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報日期2000-04-24

本期發刊日:2010-12-07

過往電子報

看守台灣協會所在

訂閱電子報

取消訂閱

請按我

請按我

請按我

請按我

請按我

飛龍不願面對的真相

環境與經濟是那麼的同一回事

談環評的制度機能與運作

為無櫻花鉤吻的台灣鮭正名

論壇新設計我們的生活--願景與實踐

請按我

請按我
要看影片《東西的故事》,請按我

請按我

請按我

請按我

請按我

一起來淘汰PVC吧...

飛龍不願面對的真相


前陣子有讀者朋友反映,他們學校的書局貼了一張飛龍公司的聲明啟事,他說該聲明中所傳達的訊息其實很含糊,沒有確實說明該公司生產的橡皮擦中塑化劑到底是哪些,有沒有危害。

其實在我們於8月底開記者會並受到媒體廣泛報導後,飛龍公司就曾以這樣的不實內容在報章雜誌上刊廣告。後來由於標檢局已經決定要於明年七月禁止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塑化劑,因此我們也沒有再針對飛龍公司的廣告予以回應。不過看到該公司到處貼這廣告的這種作法,為避免誤導大眾,我們認為還是有必要回應如下:

1. 符合CNS標準並不代表安全:目前橡皮擦的標準還很寬鬆,否則標檢局就不用因應民間訴求予以加嚴(其實不只橡皮擦如此,許多其他產品也一樣)。至於歐美日的標準也不見得嚴格,否則他們的PVC橡皮擦大概就不能銷到這些國家裡。但是歐美的民間社會對於PVC材質有較大的疑慮, 而使得PVC產品沒有像我國那麼氾濫。所以比如在美國,PVC橡皮擦的市佔率僅有20%,非PVC橡皮擦的市佔率則高達80%;至於我國,則幾乎都是PVC橡皮擦的天下。

2. PVC確實不是塑化劑,這是媒體記者報導時的誤會。不過PVC與塑化劑這兩者都有問題,都會對環境還有人體健康帶來危害。

3. 塑化劑有很多種,毒性各有不同;其中最毒、也最常被使用的是鄰苯二甲酸酯類(有六種),也是我們在記者會中要求標準局應比照玩具,應予禁止使用在橡皮擦的化學物質。在我們開完記者會後,TVBS主動把市面上各種品牌的橡皮擦,拿去檢驗,結果發現大部分PVC橡皮擦,確實是使用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塑化劑。其中飛龍公司的Pentel橡皮擦,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含量為玩具的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標準(0.1%)的四百多倍(見:http://tvbstv.com/news/news_list.asp?no=yehmin20100830183227)(玩具的鄰苯二甲酸酯類含量雖然只訂0.1%,但是在這樣的含量下,有加其實等於沒加,其實就是禁止的意思。)非PVC橡皮擦並不使用鄰苯二甲酸酯這種會干擾人體荷爾蒙運作、影響生殖與發育的塑化劑,而是使用白油。

4. PVC是聚氯乙烯,氯是來自海水電解,乙烯則是來自石油,飛龍公司說幾乎不使用石油,不是睜眼說瞎話,就是其PVC來自中國,因為中國的乙烯是來自溫室氣體排放較石油更嚴重的煤炭。非PVC、不含氯的塑膠或橡膠材質,雖然使用的石油多了一點,但是由於大多只有含碳跟氫,比較單純。所以若要回收再利用或裂解再製成乙烯等石化原料也比較容易,廢棄燃燒時也不會產生戴奧辛。然而PVC從生產階段就會產生許多毒性物質,包括戴奧辛;使用時則必須添加塑化劑與重金屬安定劑,廢棄燃燒時更是戴奧辛的主要來源。雖然焚化爐有空氣污染防制設備,但也只是把廢氣中的戴奧辛抓下來變成有害的飛灰,仍會對我們的環境造成威脅,而且仍有戴奧辛從煙囪排出。由於戴奧辛毒性強(鄰苯二甲酸酯相對而言只是很小的小巫),不容易分解,這些微量的戴奧辛會透過食物鏈累積放大,最終仍會進入人體,干擾荷爾蒙運作,危害族群健康,這也是我們最關切的一個問題。

在我們提供類似上述說明給這位朋友後,這位朋友已採取行動,讓該書局知道真相,結果不久那海報就被撤了下來。我們在此要再次感謝這位朋友的熱心公共事務,也希望飛龍面對真相,莫再製造這種會危害環境的PVC橡皮擦。


 揪出PVC、自己DIY  

如果朋友們檢測到疑似 PVC 或 PVDC 的商品或包裝,如食品包裝材料、生活日用品、玩具等,請Email告知本協會,並提供以下相關資料,包括:商品名稱,製造商、販售商 (或購買地點)、購買時間、照片2-3張(分別顯示商品外觀、產品標示或材質標示)、採用PVC等含氯塑膠的部位(商品本身或其包裝), 還有您的稱呼與連繫電話,協會將在確認無誤之後公布,並正式發函製造商企業主, 監督其改善。

如果手邊沒有工具不方便自行檢測的朋友,亦可以將您所蒐集到的『可疑物品、包裝袋等』寄給協會,由我們來鑑定,但請註明購買時間、地點,並請保持包裝袋上的任何標示完整。

謝謝囉!請大家一起來改善我們的環境吧!

閱讀相關文章

 

採取行動


雖然PVC廣泛應用於各種產品,但大部分的產品都可找到技術與市場均相當成熟的替代材質,而且一般這些替代材質對環境或使用者的危害均小於PVC,比如泛用塑膠中的PE、PP,即可取代大部分的PVC產品。 更何況,PVC製的許多產品,是不必要的,可完全避免使用的。因此,淘汰PVC是完全可行的。

以下,是你可以採取的行動:

1. 請加入我們的【反PVC行動電子郵件寄發名單】,大家一起來行動:請寄一封信到我們的信箱:twwatch@ms31.hinet.net,主旨為【我要加入反PVC行動網】,我們將每月寄送1~4次關於反PVC行動的信件,請你一起來參與我們發起的網路消費者行動。

2. 請告訴你的親朋好友,關於PVC的危害,並一起來加入我們的行動。

3. 清查生活周遭的PVC用品,並且從此拒買與拒用。

4. 要求百貨業、零售業與量販店業者不要銷售PVC製品與包裝。

5. 要求醫院不要使用PVC醫療用品。

6. 協助自己的工作場所(公司、學校、醫院、工廠、政府機關),擬定無毒的採購計畫,將PVC產品從採購清單上淘汰。

7. 教育你自己,讓自己具備更多關於PVC危害的知識,以讓行動更有力量。


更多資訊請見

/archive/Anti_PVC/pvc-index.htm


主題文章...

環境與經濟是那麼的同一回事

據報導,英國研究指出,全球碳排放量於2009年稍降後(估計達84億公噸碳,約合308億公噸二氧化碳排放),今年恐將再創新高,全球排放量增加率將超過3%。在2009年的碳排放量增加率約為1.3%,其基本原因為2009年全球金融風暴帶來的經濟衰退影響,到2010年情況好轉;尤其中國與印度,即使在2009年的碳排放增加率仍高達8%、6.2%。這些成長,將吃掉(抵銷)已發展國家的減碳努力。

整個看起來,環境與經濟是那麼的同一回事,僅管有那麼多的協議/議定書、綠色科技、綠色能源、綠色採購、「節能減碳口號」措施等。經濟一直成長,碳排放就一直增加;所謂的「能源使用與經濟發展脫勾」、「每年降低能源密度、提高能源效率多少」云云的效果,看起來是緩不濟急、效果不大,只是政治人物的口號囈語,只是國際間減碳協議的推託籌碼。因為發展中國家仍一直在發展其經濟;而就我國內來看,政府的施政政策仍是強調促進經濟成長,當政者的主軸作法仍是強化公共建設、投資,因此能源用量仍持續成長。看起來,唯一可以減少碳排放的作法,就是「經濟衰退」,方可使得化石能源消耗量減少。

經濟體系的運作,就是在自由市場下,讓個人或企業追求最大的利潤;雖然說,也促成資源的有效利用。但是,經濟運作下的「環境」是假設「資源 」供給是無限的,且生產量常是不足的。但是,今天的經濟系統運作,卻常是生產量供應太大了,常見工廠生產的東西還沒上市場,就已成過時產品(視同廢棄物),路旁街角廉價品一堆。常見市場上所供應,已經不是應乎「需求」,而是提供為「慾求」及「炫耀」了。

經濟學家或經濟投資者,充份利用現代科技(如網路、股市、快速大量的運輸工具、財稅銀保體系)及全球化體系(去除國與國間的障礙,如WTO所推動的全球貿易自由化、如貨幣流通政策),帶動生產、促進經濟,但地球環境就遭殃了。

由於目前生產體系(工廠)的巨大生產能力,尤其在中國,雖使各地的消費者受益,但由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到成為廢棄物的速度很快,加上不斷、大量的開採能資源、不斷大量的排出二氧化碳及廢污物,而地球的資源有限、含納廢污的涵容量也有限。(中國人是非常經濟的動物,為追求財富、經濟利益,非常勤快認真,也非常聰明努力。中國的領導政府雖是共產黨的,事實上是非常極權、求利及有效率的。)在全球經濟體系的全速運轉下,地球環境正如急馳撞牆的汽車,離撞毀的時刻只剩瞬間。

目前,地球溫度降不下來,天災頻仍;窮國、窮人已先受其害。

經濟系統必須改變,人民的消費習性必須改變,生活的態度及方式必須改變。除了自發性的、倚賴宗教鼓動的等等之外,更重要的是當局政府的施政政策須能卓越、智慧的帶領與轉變。


作者:金心看守台灣協會 會員

   

談環評的制度機能與運作條件

近日新聞之中最令人有迅雷不及掩耳感覺的,大概就屬蘇花改的環評通過了。

嚴格地說,蘇花改環評通過在近日的社會氛圍中,似乎一點也不讓人意外,那為何這件事會讓人覺得有種迅雷不及掩耳的錯愕感呢?照說蘇花高、蘇花改闢建的爭議並非最近才出現的議題,而是一個已經爭執多年而一直無法通過環評的案子,而一個環評案能遷延這麼久,不就是因為在南澳、和平山區進行道路開發的爭議性太大,而這樣的案子卻在蘇花公路因為豪雨成災,造成慘重生命損失後,迅速地突然通過了。

這個現象突顯出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那就是蘇花改路線所須經過的南澳、和平山區整體客觀條件未變動情況下,為何先前開發是有爭議的,以致環評遷延數年不決,而今卻立刻可以放行;這表示著,既然客觀環境條件沒有改變,那便指示變的是環評審查。而這正足以發人深省,去想想究竟環評制度是為了甚麼樣的功能而存在。

環評制度的出現與存在,自始即是為了預防人類運用環境資源以滿足生活需求之際,對環境做出不必要的破壞,因而環評制度固然事實上具有阻止開發的效果,其實這個制度的核心卻是放在如何將開發與環境的保護適度地平衡。更重要的是,透過動手施工之前先分析、討論的程序設計,可以有效避免實際動工造成破壞之後難以補救。換句話來講,環評除了為了預防錯誤投資以及社會付出不必要成本外,同時也在於要開發者自始將環境成本納入考量。

另一方面,由於實施環評,開發地區的環境資料可以被有系統蒐集,並可讓規劃資訊公開透明,如此一則可以避免黑箱作業或是僅聽從一方之言,次則使開發案內容及審查的公正性二者皆可受到公評。

此外,環評還有一重要功能,就是讓開發案替代選項出現並且被一同納入考量,以避免零和性的爭執,進而可以達到平衡開發與環境的保護,把不必要的破壞去除。綜合上述,其實環評在制度性格上並不是純對抗性的拒絕開發,而是一種追求合理的行政工具,嘗試透過這個程序尋求平衡的妥協。然而,要環評運作達到這個目標,須要多方的配合;擺開環評決議的法律效力姑且不談,最起碼,環評程序的運作必須客觀獨立,貫徹程序法上之雙方武器平等原則與資訊的透明、公開,強化民眾參與,使民間團體及環保團體得以有效參與環評程序。而這些正是環評要能運作良好的基本條件。

對比台灣環評制度曝露出來的問題,可以明顯看出開發案與環評地區整體資訊不夠透明公開,而且欠缺基礎調查資料可供比對;環評會議之組成官方代表比例過高,而民間專家學者委員之提名權也掌握在官方手中,因而當涉及官方政策性推動的案件或是官方自己要做的開發案時,這樣的審查機制與組織設計根本上欠缺應有的獨立與超然性,更甚者,若是開發案的申請者就是事業主管機關自己時,事業主管機關的代表雖然依法不能參與表決,卻可以全程出席參與討論、影響決議,而此時民間團體卻是根本不得其門而入,在程序上的機會平等與武器平等可說是蕩然無存;而身為環評會議主席的環保署長,在會前就已經公開表示特定案件通過的態度,就一個追求公正客觀的程序而言,這不是未審先判,早就失去中立客觀的立場嗎?再就蘇花改環評的個案來看,這個環評案可曾認真討論過其他選項,例如擴大鐵路運輸的規模,再不然好歹也要有充分的資料、數據用來說服大眾,蘇花之間真的無法考量公路以外的其他選項。

環評制度發展至今,運用於許多國家,正是因為它作為預防與平衡發展的機制是如此地必要,但是在台灣如此明顯地被扭曲與踐踏成徒具空殼的程序,而無法發揮出它應有的功能,固然當年制度設計未盡人意外,政府機關恣意扭曲環評的精神為開發行為護航恐怕才是致命之處。

反過來想,環境資源的保護長期被認為與個人不切身,加上相關資訊不夠充分、透明,因此在面對與經濟開發有所齟齬的是時候,往往被當成擋路石頭予以忽略或是欲去之而後快,或許這正是環評以及環保運動在台灣的悲慘命運,因為它們面對的、影響到的,往往是人直接可以獲得的利益。也許,從長遠來看,有一天當國民可以打從心裡認知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願意將環境成本納入考量,環評制度大概不會被操作成現在這般田地。短時間裡,也許該好好想想的是,台灣的環評制度該怎麼改,好讓它可以擁有運作良好的條件。 


作者: 戴秀雄(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助理教

編註:這篇文章在立報登出後,環保署在回應文章中,似乎頗不以為然。在此除呼籲環保署心平氣和看待批評外,也再稍微回應如下:官方代表三分之一表面看來是不高,但是官方的實質影響力可輕易超過三分之一;環保署雖然說遴選作業公開、透明,但環保署可透過遴選委員會的任命,而影響人選。另外,環保署認為有專家會議以及讓民眾在審查時可以登記發言,非「不能得其門而入」,但是若是民眾的意見沒有被實質的討論與處理,若是專家會議其實也沒有真正釐清問題時,那這就只是徒具形式而已(當然不是每個案子都這樣,而是當官方已有既定立場時)。而且,專家會議並不是很好的公民參與形式,其實民眾參與的權力被削弱了,民眾只能在會議起頭時發個言,不能直接參與討論;而環保署也將專家會議定義為只討論技術方面的問題,而環評案子裡牽涉的更多是價值的問題,是發展方向的問題,是討論替代方案以尋求發展與環保雙贏的問題,這難道不需要更多的公民參與以取得共識嗎?可是當專家會議結束,送到專家小組審查時,民眾在這方面的討論機會真的是很有限。當然,環保署的環評審查有法律要求的時間壓力,但這也反映出環評制度確實如本文所言,有需要很大的改進之處。

為無櫻花鉤吻的台灣鮭正名

台灣鮭,或許最為人熟知的名字是櫻花鉤吻鮭,雖然我們視之為國寶魚,但牠的中文俗名以及過去的英文學名,均無法正確表現牠的特徵,是美中不足之事。命名或許一般人看來是小事,但對於講求實證的科學,卻是不能馬虎之事,因此筆者何、郭二人今年聯名向國際動物命名委員會(簡稱ICZN)申請確認台灣鮭的有效學名。目前已獲得接受,結果將刊登在2010年12月份Bulletin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期刊。

整個故事起源於日本研究者青木 赳雄在1917年首先以日文報導在台灣發現一種新鮭魚,但沒命名。大島 正滿於1919年除了以日文在台灣農事報上將其命名為梨山鮭(Salmo saramao),同年也以英文在美國費城自然科學院期刊,和他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喬丹(Jordan)共同發表,但卻命名為台灣鮭(Salmo formosanus)。依照動物命名規約規定,梨山鮭因發表在先,所以應該是有效名;而台灣鮭是無效名。可是,往後的學術報告卻都使用台灣鮭這學名,梨山鮭這個學名反而被人遺忘。

此外,日本學者認為台灣鮭和日本櫻鮭(或櫻鱒)同種,或只是日本櫻鮭下的一個特殊的南方地方族群。包含台灣在內,有更多的學者認為台灣鮭僅是日本櫻鮭的亞種,而非有效物種。但近期據我們及一位日本學者研究的結果,則傾向認為台灣鮭是一個獨立的物種,不是日本櫻鮭的亞種。

然而因為梨山鮭的有效性尚未被否定,而台灣鮭的學名之種名(formosanus)又是當前台灣政府有關單位以及國際上發表所使用的有效名稱,因此筆者兩人除針對台灣鮭過去的研究歷史進行客觀的闡述外,更引用國際動物命名規約的第78.1, 78.4.2以及82.2.1等法條,建議ICZN使用其絕對權利,將梨山鮭列為台灣鮭的次同物異名。ICZN在經過四個月的審慎評估,在所有審查者一致同意下,無條件接受了這個申請案。

國際動物命名委員會是個相當嚴謹的組織,其所屬國際動物命名規約對於動物命名學有相當完整且仔細的規範,等同於是動物命名學的六法全書,所有有爭議或疑慮的學名,都可以遞送申請案來申請,該組織也會將結果發表在所屬的刊物Bulletin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此次的申請案除有助於確認台灣鮭的學名,也一併解決這個長久以來的懸案。

台灣鮭原本是洄游性魚類,往返於海水與淡水之間,生活史發展出殘留淡水與降海兩種類型。殘留型原本就不降海,終生滯留淡水河川,雄魚會幼形成熟,所以吻部沒有發展出吸引雌性或爭地盤的雄性二次性徵;而降海型台灣鮭因長時間被陸封於淡水,成熟雄魚也逐漸喪失一般降海型太平洋鮭魚明顯的勾鼻(鉤吻)第二性別特徵。另外,經過近百年來日本及台灣研究者的綿密調查,台灣鮭成熟時,牠們身上也沒有出現所謂的婚姻色(粉紅色櫻花斑),所以櫻花鉤吻鮭這個俗名有誤導一般大眾之虞,因此建議以台灣鮭魚為中文的官方正式稱呼是最適當的,台灣鮭魚的學名則是Oncorhynchus formosanus


作者:郭金泉(國立海洋大學教授)、何宣慶(屏東海生館助理研究員)

   

看守台灣論壇...

過往論壇資料請按我


看守台灣論壇:重新設計我們的生活--願景與實踐

資本主義帶來了許多問題,許多渴望政府能夠解決問題的民眾們,不是正怒氣沖沖地要求政府做好事情,就是悲觀地認為這個世界無救了。當然,民眾必須好好當個主人,努力監督政府的施政,但是在充滿憤怒與悲觀的氛圍下,我們是不是可以一起來做點什麼?

在美麗的後山,有一個社區,有一群人,正在透過集體學習的方式,重新設計自己的生活。他們企圖以一步一腳印的方式,實踐在地經濟、推動自然或有機農法、建立平台促進生產者與消費者合作...。也就是要發展出以互助合作、你好我好地球也好的生活模式,擺脫個人主義下為免除對未來恐懼而追逐錢財、爭個你死我活的人類最大夢魘。

這一晚,我們邀請到了這群人中的一位樂於分享自己理念、並樂於和大家一起學習的邱奕儒老師,來告訴我們他們的願景與實踐。請大家能夠踴躍報名參與....

時間:2010年12月28日(二)晚上7:00分 ;

地點:台北科技大學 環境館203室(地圖請按我

  (學校在捷運忠孝新生站旁,從新生南路側門進入左側的第一棟建築,前為地下停車場出口,門上寫著國父紀念館的就是。)

主講者:邱奕儒(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助理教授)

要報名者請email至下列信箱:twwatch@ms31.hinet.net,主旨請打:【我要參加看守台灣論壇】,並留下您的大名與聯絡電話即可。


主辦單位: 看守台灣協會/台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

協辦單位:全球綠人台灣之友協會

看守台灣協會所在

看守台灣協會(Taiwan Watch Institute)

地址:116 台北市汀州路四段105巷10號1樓(捷運新店線萬隆站附近) 

 ★Tel:02-29357651,   ★Fax:02-29356977

網址:http://www.taiwanwatch.org.tw/ ,    Email:twwatch@ms31.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