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世界專論中譯本  B013(World Watch Paper  120)

淨損失:水產、工作機會和海洋環境

(Net Loss:Fish,Jobs,and the Marine Environment)

 Peter Weber 著(作者簡介郭金泉 譯(譯者簡介)(譯序

目錄    2000年6月1日 初版

面:15×21公分  ISBN:957-97677-1-8(平裝)  定價 :新台幣150元


 

淨損失:水產、工作機會和海洋環境

過去數十年政府以補貼政策鼓勵漁民購買較大的漁船以及開發更先進的漁撈技術,漁民現在擁有兩倍撈捕海洋漁獲的能力--但海洋撈捕量卻從1989年開始蕭條至今。世界15個主要漁場的漁獲量,13個已經減產;其中的4個,產量已下滑超過三十個百分點。

海洋幾乎已被撈捕到極限,除非漁業管理政策有所改變,不然漁獲量將會更進一步的下滑,數以百萬計的漁民將會失業。過多的漁民,海洋的無限制開放,已造成了超過十倍以上的船數需求量去捕捉既有限又可捕獲的漁獲。

衰退的漁獲,在過去幾十年間已經使全世界150~210萬的漁民,付出喪失超過十萬份工作機會的代價--當政府掙扎於彌補世界船隊容量和海洋極限的巨大落差時,這失業危機在未來十年將高達90%。 

世界上約有2000萬的人民,尤其是在沿岸及島嶼地區的人民,他們依靠漁業以及跟水產有關的產業維生。在全世界,魚類與其他海產物佔人類動物性蛋白質消費的16%--超過佔總蛋白質百分之5.6的豬肉與牛肉。雖然魚類曾經被認為是貧窮人家蛋白質之來源,但它已經變得昂貴,甚至對工業國家的消費者而言,一些曾在超級市場普遍的魚種已不再可以輕易得入手。

找出改變政策的意願是困難的。世界漁撈船隻過剩,不管是企業化漁船或是以社區為基礎的漁民,都將付出很高的代價。假如國家繼續偏好大規模產業風格的漁業,約有140~200萬小規模作業的漁民及他們的社區團體,是危在旦夕。

儘管如此,如果政府提供法律的架構,社區實行逐日的決策,成功的漁民管理將是可行的。沒有這個整合,海洋漁業將枯竭,不僅僅是魚類,還有它長期提供給社會的利益。


[目錄]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譯序]

回到出版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