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關心的議題 論壇 書籍 季刊 過往電子報文章 新聞稿 支持看守台灣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About us Contact us | ||||
創報日期:2000-04-24
本期發刊日:2011-04-08
|
|
|||
![]() ![]() ![]() ![]() ![]() ![]() ![]() ![]() ![]() ![]() ![]() |
塑化劑超標 PVC童鞋穿不得!
|
|||
揪出PVC、自己DIY如果朋友們檢 測到疑似PVC或PVDC的商品或包裝,如食品包裝材料、生活日用品、玩具等,請Email告知本協會,並提供以下相關資料,包括:商品名稱,製造商、販 售商(或購買地點)、購買 時間、照片2-3張(分別顯示商品外觀、產品標示或材質標示)、採用PVC等含氯塑膠的部位(商品本身或其包裝),還有您的稱呼與連繫電話,協會將在確認 無誤之後公布,並正式發函製造商企業主, 監督其改善。 如果手邊沒有工具不方便自行檢測 的朋友,亦可以將您所蒐集到的『可疑物品、包裝袋等』寄給協會,由我們來鑑定,但請註明購買時間、地點,並請保持包裝袋上的任何標示完整。 謝謝囉!請大家一起來改善我們的環境吧! |
||||
採取行動雖然PVC廣泛應用於各種產品,但大部分的產品都可找到技術 與市場均相當成熟的替代材質,而且一般這些替代材質對環境或使用者的危害均小於PVC,比如泛用塑膠中的PE、PP,即可取代大部分的PVC產品。更何 況,PVC製的許多產品,是不必要的,可完全避免使用的。因此,淘汰PVC是完全可行的。 以下,是你可以採取的行動:
更多資訊請見:/archive/Anti_PVC/pvc-index.htm |
||||
無限上綱經濟發展的噩夢政府一直說要拼經濟,人人也都說經濟最重要,而經濟表現似乎也成了衡量執政良宥最重要的指標,這大概是過去十年來台灣社會最明顯的寫照。諷刺的是,看看這 幾年的經濟成長,無論高與低,其實都反映不到民眾穩定性收入,卻不斷看到各種奢華的物質炫耀充斥耳目,資本家越來越強大,伴隨著社會上從事投機性投資致富 成為當道;而歷來的政府一直告訴我們,要有更高的經濟成長,那我們日子就會好過或是過得更好。然而,真的是該這樣解決台灣社會上經濟問題嗎?看看這一兩年 貧富差距激化現象的明朗化,似乎才讓整個社會開始意識到,發生在台灣的經濟、社會問題,也許未必是整體地錢賺得不夠多,而是財富分配不均的問題。 老實說,這是問題表相與真正問題核心有差距的典型之一,而更令人擔心的卻是,為了讓大家都賺到錢、過好日子要把經濟成長繼續衝高的命題,其實帶來了另一批問題。 經濟、社會與環境需求間的平衡是追求永續發展的關鍵,因此當一個社會可得投入的資源量固定時,轉一定量資源去照顧環境與社會時,直接結果便是很難衝高經濟 成長率,因為投入經濟的資源便相對減少了。這在已開發國家是一種很難規避的情形,除非犧牲投入環境與社會的資源,因為這些國家在經濟結構上再也無法回到高 成長期的開發中國家狀態。換言之,如果真的要均衡照顧經濟、社會與環境,以台灣現今實質已為已開發國家之情形,還要追求近乎當年成長期的經濟成長率,恐怕 就是緣木求魚,要不然就是只好再度犧牲應該投入在環境與社會的資源去換取高額經濟成長。 這種幾乎獨尊經濟成長,不顧社會及環境平衡需求的發展模式,近年來已經可以看出其所帶來的明顯惡果;其中最嚴重的莫過於將原本台灣就極度有限的土地、水資 源壓榨到竭盡,而其直接結果之一便是將農業生產環境、產業的照顧與農糧安全的維持犧牲掉,導致今日台灣糧食自給率降至32%左 右,放眼今後將是爭逐糧食與水資源的時代,試想那個可能有錢也未必買的到糧食的情形,這幾乎是自殺性的發展。附帶地,為了維持大量工業設施的水、電需求, 一方面把已經屆臨極限的水資源左支右絀地挪用,另一方面只好繼續擴大燃煤發電,跟在台灣這樣危險地質條件的地方用核電。 至於在社會面向,大量補貼、優惠流向資本家,而忽視建構有效的社會照顧網絡與社會基層基本生存條件的確保;而為了維持表面上的競爭力,卻忽視財富所得的分 配的不公平,一味把壓低成本的方向轉向勞工的薪資與應有福利,讓基層的經濟存活條件懸於資本家的利益,也把富者與資本家拱上了實質統治階級的寶座。 這些,在國家與社會的發展上都是不折不扣的噩夢,絕不該單純以民眾「仇富反商」來描述現今的情形。而看看企業與資本家們財產增長的幅度,對比社會上十幾年 來沒全面配合物價檢討過的薪資,根本分不清我們的社會是不是真的是經濟不好,還是分配出問題。再說,面對許多已開發國家年經濟成長率也不過2-3%,真希 望有人能告訴我們為什麼非得要達到6%不可,以致要繼續投資這麼多工業,犧牲這麼多環境與社會的需求,還是我們還在盲目追求那早已不復存在的,加工出口時 期高經濟成長的妄想。 水、糧食、能源與穩定、安全的社會是未來生存的關鍵,然而,它們卻在維持高年經濟成長的要求下成了犧牲品,個人真心希望,這個噩夢千萬別在我們來得及反應之前就成了真實世界裡的災難。 戴秀雄/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系助理教授 |
||||
核患當前 炒什麼房在投機客的炒作下,大台北地區的房價節節高升,進而引發民怨,使得政府不得不祭出包括奢侈稅在內的種種措施來抑制房價。雖然近來房價有所下跌,且跌幅不算小,但房價仍是高得嚇人;因為擁有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甚至是一座豪宅,仍是不少人心中 的想望。雖然經濟學說認為,人們會理智地根據所掌握的訊息採取行動,以達成本身最大利益,然而要在台北這種地方買房,卻是種超級瘋狂、短視的作為,不論就 經濟層面來說,或者就安全層面而言。或許經濟學並沒有錯,問題出在於一般大眾沒有掌握到完整的訊息,而做出了危險的決定。 近來日本大地震所引發的核災,已令許多人忽然驚覺,過去政府再三保證的核能安全,根本不 堪一擊。我國四座核能電廠的抗震係數甚至低於福島核電廠,萬一也來個千年大震而發生核災,大台北地區即可能會壟罩在高輻射劑量下,屆時即使如日本只疏散二 十公里範圍內的人口,根據原能會的統計,也牽連150萬人,而且這二十公里範圍內包括了大台北最重要的水源:翡翠水庫。 根據日本福島核災的經驗,在距離發生輻射外洩的核電廠二十公里處,曾經量測到高達每小時 330,000微西弗的輻射劑量,為背景輻射劑量的165萬倍,即使這些輻射來源均為半衰期僅為8天的碘131,也需要21個半衰期、接近半年時間才能回 復到背景值。雖然飲用水可以透過過濾來除去輻射汙染,但這半年難道不需洗澡?生活的不便、加上二十公里外的輻射劑量即使沒有165萬倍,也有百萬倍,屆時 即使政府不疏散,大台北地區也將人去樓空。若是釋放出的輻射粒子,含有半衰期長達30年的銫137或其他半衰期更長的放射線物質,那麼將造成更長期的影 響,現今的豪宅屆時將成為外觀良好、但實際上沒有人願意進住的危樓。 震災是天災、核災是人禍,雖然一在天、一在人,但什麼時候會發生,誰也不知道。萬一發 生,屆時所有在大台北置產的人,不論是自住或是投資,將損失慘重。人一生最重要的就是上天賜予我們活在地球上不到百年的時間,當眼看著許多人為著一個安身 立命之處,花了半百時光勞勞碌碌,結果可能一夕烏有,實令人感傷,因為這代表那段寶貴的人生時光變成完全無意義。如果他曾經好好為自己的理想、價值打拼 過,曾經好好活過,那麼即時生命因而喪失,心中也無所憾。但在現今社會裡,許多人卻因這偏頗的經濟社會制度,為了糊口飯吃而辛苦地過著自己也不太想過的生 活,只為著未來的某個美好願景而支撐著。這些人,在心理上,最承受不起這樣的風險。 大台北地區有六百多萬人,怎可忍受這樣的風險就存在我們周遭?其實台灣並沒有一個地方適合發展核能,而且我們有風、有太陽、也有潮流與海浪。天災難擋,但人禍可免,只要我們集體覺醒與行動,要求政府早日落實非核家園。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 |
||||
性別觀點看核電災變台灣的鄰國日本,伴隨地震和海嘯的天災引發最嚴重的核災事故,在媒體的報導中得知,其嚴重度不斷攀升,各國紛紛準備應變之道。台灣有些官員自認:台灣的核電廠設計設施比日本完善,所以,台灣核電廠是安全的──台灣官員沒有危機意識,才是讓神經敏銳的女性更加惶恐的原因。 看到日本人平時就有在做災難準備,碰 到大難來臨時,從容不迫,那種沈穩的表現,令世人佩服。要怎樣的訓練,才能有日本人的沈穩?日本的核災,全世界都開始檢視核能的安全,反對核能的聲音在全 世界發酵。在還沒有延燒到自己國家時,所做的工作只是預防;等到臨到面前,就要災難處理了。 我常想,如果發生核災事變,我能怎麼 辦?躲在家裡,不讓自己暴露在核災落塵中。手機和收音機要能收訊,以維持和外界的聯絡。我從沒受過防災、避災、逃災的訓練,我沒有當過兵,國軍應該有這種 訓練吧!我很想被訓練,但不知哪裡有這種訓練?這時候,我想女性和男性就有很大的不同感受,恨不身為男兒身,可以有機會接受訓練。 女性的應變技能,應該要加強。社區裡 的避難設施在哪裡,女人應該找找看,如果有些工具和機械要操作,大部分女人大概都不會。如果停電,機械車庫裡的車子也移不出來;如果移出來了,要把車子開 到哪裡才安全?會不會大塞車?車子根本沒辦法前進。女人對居家、社區、都市規劃,都應該仔細瞭解熟悉,以免要運用的時候,不知從何著手。如果身邊沒有幫 手,最起碼,自救的能力應該要具備。 日本的福島核能災害,已經蔓延到全球,當地核電廠的傷害,比原先估計要高出一萬倍,可見核能電廠安全的重要性。我們要不要核電的陰影籠罩,我們願意承受多大的災難風險,這是一種選擇。以前談核能災害,有人覺得誇張,但現在的實際案例,就在眼前,不得否認。 我們的教育裡,在核電廠的知識面,都是強調安全、便宜、乾淨,卻沒有教導核災發生時的嚴重性和自救之道。書本上的知識要轉化成應用面,操作演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政府卻怕造成恐慌,不願去加
強人民危機意識和訓練工作。不怕一萬,只怕萬一。我們生存的自然環境,是老天爺給我們的家園,我們知道要與環境共存,適應環境帶來的危機,歲歲年年的演
練,大家都有準備;但面對人為設施的核能電廠,我們不知要如何準備,意外發生時,孩子家人要如何應變?經過日本的核災事故後,台灣真該好好準備了;而最重
要的準備,就是趕快落實非核家園! 看守台灣協會監事/陳曼麗 |
||||
【看守台灣論壇】來自生活與風俗習慣的微粒風險因子台灣民眾不同暴露源下粒狀污染物之暴露及風險評估台灣住商混合的居住型態使得民眾周遭環境存在眾多污染源(寺廟、餐飲業、交通排放等),而特有的風俗習慣如烹調及拜香等,亦使得民眾常近距離接觸排放源,種種因素使得台灣民眾微粒污染物的暴露來源、途徑及情境較歐美國家複雜。 媽祖繞境、蜂炮等這些風俗習慣的起源或原始意涵,或許不曾遺忘,但不可否認地,其可能影響健康 的儀式卻於近年來因商業化而變本加厲;隨著經濟成長而增加的汽機車,雖為大家帶來便利,卻也造成空氣品質的惡化;台灣美食雖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卻也為廚 師、主婦及餐廳周遭居民帶來健康的風險。 4月27日(三)這一晚,我們邀請到任職於中研院、對台灣民眾於生活中各種不同情境下所受到的微粒污染及健康風險有廣泛研究的龍世俊副研究員,來為我們解說其研究成果,同時讓我們一起來反思我們的風俗習慣與生活方式。
要報名者請email至下列信箱:twwatch@ms31.hinet.net, 主旨請打:【我要參加看守台灣論壇】,並留下您的大名 與聯絡電話即可。> 主辦單位:看守台灣協會/台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 |
||||
第三屆「鄭福田生態文學獎」,開始徵文囉!由鄭福田文教基金會主辦,福田樹木保育基金會協辦的第三屆「鄭福田生態文學獎」十七日開始徵文,鄭福田文教基金會是為延續已故的茂迪公司(太陽能光電製造商)董事長鄭福田先生對環境的關心而成立的,該基金會為引領生態文學新思潮、啟發環境倫裡新觀念,而成立本文學獎。 本屆主題以「對台灣自然生態觀察,抒發對人文關懷的自然書寫」,計有散文、台語詩兩組,首獎一名最高十二萬元,為鼓勵校園學子也能共襄盛舉,特別規劃校園徵文組,主題為「山林與我」,活動總獎金共八十萬元,七月三十一日截止收件,預計在十月公告獲獎名單,請各界先進、同學踴躍參加。詳情請參閱 ->徵文簡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