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世界專論中譯本 B010(看守世界專論  142)

搖盪的漁船:漁業保育和工作保障
(Rocking the Boat:Conserving Fisheries and Protecting Jobs)


譯序

        百年前台灣移民渡海來台從事季節性的短暫捕魚並逐漸發展出魚塭養殖。當時之漁業屬沿岸和粗放混養式養殖漁業。由於漁具漁法簡單兼以人力為主、加上缺乏冷藏科技等因素,漁獲量有限。日本人領台,首度引入動力漁船,改良漁具漁法,興建漁港,調查開發漁場,開始向遠洋漁業進軍。

        同時日本人也進行水產養殖試驗及水產品加工的研究。今天台灣儼然己是年產130萬噸漁獲量的漁業大國,設備新穎現代化的遠洋作業漁船遍及三大洋,水產養殖場則由山中拓展至海上,遍布全島。

        我國漁業的結構以遠洋漁業為首,漁獲量佔57%。養殖漁業次之(20%);近海漁業居三(19%);沿岸漁業殿後。沿岸及近海漁業由於海岸污染嚴重、被毀滅式的漁具漁法(毒、電、炸魚,滾輪式拖網、三層網、流刺網等)蹂躪過漁,漁源早己枯竭,漁獲量實微不足道。遠洋漁業以流刺網或圍網為主,主要漁獲對象曾是鮪魚、魷魚與鮭魚。但今天已面臨世界各國紛紛延伸200海浬領海及禁止或限制使用流刺網、本國船員裹足不前的窘境。漁船被扣、被搶、被臨檢而囚居異國,海上喋血等事件常是報上頭條新聞。養殖漁業則多以單養超集約方式,養殖高經濟價值、位於食物鏈上方的肉食性水族(鰻、石斑、鯛、海鱺、紅魽、大蝦)為導向。進口大宗魚粉及鰻線,養成加工,再全數出口成鰻至日本。

        台灣漁政單位首長甚至以日本人每吃兩尾的鰻就有一尾來自台灣而沾沾自喜。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海水倒灌、國土鹽化、侵蝕而喪失。優養化造成污染、疫病及紅潮肆孽、養殖池荒廢、養殖場老化。這些社會及環境的代價及日後之整治、魚苗放流,資源保育的支出,難道是區區數億美元外匯所能彌補的?

        此外養殖戶不斷開發新魚種:石斑、隆頭、鸚哥、蘇美、和各式各樣的珊瑚魚種,甚至不擇手段引進外來種,只為了迎合國人嚐奇、嚐鮮的口腹之慾及養魚族以奇為貴的好奇心。僥倖逃逸出養殖池及被任意棄養放生的外來種,或是取代在來種稱霸而優占台灣;或者稀釋、污染在來種的基因庫,甚至帶來疫病。最後我們只有束手等待大自然的反撲和生態災難的引爆。

        隨著週休二日之來臨,國人盛行珊瑚礁踏浪和浮潛等海上活動。在無知、無能又沒前瞻性的規畫下,主管當局往往屈就業者的生計,而任其等繼續經營、持續盲目的破壞下去。而珊瑚礁正是海洋中繁殖力最旺盛、生產力最高,海洋生物賴以維生的重要穀倉之一。

        反覆閱讀譯本不禁不寒而慄。此譯本舉的許多例子不正是台灣目前很多地方的寫照嗎?為了永續經營台灣,環保與經濟,孰輕孰重,不是不問可知嗎?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本譯本若能提供國人思考和啟示台灣未來的漁業政策和發展方向,則甚幸。

        最後,本書中譯本之得以完成,實應歸功於鄭先祐教授鍥而不捨的精神,和他亦師亦友的鼓勵及鞭策。也感謝海洋大學1998年修我遺傳育種課部分同學的努力翻譯與聲援,點滴在心頭,也使我深刻領悟並體會當先鋒者的寂寞。所謂我心向明月,明月照溝渠。本譯本部分專有名詞,參考海洋大學(1997)出版,江福松及李國添編著的「英漢國際漁業詞彙」。


目錄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譯序

回[搖盪的漁船]

[回出版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