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創報日期:2000-04-24 本期發刊日:2008-09-22 ◆留言討論 ★取消訂閱 |
以下是您所訂閱的《看守台灣 電子報》本期各項內容: ◆新書發表《2007世界現況》: 我們的城市未來 |
〈最新消息放送〉........ . . . |
|||||||||||||||||||||||||||||||||||||||||||||||||||||||||||||||||||||||||||||||
....淌血的PVC傷痕—Part 2 採取行動
更多資訊請見 /archive/Anti_PVC/pvc-index.htm
|
|||||||||||||||||||||||||||||||||||||||||||||||||||||||||||||||||||||||||||||||
衛生紙分類 | |||||||||||||||||||||||||||||||||||||||||||||||||||||||||||||||||||||||||||||||
衛生紙分類 廁所裡擦便便的衛生紙到底丟馬桶好,還是丟在放在馬桶旁邊的垃圾桶好呢?網路裡有很多文章與評論在討論這個議題,畢竟和全世界其他先進國家比較起來,台灣的作法似乎與他們有所差別,絕大多數先進的國家,都是選擇前者,只有台灣採取後者的作法。 記得去日本旅遊的時候,導遊很慎重的告誡我們,日本人的作法,將使用過後的衛生紙丟入馬桶沖掉,這是一種禮貌。問題是,台灣公共場所之廁所卻總是提醒國人,不要將衛生紙丟入馬桶,以免造成阻塞。同樣的一個動作,在日本是禮貌,在台灣卻成為沒有公德心的行為了,為什麼認知的差異如此大呢? 仔細的思考如廁的行為,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應該有共同的感想,進入廁所後看到馬桶旁邊的垃圾桶,如果裡面是滿滿的衛生紙,有的還沾有黃黃的便便,那種感覺的確是段不愉快的經驗。所以,國外的作為是將這段產生不愉快的產品,用馬桶裡的水,將之沖洗掉,使得後來之人可以不用為前人所遺留的污穢之物困擾。 根據網路上某篇文章訪談了金百利克拉克家庭用紙事業部陳忠民協理,他表示面紙和衛生紙的差別在於,面紙是為了提供擦拭臉部、汗水,故面紙裡面有添加溼強劑與長纖維,以強化面紙,使其不容易破掉,而衛生紙裡面沒有,所以衛生紙遇到水較容易離散、分解。所以面紙不建議丟入馬通沖掉,因為較容易產生堵塞的情形。 環保署的說法,衛生紙使用後投入馬桶,雖方便解決部分個人如廁舒適問題,但考量我國公共污水下水道普及率約18%,近六成家戶仍以化糞池處理產生之糞尿污水,但化糞池處理效率普遍不佳,衛生紙投入後除會溶解增加污水污染濃度,造成整體河川水體水質惡化,亦因化糞池僅有厭氧處理作用,也會產生溫室氣體甲烷的排放。其次,如衛生紙進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處理,仍需以馬達加壓輸送,也會造成能量消耗。此外,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亦要耗費能源。反之,如採目前的焚化處理,因衛生紙屬高熱質廢棄物,經焚化後可增加發電量及熱值回收,將有助於整體節能效果。另考量國人使用習慣,廁所普遍設有垃圾桶用以丟棄面紙、生理用品、擦手紙、尿布等,並不因將衛生紙投入馬桶而減少垃圾桶設置。考量環境衛生及民眾觀感問題,環保署建議,廁所內可設置加蓋垃圾桶,並定期打掃清理,避免垃圾滿溢。 綜合這些說法,我覺得其實這是台灣邁向進步國家過成中很好的一個開始。透過這次網路之間熱烈的討論,似乎我們都很清楚,問題的癥結在於是那一種衛生紙可以丟入馬桶?到底含多少百分比以下長纖維的衛生紙可以丟?所以,我建議,政府部門不妨與生產衛生紙的造紙公司協商,將這些資訊清楚的列在他們的產品上,如此消費者就可以按照正確的使用方式,來處理這個問題了。
作者:許惠悰(中國醫藥大學助理教授)
|
|||||||||||||||||||||||||||||||||||||||||||||||||||||||||||||||||||||||||||||||
節能減碳的禮記大學篇 在社會共識上,環境保護是一個接受度相當高的價值,但這只是在理念的層面。在具體議題上,能否落實環境保護優先的原則,則必須考慮經濟利益、欲求滿足與生活便利性種種現實因素;這時價值的取捨,往往就有衝突。 這在中科、蘇花高等重大開發案中,支持與反對的團體之間,會出現那麼大的爭議,就可以發現大家雖然在嘴巴上都講「保護地球環境」,但要不要因為認同環境價值,就願意犧牲經濟利益的好處;在每個案例,不同的團體與個人往往會做出不同的抉擇。 上週有關中秋烤肉所引發的輿論爭議,就是一個有趣的案例。對於這次的爭論的焦點,如果不是放在批判政府的立場,我個人對這個議題的觀察,則認為這是一次有意義的社會對話,對話的焦點討論的是:環境保護究竟應該由「修身齊家」的個人道德層次做起?還是要由「治國平天下」的大處著眼?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典出於《禮記》的《大學》篇,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儒家將「知識」的追求,區分為兩種層面;一種是「致知在格物」,這是屬於客觀外在的經驗學習,是外向性的。儒家在「求知」偏重的是「誠意、正心、修身」的內向性道德層面 ─ 追求的是透過內省自覺去體證固有的道德。 在傳統儒家的價值觀點,如果人人克己復禮,都能做好個人的修身工作,自然「家齊」與「國治」。所以,平天下的基礎在於明德,也就是提昇每個人的道德認知與修為,而這一切都要由正心做起,先端正自己的思想,並且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務都應嚴格回歸與落實道德規範,不能因「惡小而為之」,以保持思想的純正,而不被不合理的欲念所污染 。 依循這樣的思考脈絡,在節能減碳議題上,則要回歸「明德」。如果人人都能堅守原則,在日常生活都能落實做好節能減碳工作,自然會端正社會風俗;而節能減碳的推動,自是事半功倍、不令自行。所以,由道德層面著眼,該不該鼓勵中秋不烤肉,考量的不是究竟減量所佔的效益有多大,而是將之視為一次節能減碳的社會道德教育,也就是透過機會教育來「明明德」。 持不同看法的團體則是由現代系統管理學的角度來看節能減碳,認為應進行系統性的全面盤查,並找出首要衝擊面,才能對症下藥;而不會在枝微末節浪費太多心力,而主要污染根源卻依然存在。節能減碳究竟應由重理性數據的知性系統管理面著眼,還是要由道德面來感化世風人心,您的看法呢?
作者、圖片:沈弘文(看守台灣協會理事)
|
|||||||||||||||||||||||||||||||||||||||||||||||||||||||||||||||||||||||||||||||
《2007世界現況》:我們的城市未來 | |||||||||||||||||||||||||||||||||||||||||||||||||||||||||||||||||||||||||||||||
《2007世界現況》:我們的城市未來
(要購買此書,請至/archive/book/E00701.htm) |
|||||||||||||||||||||||||||||||||||||||||||||||||||||||||||||||||||||||||||||||
「看守世界專論」中文版封面瑕疵書大拍賣! | |||||||||||||||||||||||||||||||||||||||||||||||||||||||||||||||||||||||||||||||
看守台灣有一批「看守世界專論」中文版因為之前經銷書商保存不善,致封面遭蟲咬而有所瑕疵,然內容完好!而我們也不好以原價出售這批書,故決定以4折出售(原價150元,拍賣價60元,訂購6本以上免運費。)。各位有心了解環境生態議題的讀者朋友們,請至下列網頁: http://mysale.tacomart.com/cart/index.htm?domain=twwatch1999 |
請支持看守台灣 |
|
看守台灣協會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