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報日期:2000-04-24
本期發刊日:2012-11-26

訂閱 / 取消 電子報

請按我
看守台灣協會Facebook
G+
論壇相關資訊
本期目錄:
毒物星球封面
【反PVC街頭日記】拒用PVC 不要讓自己的權益沈睡
大財團『垃圾變黃金』
大學生吃什麼,決定大學生是什麼
由政府或公益基金補貼以修護民間老宅之建議
愚業
最新!《2012世界現況》出版啦!
本年度主題「邁向永續繁榮」,
告訴讀者真正永續而公平的未來經濟。
敬請踴躍訂購!
->書籍 介紹按此<-

◎ 本網頁最佳顯示瀏覽器為 FirefoxChrome

請按我

請按我

請按我

請按我

請按我

請按我

請按我

請按我

請按我

請按我

要看影片請按我

請按我

請按我

請按我

請按我

請按我

請按我


【反PVC街頭日記】

拒用PVC 不要讓自己的權益沈睡

幾 次在街上向民眾提到PVC塑膠在生產、使用到廢棄階段,會對大家造成的危害時,雖然可看到民眾會對汙染或廢棄物流露無奈之情,但最可以觸碰人的,往往是牽涉到孩子健康的部份。民眾對戴奧辛的危害,因為不是立即又切身,總會採取較不擔心或是無奈接受的態度,但對PVC塑膠中含有的塑化劑,許多民眾在塑化劑風波後,已經明瞭某些塑化劑可能對發育期的孩童造成不可逆的影響,也明白像保鮮膜這樣的物質會溶出塑化劑,儘量少用為妙,所以許多媽媽們,其實已經默默的發展出自己對抗眾多保鮮膜包裝的策略。一個媽媽在我向他說儘量別買這樣的包裝時,開朗的跟我說「我知道這些塑膠都不好,可是我買回家就會馬上洗了,應該沒關係吧。」

一回家就洗,是很多人相信可以保持食物乾淨的方法,但如果對象是塑化劑時,就不一定了。為了讓PVC塑膠更柔軟的塑化劑,因為碰觸到油脂或肉類而溶出,當保鮮膜包裝實際接觸食物時,就漸漸溶到食物中,且因為分子小,並非像灰塵一樣可以輕易用清水洗掉,而是在食物裏面,只能等身體自己把他代謝掉。

另一次,則是在選購火鍋肉片的櫃子旁邊,感受到美味和健康間的煎熬。媽媽告訴我「我有聽過你說的東西,也儘量不要買,但要買那麼薄的火鍋片只能在這裡買」,我們想說的是,許多真的沒辦法還是要買的東西,就請儘量選擇保鮮膜不會碰到肉片的包裝吧,即使他可能貴一點點。現在許多超市都已經被反應過這樣的需求,因此會加高塑膠盒的高度,讓肉片和包覆的保鮮膜不致粘貼在一起,會使PVC保鮮膜因觸碰到油脂而溶出的機率低一點。

PVC塑膠的問題在於生產時會產生有毒物質、使用時會溶出塑化劑以及廢棄時因為含氯所以會產生戴奧辛。業者會告訴我們他們沒有使用鄰苯二甲酸酯(DEHP)類的塑化劑,並不代表該塑膠不需要添加塑化劑,只是轉而添加其他塑化劑,但我們對這些其他的塑化劑所知更少,幾乎不知道有何影響,即使真的沒問題,PVC塑膠含氯是不爭的事實,廢棄後的處理最讓人頭痛,因為焚化產生的戴奧辛比塑化劑更容易累積在人體中,也難以回收。所以還是希望大家不要讓自己的權益沈睡,在賣場看到這樣的包裝時,可以建議賣場用裸賣或其他包裝方式,寫信給政府單位,要求制定更嚴格的毒性物質管理政策;也可以告訴我們哪裡有PVC,讓我們一起持續推動,讓政府早日禁止PVC塑膠的使用。

回頁首

揪出PVC、自己DIY

如果朋友們檢測到疑似PVC或PVDC的商品或包裝,如食品包裝材料、生活日用品、玩具等,請Email告知本協會,並提供以下相關資料,包括:商品名稱,製造商、販售商(或購買地點)、購買時間、照片2-3張(分別顯示商品外觀、產品標示或材質標示)、採用PVC等含氯塑膠的部位(商品本身或其包裝),還有您的稱呼與連繫電話,協會將在確認無誤之後公布,並正式發函製造商企業主, 監督其改善。

如果手邊沒有工具不方便自行檢測的朋友,亦可以將您所蒐集到的『可疑物品、包裝袋等』寄給協會,由我們來鑑定,但請註明購買時間、地點,並請保持包裝袋上的任何標示完整。

謝謝囉!請大家一起來改善我們的環境吧!

採取行動

雖 然PVC廣泛應用於各種產品,但大部分的產品都可找到技術與市場均相當成熟的替代材質,而且一般這些替代材質對環境或使用者的危害均小於PVC,比如泛用塑膠中的PE、PP,即可取代大部分的PVC產品。更何況,PVC製的許多產品,是不必要的,可完全避免使用的。因此,淘汰PVC是完全可行的。

以下,是你可以採取的行動:

  1. 請加入我們的【反PVC行動電子郵件寄發名單】,大家一起來行動:請寄一封信到我們的信箱:twwatch@ms31.hinet.net,主旨為【我要加入反PVC行動網】,我們將每月寄送1~4次關於反PVC行動的信件,請你一起來參與我們發起的網路消費者行動。
  2. 請告訴你的親朋好友,關於PVC的危害,並一起來加入我們的行動。
  3. 清查生活周遭的PVC用品,並且從此拒買與拒用。
  4. 要求百貨業、零售業與量販店業者不要銷售PVC製品與包裝。
  5. 要求醫院不要使用PVC醫療用品。
  6. 協助自己的工作場所(公司、學校、醫院、工廠、政府機關),擬定無毒的採購計畫,將PVC產品從採購清單上淘汰。
  7. 教育你自己,讓自己具備更多關於PVC危害的知識,以讓行動更有力量。

更多資訊請見:/archive/Anti_PVC/pvc-index.htm

回頁首

要看影片《東西的故事》,請按我

大財團『垃圾變黃金』

2008年10月15日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病逝於美國新澤西州,享年92歲。2010年1月3日耗時逾一年、斥資六千多萬的王永慶長眠地「長永福園」首度曝光!台塑集團也在王永慶長眠地邊,規劃興建私立長永紀念福園喪葬園區,環境影響說明書在民國2009年3月20日審查通過,後因台塑集團規劃使用的區位配置有所調整,提出變更申請,目前正在進行環境差異影響分析審查。

2012年11月6日立委田秋堇和資深媒體人楊憲宏召開記者會,呼籲新北市政府退回目前正在進行的台塑集團林口「長永福園」喪葬園區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並重啟環評專案小組審查,理由是該區是過去台塑集團的事業廢棄物掩埋場。

1997年台塑也針對同一場址提出「林口衛生掩埋場」規劃,但之後在2000年申請「操作許可」時卻遭到撤回,楊憲宏質疑,衛生掩埋場的設置或許是為了讓過去的掩埋場能就地合法,但當時審查委員認為不可行因此遭撤回。

新北市環保局副局長王美文強調,由於環評時開發單位並未告知此處過去是掩埋場,僅有附錄一張地圖中表示了其中一處為垃圾場,因此委員並不知道過去曾作為掩埋場使用。

台塑集團事後表示將掩埋場終止使用後覆土深度約達4至12公尺之間,掩埋場終止使用至今已6年,該掩埋場終止使用後即規劃成為公園綠地用地,現配合長永紀念福園開發計畫將其納入整體規劃中。

這過程有幾個疑點有待政府公部門的釐清,一、掩埋場面積真如台塑所言僅1.28公頃?二、附近居民直言非法掩埋場深度很深,到底多深?三、是否夾雜埋有有毒廢棄物?四、喪葬園區這些事業廢棄物將如何處理?五、廢棄物掩埋場可以當喪葬園區嗎?六、台塑集團是否涉及偽造環境影響說明書,違反環境影響評估法第20條「明知為不實事項而記載」?

面對這些質疑環評委員會主委朱立倫市長與地檢署檢查官有責任主動調查,釐清事實真相,而非由台塑提供資料。2010年11月30日台南高等法院判決「台南縣永揚垃圾掩埋場」,因偽造環境影響說明書,違反環境影響評估法第20條「明知為不實事項而記載」,判處永揚垃圾場業主黃淼湖1年有期徒刑,受託撰寫環說書顧問公司(十山公司)莊豐卿、葉松源等兩人各9個月有期徒刑,被告等人均不得上訴。在台南市,我們看到土地正義的申張,也期待新北市亦能。

作者:黃煥彰/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本文 簡版刊載於11月26日立報看守台灣專欄

回頁首

大學生吃什麼,決定大學生是什麼

英諺有云:「我們是我們所吃下的」,的確每日下肚的食物都在更新我們每日的樣貌,然而近來包括老字號「金墩米」爆發農藥殘留超標疑雲、韓國「辛拉麵」被驗出致癌物苯芘超標,食物安全狀況頻頻,令人擔憂。在此情況下,清大針對學生飲食與校園餐廳現況進行了問卷調查,並於日前舉辦校園綠食育論壇,將呈現的問題邀集專家學者進行診斷與行動建議。今日作為未來國家支柱的大學生,究竟吃得健不健康,正決定著明日整個社會的發展,而依賴外食的大學生飲食習慣,反映出整體飲食環境,值得認真關注。

從學生填答的717份問卷中看出,大學生蔬菜攝取量嚴重不足、選擇食物以價格便宜及口味好吃為優先考量,基本符合一般對大學餐廳「便宜才是王道」的印象,而在飲食資訊揭露方面,學生最在意的是營養與熱量,對於食材產地、是否當季以及生產者資訊多數並不關心,也因此當學生認知選用在地食材、公平貿易等可能增加售價的情況下,有41%的學生不支持;校方的觀點,也停留在強調安全、衛生基本要件,以及速食店、便利商店與美食街這類看似滿足多數選擇權的迷思,然而卻有不少學生在開放題中提及素食、綠色食材、公平貿易等選擇太少。因而提昇校園師生食農教育,關注食物生產與生存環境、公平正義與動物福利的整體關聯,方能建立學生真正的食物自主權。

在飲食的廢棄物部份,超過九成的學生並不清楚學校如何處理廚餘、廢水、廢油,有些學生甚至在開放題反映,校方沒有確實作好垃圾分類、廚餘回收。校園餐廳則觀察到約有七成的同學習慣使用免洗餐具;在餐廳提供的餐盤方面,竟仍有高達31%的店家提供會溶出三聚氰胺的美耐皿,使用可清洗的不鏽鋼僅有16%。經提示選項詢問餐廳是否願意給予使用環保餐具的學生折扣,多數餐廳表達了支持的態度。顯然校園在食器的材質、免洗餐具的使用乃至垃圾回收尚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56%的清大學生習慣自己去外面吃,或買回宿舍吃,即有日本最近關注的「獨食」問題。飲食與人際網絡的關聯近來受到重視,清大學生團隊進而提出,準備號召開辦「校園伙食團」的計畫,形成選用在地食材的共食群體,在聚會時進行共學。另一方面,有超過75%的學生有在校園自行煮食的需求,卻礙於校方擔心煮食的危險與管理問題,宿舍缺乏煮食空間的規劃,學生團體正積極向校方爭取安全煮食空間。

鼓勵學生拿回鍋鏟的權利,是大學生真正擁有食物自主權的第一步,藉由烹調連結食材銷售與生產環節,大學生才有可能決定自己將成為什麼樣的人,整個社會應該朝向什麼樣的未來發展。

作者:徐銘謙/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本文簡版刊載於11月19日立報看守台灣專欄

回頁首

由政府或公益基金補貼以修護民間老宅之建議

台灣僅存的民間老宅多已傾頹,實在不多了。走到鄉下、農村,每次看到紅磚的ㄇ字形老屋,在客家庄常看到白牆老厝、簷前立著數根圓柱,總是有幾分的感動與唏嘘。偶而可見到老屋內佝僂老者;很羨慕那方便兒童嬉戲、有味道的庭院(稻埕);庭前或有一方池塘,屋後常有一排遮風的竹林;庭院或立著老樹,幾代人住在這裏,如今荒廢中…,荒廢但又不忍心放廢。

以前在台中潭子,曾見那有名的「七星山莊」,多年前(約民國八十九年時),半夜被屋主拆掉半幢,幸靠當時縣政府(彼時廖永來任縣長)堅持,制止拆除這間「古蹟」,再予花錢修復,才保留了下來。常在鄉下、街角,不經意的一瞥,看到一棟老房子,覺得很有民俗、社區興味的,忍不住偷瞄幾眼,看看還有人住在裏面否?紅磚老房子一間間倒了、土角塊厝一間間老毀了,覺得很不忍。不禁想到明朝歸有光所寫「項脊軒志」文內,「…百年老屋,塵泥滲漏……三五之夜,明月半牆,風移影動,珊珊可愛…」,老屋未必不可愛、未必沒價值呢。

近年,台北市政府一直推動建築物拉皮,要美化某些少數醜陋建築物外觀、改善市容,進行所謂「外表拉皮」工程,花了不少錢,效果實在有限。市政府花不少錢整治既有「古蹟」,如台北市北平路口的舊鐵路局廳舍。移往新生公園的林安泰古厝,建築外觀完整,只是樣板;中山北路的、近圓山的、被拆下打包的中山橋(明治橋),已被五馬分屍,回建無望。庫倫街的台北孔廟及周遭,也花了好多億元整修、改建及整理。但若比較挺立於立法院旁的濟南教會,整齊有精神的紅砌磚教堂及其廡房,則仍在使用中,這棟紅磚「老建築」實在平實有趣多了。

指定、設立、修護古蹟,有其法律為依據,但常是老的、死的建築殘體而已,也花費很多經費,政府不如花一些錢來修復及維護既存的「民間老宅」,讓這些老宅繼續存在、挺立及被使用(活化),它們才是活的古蹟,是我們生活空間的一部分。例如松山菸廠、華山建國啤酒廠,經予修復、維護及活用,成為很有趣味的「生活工廠」,另人沉醉其間。

本文不在否定古蹟保護的努力,但建議:對非古蹟等級的民間老宅,也能花一些資源協助維護。若政府經費有限或使用上較有限制,則建議各公益性基金,也能花一些資源來修復及維護既存的「民間老宅」,應是頗有意義的。由於古宅仍屬私人擁有(或許仍有人住在裏面),會涉及對私人的捐補助課題,但這不是不可解決的。對於公益性基金會,因非屬公務經費,其使用可更有彈性。

另者,古蹟是少數的、特定的及昂貴的,而對民間老宅的照顧,則可是普遍的、生活化的、不必是高單價的(政府及民間各出一些錢,共同來維護)。全面的維護民間老宅,有其社會性、文化性,也有其經濟性及福利照顧的功能,爰提此倡議。

作者:金心/看守台灣協會會員

 本文簡版刊載於11月12日立報看守台灣專欄

回頁首


愚業

近日和一位二十年來以釣魚為生的徐先生聊澎湖漁業。他自己買了一艘遊艇,可以帶客人出海釣魚,但大部分的日子,都是自己開船到外海釣魚,然後將魚貨整理好,冷凍後,直接寄給台灣的客戶。

他說,釣魚為生,運氣好的時候,一次出海可以賺幾萬元,運氣不好,天氣不佳無法出海,也可能一個月只賺幾千元。這真是靠天吃飯的行業;不過他釣的魚,百分之百安全衛生。

他苦笑著說,澎湖現在很多漁船,不做漁業,比較像是在做娛業,賣的魚也不安全。

他說,這十年來,不少中國的漁船常常來到海峽中線,甚至越界進入台灣水域捕魚。他們常用雙拖漁船,就是兩艘船,拖著笨重沈底的滾輪鐵網,一路橫掃海底,連二、三十公噸海底的石頭都會被拔起來。這樣惡質的方式掃過一次,海底生態的浩劫,由此可知。

只是,我們的漁船,在這裡也扮演一個輔助的角色。現在頗有一些漁船專門賣油和賣冰給在中線附近等待的中國漁船,擔任他們的後勤補給。他說,這些補給性質的漁船,每次出海,會購買兩三百桶柴油,每桶在陸上買四千多元,到了海上轉手,可以賣到六千以上。一趟出海,不用勞力、不用漁網,輕鬆可賺數十萬元。

可嘆的是,我們政府為了照顧漁民,補貼百分之十四的柴油燃料費,這些補貼,加上台灣和中國間的石油價差,竟然變成不肖漁民充當油販的槓桿。

中國漁船除了買油,也在海上向澎湖漁船買冰,這樣可以降低他們自己遠道而來攜帶冰塊的成本。油冰兼賣,完全不用流汗操勞,相當數量的澎湖漁船以及一些台灣漁船,現在實質上已經只做交易,不事生產了。

除了賣油、賣冰,有些漁船還會順便購買中國漁船捕獲的雜魚,回到漁市當成自己的魚獲販賣。雜魚,並非不好;問題是,中國籍的漁船因為缺冰冷凍,往往會在魚獲中加上各種保鮮劑。這些魚表面上看起來新鮮,售價也很便宜,但實際上,卻已經沾了不少的有害化學物質。

我拜訪了不同的漁民,徐先生描述的情形,似乎相當普遍;相關主管機關或地方政府也不是不知道這些情形,只是托詞海洋遼闊、人力不足,長年睜一眼閉一眼,能混則混。

清早的馬公漁市人聲鼎沸,站在當中,我絲毫沒有能力判斷哪些是中國貨,哪些是澎湖魚。徐先生說,除非內行人,否則幾乎無法得知魚的來源。

回想我在馬公漁市看到熱鬧的交易情形,心情不覺沈重起來。不肖漁民助紂為虐,賣冰賣油賣海賣健康賣靈魂,這樣的魚獲方式,豈止是自娛的 娛業,更是禍延子孫的愚業。

作者: 鄭同僚/政大教育系副教授

本文刊載於11月5日立報看守台灣專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