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與註解

斐濟水廣告 營造的需求 瓶裝水的危害 採取行動

【營造的需求】

字幕

Next▶▶瓶裝水的危害

註解

  1. 1983年5月5日刊登在金融時報上的一篇文章,題為:〈行銷:可口可樂卡位成功〉(Marketing: Coke plugs market gap),其中描述了這個趨勢,部分內容如下:
    「不敢放手一搏,就等著被淘汰!美國碳酸飲料產業目前競爭激烈,戰況僵持不下,不夠有力的競爭者恐怕得提早退場。最新奇招來自其中的佼佼者:可口可樂。猶記去年此時,市場上還只有兩件可口可樂旗下的商品,本週新推出三件商品後,可口可樂現在有六件商品上架。
    品牌商品數激增在業界已經司空見慣,或許是因為市場的整體成長趨勢已經大不如前。直至1970年代晚期,美國碳酸飲料的銷售量每年至少成長6%,但是進入1980年代後,每年成長率不到3%,因此,各大飲料商為了搶食銷售成長的大餅,不惜自相殘殺。
    可口可樂公司去年推出的新產品大受歡迎:低糖可樂。這個月開始要以150萬英鎊的廣告活動在英國推出這個新產品(見4月7日本版文章)。現在可口可樂公司還要進軍另一塊隨著美國人健康意識提高而成長的市場,也就是無咖啡因可樂。」
  2. 各位觀眾如果稍微資深一點(就是X世代與之前的大哥大姊們),應該記得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1977年左右他在電視上滔滔不絕地形容:「法國南部有一處噴泉,名字叫做沛綠雅(Perrier)。」這是史上第一支瓶裝水廣告,也就此引發了現代消費主義最惑人的一場騙局。可悲的是,這並不是一時的雅痞風:這支廣告播出後的三年內,「沛綠雅」在美國的銷售量暴增了3,000%以上。紐約市民強納森‧雷蒙(Johanna Raymond)在接受紐約時報的訪問時說:「我記得1979年的馬拉松大會上,上千人穿著沛綠雅的T-shirt,當時沛綠雅就是酷,絕不只是一瓶水而已。」這些話刊在紐約時報2006年2月15號的文章內,標題為「這瓶水真的不簡單」(There Must be Something in the Water)。
  3. 另一件陳年往事:1987年一部脫線喜劇「太空砲彈」(Spaceballs)裡的一幕,梅爾布魯克(Mel Brooks)打開一瓶「沛綠氧」(Perri-Air),舉到鼻子前大吸一口純氧氣。20年後,事實證明現實世界比科幻喜劇還誇張。
  4. 斐濟牌瓶裝水的廣告說:「絕非克里夫蘭製造。」言下之意就是:「因為克里夫蘭市的水很髒,有害健康。」儘管事實並非如此,瓶裝水企業已經把這樣的訊息植入我們的集體意識。
    北極星協會指出:「民生用水系統一旦發生污染或供給中斷之情事,企業便會立刻強調瓶裝水的安全保證,刻意操弄大眾對於細菌及毒性物質擴散的疑慮,降低社會對政府提供安全穩定的公共服務的信心。」(http://www.bottledwaterfreeday.ca/index2.php?section_id=21)
    值得一提的是,瓶裝水在北美的銷售量自1990年代開始起飛,當時抽煙、速食和碳酸飲料正因為提倡不健康生活而受到批判。瓶裝水企業利用瀑布和天然山泉等風景做廣告,大力加強瓶裝水與健康生活的聯想,並將瓶裝水塑造成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徵,終於成功地創造了廣大的瓶裝水市場。他們使用了各式各樣的行銷手法,將瓶裝水與「活力」、「健康」、「輕鬆自在」、「純淨」等概念結合在一起。
    在《別喝瓶裝水!》(Bottlemania;2008)一書中,作者伊莉莎白‧羅緹(Elizabeth Royte)提到Glaceau山泉水的廣告,「它說:『誰說你的水能喝?』該廣告認為自來水『不被大自然認可』,而山泉水則得到大自然的認可,這大自然是屬於『會大小便』的動物的(配上一條魚在便便的插畫);淨化水雖然是FDA認可的,卻受到FBI的調查(配上一張工廠排放廢氣的畫面)」(該書第34頁)。在《瓶裝水的真相》一書中,彼得‧葛雷克說他曾收到皇家山泉水(Royal Spring;德州一家瓶裝水公司)的電子郵件廣告,內容寫著:「美國人對自來水已經失去信心了…顯然大家對於水龍頭裡流出來的東西,從來沒像現在這麼擔心過。」(該書第7頁)就是這些暗中放箭的行銷手段,往往沒有具體證據,就讓大家誤信自來水很危險,喝了會害命。其實,如果你從大的視野來看,想清楚整個飲料產業製造的污染和廢棄物所造成的傷害,就知道真正危險的是誰。
  5. 說這句話的人是蘇珊‧威靈頓(Susan D. Wellington),桂格企業美國飲料子公司的總裁,旗下產品包括開特力運動飲料(Gatorade)。這是威靈頓在2000年時對一群產業分析師說的話。(參見彼得葛雷克的《裝瓶上市》第7頁。)
  6. 2007年7月27號CNN.Money.com的一篇文章說:「百事可樂於週五宣布將撤換Aquafina瓶裝水的外包裝標示,未來包裝上會註明其內容物為自來水。百事可樂北美地區發言人妮可‧布瑞莉(Nicole Bradley)向CNN透露,新的礦泉水包裝將附上以下文字:『Aquafina水為淨化後的自來水』或其他類似說明。可口可樂公司的另一位發言人則表示,可口可樂並沒有計畫撤換其Dasani牌瓶裝水的包裝標示;儘管該牌瓶裝水事實上也是自來水。」欲閱讀本文章,請見:http://money.cnn.com/2007/07/27/news/companies/pepsi_coke/。
    現在這些公司會大費唇舌的告訴你,雖然他們的水來自公共給水系統,卻不只是「過濾後的自來水」。他們吹噓獨家的多層過濾系統多麼先進,還含有某些神秘的礦物質,因此瓶裝水不只是水,當然也比自來水更好。不過就像加拿大北極星協會的托尼‧克拉克(Tony Clarke)在《瓶裡有什麼?》(Inside the Bottle;2005)這本書裡說的:「各種資源經過加工生產之後,都會把木材、礦物或石油等原料變成新產品,只有瓶裝水加工不是這樣,瓶裝水加工的目的是『把水變成水』。」(該書第54頁)。
  7. 這則廣告出現在2008年10月20日加拿大的環球郵報(Globe and Mail)上,位於第E7版,文章連結請見:http://www.ecojustice.ca/media-centre/mediarelease-files/2008.12.01--globe--nestles-complaint.pdf. 。這則廣告引起環保人士一片譁然,後來「本雜誌」(This Magazine)特地為此專文探討,標題為「『對環境友善』的瓶裝水?哪有這種東西!」(‘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ottled Water? No such thing),請見http://this.org/magazine/2009/05/15/environment-water-bottle/。這篇文章最後,由加拿大公民協會(Council of Canadians)的全國水運動人士蜜拉‧卡朗娜娜森(Meera Karunananthan)犀利的評論作結:「既然喝家裡自來水的碳足跡是0,瓶裝水對環境的衝擊就不可能比較小。」
    說自來水(或其他東西)的碳足跡是0的確誇張了一點,不過奧瑞岡州環境品質部門最近的一份委託研究報告《飲用水供給系統的生命週期分析:瓶裝水、自來水和家庭/辦公室配給水》(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Drinking Water Delivery Systems: Bottled Water, Tap Water and Home/Office Delivery Water;http://www.deq.state.or.us/lq/sw/wasteprevention/drinkingwater.htm),提供了以下結論:「以一般可再使用的水瓶喝自來水對環境有益,即使經常以效率很低的洗碗機清洗水瓶,仍然可以減少85%的能源消耗,以及79%的溫室氣體排放…即使是最環保的瓶裝水,對全球暖化的影響仍然是最環保的自來水的46倍。」換句話說,選擇喝自來水不只可以省錢,還是降低全球暖化的重要作法。

字幕與註解

斐濟水廣告 營造的需求 瓶裝水的危害 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