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報日期:2000-04-24
本期發刊日:2013-01-10
訂閱 / 取消 電子報
請按我
看守台灣協會Facebook
G+
論壇相關資訊
本期目錄

->報名參加<-

毒物星球封面
最新!《毒物星球》2、3集出版啦!
續集內容更加精彩,從諷刺有趣的圖畫中,輕鬆體會保護環境的重要。敬請踴躍訂購!
<->書籍介紹按此<-
請按我

【讀者投書】下雨天的地雷馬:哪裡找非PVC雨衣?

看守台灣協會您好!

貴協會一直宣導反PVC的購物選擇,我也努力實踐,可是久了卻發現,有些物品幾乎只有PVC材質可選,在各種店家都找不到非PVC的替代品,如果是玩具或貼紙什麼的也就罷了,有時是真的需要那樣東西,就會使我陷入天人交戰的矛盾裡。

evaraincoat

舉個例子來說,我上個月到花蓮玩,不巧遇上陰晴不定的天氣,想騎摩托車卻沒帶雨衣,朋友建議我臨時買一件。我心想:要買就買好一點的,那種拋棄式雨衣太浪費了。沒想到在小北百貨裡逛了半天,都只看到PVC雨衣,拋棄式也好、耐穿式也好,全部都是PVC做的。身邊的朋友突然想到曾在便利商店看過非PVC的雨衣,就好心陪我撐傘去超商買。的確,超商有販售EVA做的雨衣,摸起來比較厚,比較不容易破,也不會有PVC那種黏黏的觸感,可惜是拋棄式的。我從很久以前就決定不用拋棄式的產品,因為不想增加焚燒垃圾的量,租屋在外也很難處理垃圾,後來又決定不用PVC,可是遇到這種狀況,我到底要向哪邊妥協啊?

這個下雨天的地雷馬(dilemma)讓我煩惱好久,最後還是買了EVA拋棄式雨衣,至少回收比較方便吧。那之後,我回老家找出一件兩件式的耐穿雨衣,仔細一看材質,原來是尼龍+PVC,終究擺脫不了PVC的魔掌,只能儘量愛惜使用不要丟棄它了。經過這些事,我最近到處觀察雨具的材質,發現雨鞋也幾乎都是PVC,那種拋棄式鞋套也是,雨傘的選擇就比較多。這幾個月三五時就來個陰雨綿綿,看到街上那麼多穿雨衣雨鞋的人,就算拒用PVC的心意再強、知識再多,找不到替代品也只能無可奈何啊!

【我們的回覆】

親愛的讀者,您好!

非常感謝您能夠堅持向PVC這小三說不!

對於普遍以PVC為材質的產品,如玩具、水管、雨衣雨鞋等,確實很難在一般商店裡買到替代材質的產品,尤其是以廉價商品為主的商店。所以下次如果不是那麼急的話,可以Google一下,比如找非PVC的雨鞋,關鍵字可以加上天然橡膠,找雨衣,關鍵字可以加上尼龍,找水管,關鍵字可以加上PE或PP。(以下是我們試著搜尋非PVC雨衣以及雨鞋的兩個商家,僅供參考:商家一商家二

其實國內雨衣大廠達新,本來就有生產尼龍與其他非PVC材質的雨衣。據本協會跟該公司的連繫結果,他們說一般商店不敢進高檔材質的貨,都以價格取向,所以看到的都是PVC或尼龍混PVC的產品。然而,幾年前我們也有到商店去了解雨衣的材質,那時PVC雨衣並沒那麼現在普遍,或許現在廠商為了更多利潤,並迎合消費者廉價的需求,而開始用更多的PVC來生產雨衣。

悲哀的是,這是一種向下沈淪的現象。因此我們不能自滿於自己不用PVC就好,更要努力教育周遭親朋好友,同時向商家、生產者以及政府發聲。在政府與世界第一大PVC生產者(台塑集團)如此友好的台灣,我們必須比其他國家更加努力才行。

回頁首

揪出PVC、自己DIY

如果朋友們檢測到疑似PVC或PVDC的商品或包裝,如食品包裝材料、生活日用品、玩具等,請Email告知本協會,並提供以下相關資料,包括:商品名稱,製造商、販售商(或購買地點)、購買時間、照片2-3張(分別顯示商品外觀、產品標示或材質標示)、採用PVC等含氯塑膠的部位(商品本身或其包裝),還有您的稱呼與連繫電話,協會將在確認無誤之後公布,並正式發函製造商企業主, 監督其改善。

如果手邊沒有工具不方便自行檢測的朋友,亦可以將您所蒐集到的『可疑物品、包裝袋等』寄給協會,由我們來鑑定,但請註明購買時間、地點,並請保持包裝袋上的任何標示完整。

謝謝囉!請大家一起來改善我們的環境吧! 【最新成果】 【採取行動】 【更多資訊】

請按我 請按我 請按我 請按我

當部落青年會所遇上國際青年旅社

拆掉美麗灣,拒絕財團大飯店之後,台東可以有什麼樣的旅遊模式?本文試著拋磚引玉提供些想像。

這想像有幾個前提:首先是放棄經濟成長的迷思。當台東縣長向媒體投書呼喊台東需要經濟發展時,用全國一致的價值標準來擘畫台東願景,就已經忽略了台東珍貴的特色:多元文化,陷入把文化視為商品的窠臼。不同文化帶著不同的價值體系,賺錢能力不是唯一評價社會、政績的標準。快樂宜居、治安良好、交通便利事故低,也都是值得追求的幸福。

其次,「一個部落、一個國家。以部落的概念取代族群的概念。台灣曾有數百個部落」。這些是我旅居台東近一年來最大的收穫與震撼之一。在探索原住民文化的過程中,青年會所成為一個焦點,不同部落或族群的會所制度,多少有些差異,但它至少有居住集會、抵禦外敵、教育傳承、提供勞動等功能。

如今資本主義競賽蔓延全球,不以戰爭等武力直接展現,卻透過貨幣、金融、政權等看不見的經濟之手,或掠取、或交換各地資源。在部落中具有抵禦功能的集會所,也可在觀光浪潮中,展現新的抵抗、外交樣貌:一方面保存瀕危失傳的傳統,另一面則打開各部落與外地旅客接觸的窗口,接收轉化外來的新知,並帶領遊客認識另一個世界。

話頭拉到另一端,青年旅社起源於約一百年前,西元1909年德國教師理查德斯爾曼帶領學生進行鄉間遠足,遇到大雨陋居在鄉野學校,激發出提供所有年輕人親近自然、交流思想的旅行處所的念頭,而推動了青年旅社的創設。

「親近自然」,不只是認識個別動植物、生態系統與其經濟價值、或生物科技的獲利潛能,我們需要療癒的不只是物質身體上的病痛,還有靈性精神面上與自然的斷裂。這是原住民部落能教導、幫助我們的。

「交流思想」,學習不只發生在校園或補習班。而是在每一個、心思對外敞開的時刻。國民義務教育總不免帶著僵化的規範:愛國精神、培訓勞工,甚至資本主義、殖民的陰影。網際網路的發達,讓跨界學習成為可能,部落集會所未嘗不能吸納網咖功能,在網路遊戲之外,成為觀賞TED演講,存取圖書資訊的社交、學習中心;並提供外地旅客住宿、引介民宿,進入部落旅遊,向部落學習的起點。

如何收費,與主流貨幣經濟相接軌?一次旅行的價值是多少?有人因為疲累受創、需要休憩逃離而旅行;有人因為好奇、嚮往而旅行。相同的經歷或商品對不同人有著不同的價值。當你在了無生機的水泥都市中失去創意和活力,在剝削與被剝削的社會結構中,失去與天地萬物相連的感知;一次身心靈的療癒,本質上是無價的。不妨採用量能付費、自由定價,以務易務等方式,在每一次交易中,拉近一點貧富差距的鴻溝,顛覆一下貨幣複利制度的獨裁。

作者:林震洋/綠黨黨員(本文簡版 刊載於1月7日立報看守台灣專欄)

回頁首

請按我 請按我 要看影片請按我 請按我

找不到的電源線

前幾天有人送協會一台錄影機,說是少了電源線但應該還能用。同仁聽到都非常高興,想著之後把機器修好可以做些簡單的拍攝,畢竟一直以來想做的事都很多。

拿到之後,就遇到第一個難題,要怎麼確認它是好的呢?打電話給電器公司,電器公司表示光是送檢修就必須付三百元,單買電源線也要九百元,所以如果我們買了一條全新的電源線以後,請別人幫我們檢測,在完全不知道有沒有壞之前,就要花掉一千兩百大洋。那如果有什麼地方壞了,要再多少的費用修復?或者其實故障無法修復,這1200都會像丟到井裡一樣只能沈沒。

為了了解現在所處的困境,我們開始上網搜尋這樣的型號和有沒有二手的電源線,結果發現此機種已經停售,至於二手的電源線也是尋無蹤影,好像電源線這種東西,連主人自己都會搞混哪一台是哪一台,要分門別類好,讓大家可以各取所需,更是難上加難,於是大家總是不停的重新購買電源線或是轉接器,家裡也充滿各式各樣雜亂的電線,到最後搞不清楚也只好重新再買。

能夠從朋友手中得到他們不再需要的東西,只需要花少許成本就能讓機器重新找到第2春,成為協會的生力軍,不僅符合再利用的精神,也能物盡其用循環資源,本是美事一樁。只是發現沒有電源線,只能把機器放著時,難免有點懊惱。

我想到前些日子我的手機壞掉,本想不要再用手機,結果收到幾個好友的贊助,紛紛把他們不用的舊手機給我用,讓我一方面感到溫馨,一方面也訝異怎麼大家都有不要但可以用的手機。只是每一款手機都有一種充電器,每一次手機壞了,我又留下了一團無用的黑線團。後來得到一只沒有充電器的iPhone,只需去買充電器就可以用。看著家裡一大堆不知怎麼處理的充電器,到最後還是擱著沒買,想當然就無法使用那隻iPhone了。

現在的電子產品很奇怪,每次想修都會被老闆勸退,說「修理比買新的還不划算」,為什麼換幾個零件會比全新的便宜呢?即使不能理解,市場就是這樣運作。這樣的情況也讓我們家裡多出許多電子殘骸,除了電源線還有墨水匣。朋友前陣子印表機壞掉,因為修理的費用太不划算而決定不修,留下一堆無法使用的墨水匣;我念研究所時,研究室的櫃子裡也積存了一大堆因為機種更換,再也用不到的全新墨水匣,這樣的墨水匣無法和新的印表機相容,即使上網拍賣,也常因為機種已停產沒有需要,丟掉又讓人大嘆浪費。

仔細想想,就會覺得這些電子耗材或配件為什麼不能統一規格呢?說穿了就是要讓廠商能夠圖利吧?每個電子器材舉凡相機、手機、電子辭典、錄音筆到平版電腦,每個人有多少器材,就得準備多少充電器,一旦器材壞了,充電器也只能丟掉。現在環保署推行廢手機回收,民眾可以到小七去回收充電器、廢電池、光碟片或筆電,一個旅充或座充能扣抵5元購物金;墨水匣也能夠回收,只是回收的價格只有十幾二十元。這些被迫回收的充電器或墨水匣其實都沒有壞,只是再也找不到主人,他的價值跟新的一樣,價錢卻和新的相差幾百元。

2009年時,全球行動通訊協會曾表示要推動充電器規格化,目標是2012年新上市的手機,絕大多數都要適用迷你usb接頭,但對於之前販售的充電器並未提出方案。墨水匣的回收也有很多限制,例如回收商會說碳粉匣僅回收2008年後之空匣,墨水匣僅回收2009年後之空匣。

很希望政府在推行廢手機、充電器的回收時,也能一併和廠商討論各式配件耗材規格化的方式或是和店家研擬各種回收捐贈、二手販賣的可能性,畢竟回收的路漫長,從源頭找出垃圾量的問題,才能真正減少垃圾。至於電源線和墨水匣,在還沒全部統一之前,大家也只能小心謹慎,別讓他們成為被 留下的寶貝。

作者:蔡宛儒/看守台灣協會助理研究員(本文簡版刊載於1月2日立報看守台灣專欄)

回頁首

請按我 請按我 請按我 請按我

環評的未來?

日前政府召開的產發會議在一片環保團體與勞工團體的抗議聲中落幕,對大多數人留下的印象,大概就是工資15K的糾紛搶走了絕大的注意力,但是其他勞工議題與環境議題,其影響之深遠絕不小於勞工薪資問題,卻反而沒在主流媒體的關注之列。此中最重要者,大概算是環評制度即將面臨的變革吧。

從產發會前某大企業主所發言論,認為環境保護的要求造成經濟、產業的障礙,到產發會要把環評的否決權取消並將環評權限移至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其中浮著一股耐人尋味的氣息,委實讓人難以釋懷。姑且不論產發會前後,產業界與政府相關部門對於環評問題的看法與會議結論的脈絡關聯如何,環評制度的任何變革,實際上仍是我國在制度面是否能夠確保最低標準永續發展的支柱,令人無法不正視之。

環評之所以重要,實出於預防原則,蓋環境的破壞一旦發生往往難以回復,不能事事等實害浮現了再來善後,因此在人類有限的知識內要盡量事先評量可能的環境風險,避免不必要的冒進,同時也強迫開發者將環境因素納入成本考量中,而不是可以純靠毒物、污染標準這些已知的被動式控管來保護民眾的健康、安全與環境。也因此,個案性的EIA甚至發展至SEA(政策環評),以由更高的政策觀點對其下具體個案也能間接發生控管、預防的效果。

嚴格說來,我國環評制度原從美國EIA導入,而無可否認地,在國外立法例上,EIA原本並非由環境主管機關,而是由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辦理;另一方面,以環評通過之結果做為開發行為許可之前提,亦屬我國環評制度的特色。然而,將環評程序由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辦理,並使環評結論只具建議性,其實依賴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在面對其主管、推動業務相關之事業上,能夠充分認知環境成本、課題之重要性與堅守平衡兼顧環境需求之原則;換言之,只要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眼中只有自家要推動的政務與事業,而根本沒有將環境議題內化於其決策之核心中,則在此種情形下將環評權限由環保主管機關如先進國家般移回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豈非跟找鬼開藥單一般。此點衡諸環評法立法之初,或即出自於對於我國政府長期偏重經濟發展,難期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恪守兼顧經濟與環境平衡之原則,故將之設計成如司法作用一般的獨立審查制度,並賦予如專業(監督)審查般的否決性效力,即不難明瞭。

其實,環評不是不可以跟國外一樣回歸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懷抱,也不是一定非要具有否決效力,但是在目前的時空條件下來看,沒有其他牽制性制度設計的輔佐,卻更像是要把環評制度給架空。如此這般,讓人真想問一聲,經濟發展不計入環境成本,以犧牲環境作為利基,豈不是跟壓榨勞工應有權益去成就企業主的利潤類似,表示這樣的事業其實是不夠具有競爭力的;這樣,真是環境妨礙了經濟嗎?

作者:戴秀雄/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助理教授(本文簡版刊載於12月24日立報看守台灣專欄)

回頁首

請按我 要看影片《東西的故事》,請按我

【看守台灣論壇】從中科到美麗灣 看行政如何霸凌司法

626

2012年1月,當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美麗灣開發案環評無效定讞,很多公民都鬆了一口氣,以為纏訟八年的美麗灣飯店終於要依法拆除,沒想到只是空歡喜一場。台東縣政府和美麗灣公司堅持法院判決「不是要拆除的意思」,不顧各界強烈反對硬是補做環評,並於去年12月22日透過閉門會議拿出一紙「有條件通過」的公文,表示如此即可讓飯店營運。無獨有偶,2010年1月最高法院也判中科三期環評無效,民間團體據此認為應該停工,環保署卻主張補件即可,並快速通過二次環評,使中科三期至今雖然訴訟未決仍繼續運作。也別忘了去年10月,中科四期因為選址不當被高等法院撤銷開發許可,國科會卻認為司法尚未定讞,二林園區當然可以如期開發。

走司法途徑捍衛環境應該是民主社會的本質,然而幾次的行政訴訟卻讓我們發現,原來即使是最高法院的判決,各部會也有天馬行空的解釋權,即使勝訴也挽救不了失去的海岸和環境品質。本月的看守台灣論壇請到在重大環境議題中無役不與的詹順貴律師,向公民朋友分享從中科到美麗灣的行政訴訟過程與攻防,敬邀大家再一次體會台灣司法的荒謬,並共同討論未來可能的行動。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