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線種類/為何發生/防護措施

對輻射線的防護措施

1.對體外曝露的防護

對體外曝露的防護,下面三項為重要因素:

 .儘量遠離輻射性物質

輻射的強度與距離呈現反比的關係,輻射物質距離如果為2倍時,其強度便減1/4;如果距離為3倍時,其影響為1/9,也就是距離越遠影響愈小。

.儘可能阻隔輻射線

輻射線會被物質吸收遮蔽,雖然穿透力強的γ射線,在經過鋼筋水泥牆壁以後,殺傷力會大幅減弱。又對氣體形態或吸附在塵埃裡的核種彌漫時,一定要往氣密性較高的場所避難。屋內避難時參考【圖07】的關係圖,以減少瀰漫在空氣中的輻射性塵埃傷害。

【圖07】建築物對γ射線阻隔效果關係圖(愈往右防護效果愈好)

屋外  → 木造 → 磚造 → 木造房屋 → 磚造房屋 →  大型鋼筋
汽車內    房屋      房屋        的地下室      的地下室     水泥建築物
 

.縮短曝露在輻射污染環境中的時間

輻射曝露是有累積性的,因此應該儘可能縮短曝露的時間。萬一身體表面被污染時,儘可能迅速以大量清水與肥皂加以清洗(注意水溫不能過高,才能避免核種由張開的毛細孔進入體內)。

2.對體內曝露的防護

最重要的要切斷進入體內的來源,核種會從呼吸道、皮膚的外傷及食物的攝取三個途徑進入體內。

.對於口、鼻的呼吸防護措施,利用防毒面具最有效果,但是一般家庭不會購置備用,可以用現有的物品代替,這些物品對微粒子除去效率在【表30】,厚的棉織手帕折多層後放在口鼻上也會有效果。

【表30】對微粒子的除去效果(IAEA 1981年)

  

重疊數量

除去效果%

棉質手帕(乾)

棉質手帕(乾)

棉質手帕(溼)


棉質手帕(乾)

浴巾(乾)

浴巾(乾)

浴巾(溼)

衛生紙

16

8

1

1

2

1

1

3

94.2

88.9

62.6

27.5

85.1

73.9

70.2

91.4

.為防止從皮膚外傷的進入,儘可能不要讓皮膚露出,如果傷口已經被污染時,即刻以大量清水洗滌傷口。

.為防止核種經食物或飲用水的途徑進入體內,不要吃已經被污染的食物;不止是直接遭污染的食物,更要注意的是可能經由「食物鏈」而來的食物。萬一經由食物攝取碘131時,應迅速服用碘化鉀等碘製劑,讓身體新陳代謝的功能,儘早把上述物質排出體外(參考在事故中期需要採取的對策)。

.自然界的曝露線量
人類從宇宙間接受約30毫侖目的年劑量;由土地及建築物接受約150毫侖目的年劑量;又從日常食物裡微量的輻射性物質,劑量約20毫侖目。因此人在平時,平均年劑量約接受200毫侖目的自然輻射劑量。

另外由於醫療或職業的理由,額外接受輻射線的照射,針對多少的劑量是容許的範圍,一直是議論紛紛,但是應該儘量符合「合理抑低ALARA」的原則,也就是除非必要越少越好,醫療需要的劑量請參考【表31】。國際輻射防護委員(ICRP)對一般人的輻射劑量建議量︰除了自然輻射劑量之外的接受劑量,決定為 5 年內平均小於 0.1侖目(1990年標準),比之前的標準(70年內平均小於 0.1 侖目)更為嚴格。

【表31】一般X光醫學檢查病人所接受的輻射劑量

 

毫西弗

侖目

頭部

0.2毫西弗

0.02侖目

胸腔

0.9毫西弗

0.09侖目

胸部(前後相)

0.05毫西弗

0.005侖目

腹部

1.4毫西弗

0.14侖目

腰椎

2.2毫西弗

0.22侖目

骨盆

1.2毫西弗

0.12侖目

尿路攝影術

4.4毫西弗

0.44侖目

大腸鋇劑

7.7毫西弗

0.77侖目

小腸鋇劑

3.8毫西弗

0.38侖目

資料來源: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

.由食物鏈濃縮輻射劑量

輻射性物質會由所謂的「食物鏈」進行輻射劑量的濃縮,最終再進入人體內【圖08】,例如在湖水內的核種,附著在水藻裡面以濃縮的形態存在,被動物性微生物攝食後,再被小魚及甲殼類吃掉這類動物性微生物,大魚再吃小魚,鳥類再吃大魚,如此把輻射性物質更加濃縮,最終被人類食用。又依其他實例,排放在大氣中的輻射性物質沈降在地面並附著在牧草上,經牛羊吃後,最終再由人類食用這些動物的乳汁及屠體。如此,雖然是微量的輻射性物質,經「食物鏈」的過程濃縮以後,再被人類攝取消費,對於這個污染途徑需要充份的注意。

【圖08】經食物鏈濃縮輻射物質的過程

輻射性物質 → 湖海水 → 藻類 → 動物性 → 魚類 → 鳥類 → 人類

輻射性物質 → 草地 → 牛 → 牛乳 → 人類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