本身或其包裝),還有您的稱呼與連繫電話,協會將在確認無誤之後公布,並正式發函製造商企業主, 監督其改善。

如果手邊沒有工具不方便自行檢測的朋友,亦可以將您所蒐集到的『可疑物品、包裝袋等』寄給協會,由我們來鑑定,但請註明購買時間、地點,並請保持包裝袋上的任何標示完整。

謝謝囉!請大家一起來改善我們的環境吧! 【最新成果】 【採取行動】 【更多資訊】

請按我 請按我 請按我 請按我

人民,為廢核而走

2013年3月11日是福島核災兩周年,台灣在3月9日舉行廢核大遊行活動,同時在全國各地超過22萬民眾走上街頭,很多人還是第一次為廢核而走!

在資訊傳播快速的現在,很多人看到日本活生生的例子,開始想一想台灣的處境,關心核能不安全的議題;甚至核能災變時,我們的身家財產可能化為烏有,子子孫孫可能都要遠離家園,實在不忍。

政府政策想要蓋核電廠,也希望核四廠能運轉,所以提出來的文宣和論調,都是告訴大家核電廠不會發生意外。但是人民已經不相信核電廠是安全的,尤其離核電廠很近的縣市,危機感更高。台灣能源長期掌握在政府手中,尤其是國營企業,也是為政策操盤,彼此是非常麻吉的。以致監督核能電廠的原子能委員會,也不能發揮功能,好像是護航角色,以致人民無法信賴。

政府資訊不公開透明,核四廠興建經費不斷追加,迄今已經是三千億元了,還不知要再追加多少人民的錢? 有人認為應該要認賠殺出,直接廢掉核四廠,以免一座不安全的核電廠,讓大家提心吊膽。

其實,讓人民提心吊膽的,何止是核電廠,還有半衰期兩萬四千年的核廢料,不知要存放哪裡? 所以,現在還放在核一、核二、核三廠裡面,根本無法處理。使用的核能越多,核廢料就會越多,子孫要如何承擔我們這一輩使用三十多年的核廢料? 有人提出,核廢料要存放那麼久,超過十萬年,到時,現代人註記危險的文字和圖像警告,子孫看得懂嗎?現在要我們去讀五千年前的甲骨文,幾乎沒人可以懂,十萬年的遺留核廢料,誰知會有甚麼人可以知道它們是危險物?滅絕,可能是最糟的命運。這一代何忍留下這樣的遺物!

台灣小小土地面積,在大台北地區有六百萬人口,如何疏散?想起來就頭疼。尤其在核電廠意外發生時,誰會開車去核災區運送民眾出來?日本在福島核災後,曾經發生有車輛,但沒有司機的情況。人性的本能,趨吉避凶,誰敢往災裡去呢?除非聖人吧!

最近南投發生6.1級大地震,讓台灣人更加不敢跟老天爭鬥,天災不可免,這是我們的命運。但是,人造的禍根,還是要拔除才是。每年的地震、颱風,大家都認了,核電廠意外,大家可不想一起毀滅。

日本的經驗,給台灣最好教案。日本學者估計再二十年也處理不完福島災難,如果包括已出生和未出生孩子的潛伏病變,還不知會延伸到何時,令人憂傷。尤其,有些農作物和海產可能帶有輻射,吃了這些污染食物,未來的病變,可能還有待觀察和研究。

人的自大和無知,讓人類蒙災。如果二十年是一個世代,一百年的生命,我們可以看到五個世代的變化。我們會更好?還是更壞?掌握在我們手裡!!

回頁首

請按我 請按我 要看影片請按我 請按我

難以承受的核災健康影響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秘書長

在今年2月28日,也就是日本福島核災將屆兩週年之際,世界衛生組織發表了一篇健康風險報告,指稱在福島輻射污染最嚴重的前兩個地區,初估其第一年有效輻射劑量約為12-25豪西弗。在暴露劑量最高的地區,男嬰罹患血癌的終生風險將增加7%(與基線值比較);女嬰罹患乳癌的終生風險將增加6%;男嬰罹患所有實體癌的終生風險將增加4%;女嬰罹患甲狀腺癌的終生風險將增加高達70%。甲狀腺癌和輻射汙染的高度相關,從這些數據一覽無遺。不過,該報告又補充說,由於日本甲狀腺癌的基線風險很低,對女嬰而言,只有0.75%左右,因此在輻射污染最嚴重地區的女嬰,得甲狀腺癌的終生風險也不過增加到1.5%左右。

該報告指稱,由於輻射暴露和癌症終生風險的關係相當複雜,且與輻射劑量、暴露時年齡、性別和癌症部位有關,且該健康風險評估根據的科學知識是基於以前的輻射污染事件和經驗,不完全符合福島核災的暴露型態,因此這篇報告充滿了許多不確定性因素。儘管其聲稱已試圖避免低估,但這數字傳達的訊息似乎是,核災危害不過爾爾,大家不用恐懼。不過,事實呢?

根據去年4月26日的第六回福島縣「縣民健康管理調查」檢討委員會資料,在受檢的38,000名18歲以下福島孩童中,有高達36%罹患了甲狀腺囊腫或結節,這兩種症狀日後可能會發展成甲狀腺癌;到了去年底,這個比例據報導已經增加到43%,同時有80%的福島災民被發現甲狀腺有異常症狀。而在車諾堡事件發生後一年,有5%的居民被發現有甲狀腺異常症狀;5-10年後,兒童甲狀腺癌罹患率開始陡升。

面對如此驚人數字,日本政府御用醫師仍試圖淡化危機,強調這很平常,甲狀腺癌的罹患率不太可能因此增加,這些小孩可能只是吃太多海產,而且東京也有高達36%的小孩罹患了甲狀腺囊腫。所幸,在2001年一篇針對長崎孩童所做的調查報告發現,正常情況下,沒有小孩會得甲狀腺結節,而甲狀腺囊腫罹患率也不過0.8%。這些御用醫師說的話,反而透露出日本海產受到不小的輻射污染,且輻射污染範圍,已經涵蓋離福島250公里外的東京。這是很有可能的,因為輻射粒子可透過空氣、食物傳播,加上有許多受輻射汙染的震災廢棄物,被送到東京的焚化爐燒,使得輻射粒子透過東京的焚化爐煙囪,影響了更大範圍的國土。

除了甲狀腺異常比例相當高之外,根據民間團體「福島輻射汙染症狀研究組織」(Fukushima Radioactive Contamination Symptoms Research;FRCSR)的症狀通報統計(從2011年10月21日開始至2012年8月),以福島核一廠為圓心、半徑250-300公里範圍內,疲勞、嗜睡、頭暈、頭痛、溼疹、蕁麻疹、搔癢、鼻出血、鵝口瘡、喉嚨痛、胸痛、咳嗽、痰、腹瀉、失眠、憂鬱、記憶力和注意力降低、精神不振等種種生理心理症狀的人數在通報期間都持續增加;對於經期婦女,100%會有經期不正常、經量減少或不來的現象。受輻射汙染影響的人,平均每人會有5.6種症狀出現。

另外,從2011年冬天到2012年春天期間,他們發現所有傳染病例都不尋常地增加,包括感冒、大腸桿菌導致的食物中毒、德國麻疹、黴漿菌肺炎、披衣菌肺炎。這些傳染疾病例的增加,可能是免疫力的將低,甚至可能是血癌的早期徵兆。FRCSR指出,血癌的徵兆包括疲勞、似感冒症狀、容易出血(流鼻血、挫傷),如果感冒病例的增加和白血球數目降低有關,將來很可能會有許多血癌病例出現。

在東京西邊一家醫院,多發性骨髓瘤的病例增多,讓藥劑師注意到相關用藥的使用量增加了。另外,該家醫生也注意到,食道癌病例或上消化道異常的病例變得很多,但原因為何,「想也想不透。」

癌症的發展通常要比較久的時間,但在福島核災後兩年內,就已經開始出現。在甲狀腺異常的兒童中,今年2月已經有3個病例被確疹為甲狀腺癌,另外還有7個極可能也是甲狀腺癌。

生活在核災陰影下,心理勢必大受影響。不過FRCSR指出,相對於生理症狀,心理症狀的病例更難收集,因為很可能病人自己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輕微改變,但這將緩慢改變日本的社會。比如記憶力降低與注意力的不集中,已經導致工作場所生產品質開始降低,已經有許多工作場所發生人為疏失的案例,產品瑕疵而遭退貨的案例也跟著增加。

看看日本,想想台灣:與核能工業密切勾結的日本政府,在福島核災發生後,尚百般維護核能工業,淡化核災影響,甚至命令公立醫院停止診斷甲狀腺異常症狀;對於也是與核能工業關係緊密的台灣政府,會站在人民立場上進行正確決策嗎?


資料來源: http://frcsr.blogspot.tw/ 。

回頁首

請按我 請按我 請按我 請按我

掙脫核能巨靈的枷鎖

由於核能發電與核子彈的技術密切相關,因此美國雖然強力對外推銷核能電廠,但在防止核武擴散的考量下,只願傳授電廠發電技術,不願讓台灣掌握太多自主性的技術。

去年中央研究院發表「因應地球暖化之能源政策」之政策建議書,在其附錄E中登錄一篇前核能研究所林義夫博士的感言。文中表示:「能源設施基礎建設投資動輒數千億,規劃得當有富國強兵之效,反之則淪為產業殖民之境地。台電蓋核能電廠(著重電廠營運)與台塑蓋火力電廠(擁有輸出電廠及營運的能力)兩種營運模式,對國內國民生產毛額與創造就業機會及產業技術升級貢獻度的評估分析值得進一步了解。」這是一個老核研人的感概,也顯示出台灣核能發電的悲哀。

近年來中國與印度等國努力發展釷核能發電,雖然據說有許多優點,包括安全、核廢料容易處理、與核彈製作無關、並且釷含量豐富,但現有主流核子產業供應鏈卻不樂見此新科技的發展。除了鈾核能發電的副產品可拿來製造核武外,也不希望有其他人來分食這塊大餅。

據美國費米實驗室科學家葉恭平表示,鈾核能發電是為了得到原子彈的原料--鈽,卻留下了數百萬年都無法解決的核廢料問題,以及無法停止連鎖反應的核災風險。因此現在的鈾核能電廠不能再用了,應該使用更安全,不會產生巨毒核廢料的「釷能源」來替代鈾核能。葉恭平估計,一座與核四規模相當的釷能源電廠,建廠費用約二億美元,約三、五年就可完工,並且該技術近年內就可商轉。因此台灣實在沒必要再花費巨資,購買過時又危險的核能電廠。(不過也有人認為釷核能仍很危險1,本文並不為其安全性背書。)

2012年7月National Journal網站的一篇文章2指出,台灣將與美國簽訂協定,宣示放棄核燃料研製的權利。隨後傳出國科會否決國內學者提出的釷核能研究計畫,不禁令人懷疑美國傳統核能產業鏈的巨靈,已經開始打壓台灣釷核能的發展。如果核能的既得利益者對於同根生的釷核能發展都如此阻擾,可以想見那些確實更安全、潛力無窮的再生能源之發展,是如何受到漠視了。

我國四面環海,海中洋流、潮汐能量相當豐富,只要能夠開發出技術,運用大海部份能量來發電,是可以大幅降低對於外來能源的依賴,建立高度能源自主。而開發這些技術所需資源,則有待於公民力量的集結,讓我國能源政策可以掙脫核能巨靈的枷鎖。


附註:

  1. Don't believe the spin on thorium being a greener nuclear option”,the Guardian,2011年6月23日。
  2. Taiwan Ready to Forgo Nuclear Fuel-Making in U.S. Trade Pact Renewal ”,National Journal,2012年7月19日。

回頁首

請按我 要看影片《東西的故事》,請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