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報日期:2000-04-24
本期發刊日:2012-02-21
|
|
|
|
|
◎ 本網頁最佳顯示瀏覽器為 Firefox 及 Chrome 。 |
無毒PVC兒童遊戲墊???還是有害!
|
|
揪出PVC、自己DIY如果朋友們檢測到疑似PVC或PVDC的商品或包裝,如食品包裝材料、生 活日用品、玩具等,請Email告知本協會,並提供以下相關資料,包括:商品名稱,製造商、販售商(或購買地點)、購買時間、照片2-3張(分別顯示商品 外觀、產品標示或材質標示)、採用PVC等含氯塑膠的部位(商品本身或其包裝),還有您的稱呼與連繫電話,協會將在確認無誤之後公布,並正式發函製造商企 業主, 監督其改善。 如果手邊沒有工具不方便自行檢測的朋友,亦可以將您所蒐集到的『可疑物 品、包裝袋等』寄給協會,由我們來鑑定,但請註明購買時間、地點,並請保持包裝袋上的任何標示完整。 謝謝囉!請大家一起來改善我們的環境吧! |
|
採取行動雖然PVC廣泛應用於各種產品,但大部分的產品都可找到技術與市場均相當成熟的替代材質,而且一般這些替代材質對環境或使用者的危害均 小於PVC,比如泛用塑膠中的PE、PP,即可取代大部分的PVC產品。更何況,PVC製的許多產品,是不必要的,可完全避免使用的。因此,淘汰PVC是 完全可行的。 以下,是你可以採取的行動:
更多資訊請見:/archive/Anti_PVC/pvc-index.htm |
|
萊克多巴胺–培林–瘦肉精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商品名為培林,是腎上腺乙型受體作用劑的一種,俗稱受體素,具有類交感神經興奮作用,原本是開發
為氣喘治療用藥。培林與其他相關藥物,如克崙特羅(Clenbuterol)、沙丁胺醇(Salbutamol)、濟帕特羅(Zipaterol)等,添
加於飼料,具有蛋白質合成功能,增加瘦肉的比例,因此通稱為瘦肉精。 培林的使用方式是動物在最後的肥育階段,大約使用一個月左右即上市。培林在動物體內代謝很快,六小時即可排出約一半,但殘留於屠宰後肌
肉或內臟的瘦肉精不易消失,加熱烹煮亦不易破壞。使用瘦肉精飼養動物後如無適當停藥期而殘留於肉品,即可能為消費者所食入。過去有相關毒性較高瘦肉精經食
入後,發生人類急性中毒報告,出現心血管不適等症狀,因此限制使用,以避免吃入含大量瘦肉精的肉品與內臟,造成不利健康的效應。 培林相對於其他瘦肉精而言是毒性較低的受體素,但並非無毒。目前有26個國家(地區),如美、加等登記核准供豬隻或牛隻與火雞等使用。
相對的,歐盟與中國等國家則將培林列為禁藥,台灣目前亦是將所有的瘦肉精都公告為禁用的動物用藥,所有在台灣使用與食用的農畜產品皆不得檢出,當然也不可
能訂定動物用藥物殘留容許量(maximum residual
limit;MRL)。國際食品標準委員會(CODEX)自2008年起依食品添加物專家委員會(JECFA)評估,研擬培林MRL草案,但至今皆無法達
成一致的決議,即尚無統一適用的國際殘留標準,如直接引用並稱之為CODEX的MRL是不正確的說法。 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針對JECFA的報告有相關研究數據差異與可信度的質疑,對於人體安全評估不足,尤其是缺少敏感族群的評
估,亦持不確認的態度。培林不是自然的產物,也不是用於治療動物疾病目的,是人工添加於飼料而改變動物體質的。歐盟反對非治療目的的所有促進成長之非天然
物質的添加使用,因此歐盟27國持續反對。中國則提出內臟,尤其是肺臟等仍有高殘留的資料,質疑MRL草案考量不足。華人飲食習性不同,食用較多量的臟
器,而婦女坐月子時更是以腰子等進補,特定的食材與飲食習慣未納入JECFA考量,中國認為低估健康風險,因此反對MRL訂定。中國與歐盟合計佔了全球
70%豬肉的生產與消費量,如無中國與歐盟的支持,MRL的訂定並執行將損及CODEX的信譽。 近幾年台灣邊境與市售牛肉抽驗,不時發現瘦肉精殘留,尤其多與美國進口肉品有關,如去年抽驗市售牛肉59件,其中培林殘留10件,不合
格六分之一,全是美
牛,邊境查驗172批,有45批不合格,亦是美牛。執行三管五卡僅有部分成效在邊境與境內發生,原意要阻隔與決戰於境外,即從源頭限制管控,明顯未達。 台灣的飲食習慣與中國相近,考量亦可參照,不可以美國評估方式直接套入適用。培林的人體健康風險評估資料相當不足,添加飼養動物不是必 須的,而且豬隻餵飼後出現包括敏感、焦躁不安與具攻擊性等緊迫的相關現象,這些特定藥物刺激產生的反應是不人道的,是與動物福利背道而馳,文明的消費者食 用前當有進一步的考量。 作者:周晉澄/國立台灣大學獸醫 專業學院教授 本文 簡版刊載於2月20日立報看守台灣專欄
|
|
建構台灣九孔海 洋保護區 台灣的九孔(Haliotis diversicolor)養殖是道地的台灣在地產業(種
貝、育苗、龍鬚菜餌料、人工合成飼料、養殖設備等都是本土產業),全國產量在1976年為38公噸,產值約為1.4億元;1995~2000年代更達到最
高產量2,500公噸,產值突破13.5億元,是台灣九孔養殖的全盛時期。但自2001年,爆發九孔幼苗由附著基脫落死亡(脫板症);出現成貝大量死亡,
引發全面性大規模死亡潮,2009年至今全台的九孔幾乎全軍覆沒。九孔產業由漁村如日中天的股王,一夕跌停為夕陽產業。台灣九孔又步入台灣草蝦、海鱺養殖
的覆轍和魔咒。 2003年漁業署責成學術單位組成專案調查小
組,試圖找出問題原因並研擬解決對策。嫌犯由溶藻弧菌、皰疹樣病毒、20面體球型病毒;演變到氣候變遷,亦即大環境――全球暖化改變洋流引起藻相丕變,導
致九孔營養不良抗病力減弱。連主管台灣水產的相關專家都宣稱台灣是九孔疫區,無藥可救,建議九孔業者轉型養海膽、海參。總之政府主管機關至今仍無法提出一
個完整且有效的解決方案。 台灣潮間帶九孔養殖池乃開挖整建原本潮間帶之海
蝕平台上的潮池而成,標榜與天然海水直接相通,靠著每天潮汐的漲落,置換池中海水與清池,可以節省水、電、人力等養殖成本。潮間帶九孔養殖池以閘門控制調
節海水的進出,和天然環境僅一閘門之隔,是不折不扣的開放系統。 開放系統的缺點是很難,甚至無法控制許多變因,
環境因子是其一,傳染性疫病的管控是其二。此外,台灣潮間帶九孔養殖池又群聚,集中在有岩礁的特定地區,彼此共用鄰近甚或同海域的海水,使用過的養殖池用
水也未經生物化學等標準去處理污水,即徑自排放至周遭海域,一旦有一養殖池發生傳染性疫病或是汙染源(養殖生物的排泄物、藥物、斃死生物體、殘餌等)流出
或沉積海床,隨後蔓延散開必成燎原之勢,一發不可收拾。 其次,溫度劇烈變動,尤其是颱風會誘發九孔成熟
種貝同步大量排精與產卵,潮間帶九孔養殖池不異是變相進行人工種苗放流。由於養殖九孔有效族群數目過小,易釀成遺傳飄變,同時其基因庫與基因多樣性亦遠低
於野生族群。經年累月無意識人工種苗放流約20年,台灣野生九孔族群的稀少很難獲得,或許和台灣潮間帶九孔養殖池一度蓬勃發展有關(競爭棲地和餌料、近親
交配與稀釋種質),頗值得進一步探討。 科學家發現鮑魚有阿里效應(allee
effect),種貝族群的密度必須達到某程度,否則即使環境再適合也無法重建資源。因此台灣應儘可能規劃構築種貝高密度分布的海洋保護區,進行資源管
理,恢復過度濫捕所造成的九孔天然資源量的衰減,重建台灣九孔資源。九孔是藻食性動物,九孔養殖比起台灣一味耗能、超抽地下水兼破壞犧牲環境等社會成本的
肉食性水產生物養殖,是對環境非常友善、永續的水產養殖模範產業。台灣九孔業者曾經締造台灣九孔技術獨步世界,日本驚艷,創新傲視全球;中國仿效,養殖產
量世界第一的輝煌紀錄,是台灣人民共同的甜蜜回憶。台灣九孔產業是否能夠再度站起來,在台灣發光發亮,端看台灣當前水產領航決策者是否有當年決策者的眼光
與膽識! ![]() 颱風或暴風雨誘發鮑魚(皺紋盤鮑;Haliotis discus
hannai)與九孔(H.diversicolor)
雌雄同時排精產卵,雌雄個體相隔的距離,強烈影響精卵受精成功與否,與受精率的多寡。
![]() 蝟集於同一岩石密密麻麻健康的紐西蘭鮑魚H. iris群
落,可保證締造完美的受精率,孕育最大量的下一代。
作 者:郭金泉/台灣國立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 本 文簡版刊載於2月13日立報看守台灣專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