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PVC 行動 東西的故事系列 黑潮議訂書 反焚化爐運動
反PVC 行動

請按我

路旁的西瓜攤,老闆將紅紅的大西瓜,切成一半,鮮紅欲滴的西瓜,包上一層薄薄的保鮮膜,以招攬顧 客。那西瓜,安全嗎?

什麼是 PVC?
PVC在哪裡?

PVC的危害?
我們該怎麼辦?
<詳細按此>

東西的故事系列

請按我

【國家破產的故事】

政府預算又赤字,我們每年繳那麼多稅,到底都花到哪裡去?2011下半 年,美國民眾的「佔領華爾街」行動在全世界引起風潮,包括台灣在內的好幾個國家紛紛 有人出來「佔領X­X」,為的是向那1%的有錢人討公道;究竟是什麼樣的財政制度,讓99%人民的財富集中 到那1%的人手裡?為什麼我們繳的血汗錢最後好像都不見了?

《東西的故事》系列主講­人安妮帶大家抽絲剝繭,看看國家破產的背後,隱藏了什麼更 大的故事! <詳細按此>

請按我

【民主失竊的故事】

每逢選舉,大家看到的好像都是兩大政黨的廣告, 難道我們國家沒有其他小黨,為 什麼他們不花錢登廣告呢?這或許是因為,兩大政黨從企業得到資源較多,但是如果企業花大錢資助政黨競選,會不會讓政黨變成企業的打手,只替企業找好處,而 忘了為人民爭取美好的未來?

在美國,企業花大錢替特定政治人物打廣告的 現象遠比台 灣嚴重,但在2010年的一場訴訟案中,美國最高法院竟然判決企業有權無上限補助候選人競選,理由是:「企業和人一樣,受憲法保障其言論自由權。」企業真 的等於人嗎?企業追求的東西和人民一樣嗎?這項判決結果在美國引起爭議,《東西的故事》第二季,安妮要帶大家看看線性經濟背後的內幕,破壞環境的不只是設 計不良的經濟系統,還有岌岌可危的民主,到底怎麼一回事,台灣也會發生類似的問題嗎?且聽聽安妮怎麼說!
<詳細按此>

請按我

【電子產品的故事】

新手機才用了一年多,又要買新的了嗎?是為了搶 買最新推出的型號,還是你的手 機已經故障連連,要維修比買新的還貴?不論是以上何者,都是被人刻意設計的產品淘汰過程;為了讓人們維持消費,好讓製造商的收入源源不絕,現今許多產品都 遭到「計劃過時」(planned obsolescence),也就是故意設計成既不耐用、又不耐修,而且難以升級。要不然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推出外觀、功能都只有些微差距的新型機種,讓 我們傻傻地追著「流行」跑。

 在「電子產品的故事」中,安妮抽絲 剝繭地探討這種「故 意設計來丟掉的產品」,從生產到廢棄分別會產生什麼問題,如果我們把玩新 "iPhone" 、"iPod" 、"iPad" 的同時,不希望這些東西在中國、非洲造成毒物污染威脅,甚至在台灣毒害勞工和孩子們,就一起來聽安妮說故事,並加入她的行動吧!<詳細按此>

請按我

【化妝品的故事】

你擦口紅嗎?你塗防曬油嗎?甚至,你洗澡會用洗髮精和沐浴乳嗎?拿起每 個瓶瓶罐罐,仔細去看背後貼的內容物成分,卻發現除了「水」和「香料」之外,一概都是看不懂的化學物質。

如果你曾經懷疑,我們每天使用的這些清潔護理用品 和化妝品到底都裝了什麼,趕快來聽聽「化妝品的故事」! 1950年代起,大家都相信「化學會帶來更美好的生活」,卻沒有想到「化學也可能傷害我們的身體和環境」。這些清潔劑和化妝品添加的物質,會不會有慢性的 毒性?會不會干擾孩子們的荷爾蒙?用水沖走之後,又會不會污染水源和土壤呢?化妝品公司大多聲稱這些化學物質即使有害,含量也極低,卻未考慮多種產品交互 使用下的累積效果;再說,難道非得使用這些化學物質,我們才能乾淨又漂亮?這麼多疑問,就聽安妮娓娓道來吧!<詳細按此>

請按我

【瓶裝水的故事】

天氣好熱,進便利商店去買瓶20塊的瓶裝水吧?出外踏青,渴了就向路邊攤販買罐水,多方便啊!只是你知道嗎?這瓶20元的瓶裝水事實上 比汽油還貴,從生產 到廢棄都會造成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嚴重危害,而我們自以為丟到回收桶就解決的塑膠瓶,其實已經成為弱勢國家擺脫不了的垃圾夢魘。

「多喝水多健康」,但是如果 多喝的是瓶裝水,這句話你可要三思! 1980年代飲料的銷售量成長趨緩,企業為了不停從大眾手中獲取暴利,竟然想出瓶裝水這種產品。喝乾淨的水難道不是人權嗎?為什麼人權必須用錢來買呢?環 保鬥士安妮‧雷納德和SOS影片小組再度出擊,揭發「瓶裝水不如自來水」的真相,讓大家明白與其多花冤枉錢,不如呼籲政府好好為自來水把關,才是長久之 計。<詳細按此>

請按我

【碳交易的故事】

繼 「東西的故事」之後,曾獲選為時代雜誌環保英雄的Annie Leonard團隊又推出「碳交易的故事」,告訴你為何二氧化碳的「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Cap & Trade),不能真正解決全球暖化危機,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

政 府核配給大型污染源的免費碳權、虛假不實的碳抵減,這由能源交易商與華爾街金融業者搞出 來的制度正在浪費人類處理氣候危機所需的寶貴資源 ,與時間...
<詳細按此>

要看影片請按我

【東西的故事】

全球金融風暴強烈來襲,各 國經濟陷入嚴重衰退。面對這個自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竣的經濟不景氣,政府倉促提出因應對策,要發放829億的消費券鼓勵消費,更提出 4,000億的振興經濟特別遇算案。值此街頭巷尾熱烈討論要如何使用消費卷之際,我們可曾想過,我們的日常消費,帶來了什麼衝擊?政府要振興的經濟,如果 仍是過往的「舊經濟」,那人類是否還有未來? 就讓我們從我們所買的東西,它們的一生,來思考我們所需要的,究竟是什麼經濟?我們所想要的,究竟是什麼樣的未來?請來看看這部已經有數百萬人點閱的影 片:「東西的故事」(Story of Stuff),讓美國環保人士安妮‧雷納德(Annie Leonard)來告訴我們事實的真相吧。< 詳細按此>

黑潮議訂書

在電影「明天過後」中,將氣候變遷的議題,以戲劇性的方式來呈現。氣候 變遷的危機並不是好萊塢創造出來的科幻情節,其實已經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環境危機。隨著地球溫度的不斷暖化,很多科學家都十分憂心,他們擔心目前溫室效應 若一直惡化下去,恐怕會造成一場大規模氣候變遷的災難。世界各國更因此簽定了京都議定書,希望透過國際間的共同約束,來試圖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 放,以避免這一場浩劫。

科技一方面帶來了便利,但卻也產生了環境問題,全球暖化就是其中之一。近一世紀 以來,由於科學技術的大幅躍進,卻未有預警的節制手段, 人為活動在沒有管制 的情況下,密集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造成極端氣候的發生愈來愈頻繁,且強度愈來愈大。溫室氣體不但已造成全球平均氣溫在過去百年來上升0.6℃,更讓台 灣在最近幾年來飽受乾旱與豪大雨的輪流襲擊。

面對自地球誕生以來,第一次因為人為活動所導致的氣候變遷,我們不能再消極 以對,墨守成規,隨波逐流。許多有識之士也都認為,唯有透過 國際的共同行動,一 起來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才能緩和這種可能會危及人類生存的威脅。這也是京都議定書裡所強調的,各國應負起不同程度的共同責任。<詳細按此>

反焚化爐運動

在自然生態系,沒有所謂的垃圾。每一種生物的排泄物都是某種生物的食 物,一個自然完美的循環。然而現代人不成熟的科技,創造了許多物質,無法自然回歸土壤,比如塑膠;於是,自以為聰明的人類,以為將這些垃圾燒掉或埋掉,眼 不見為淨,就沒問題了。

然而,現代科技使用了許多不當的化學物質,是無法被燒掉的,比如說有毒重金屬, 如鉛、汞、鎘、砷;另外讓各種化學物質混合,在高溫 下燃燒反應,卻又製造了許多原本不存在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比如說戴奧辛、呋喃、與多氯聯苯。這些毒性物質,不是從焚化爐的煙囪排掉,就是濃縮於焚化爐灰 渣(底灰與飛灰)裡。這些底灰與飛灰,通常被送到掩埋場中,不管先前有沒有經過處理,在長年累月的日曬雨淋,其內的毒物終究會滲出,從而污染土壤與地下 水。然後,不管是從焚化爐煙囪出來的、或者焚化灰渣滲出的毒性物質,終將透過食物鏈,危害生態與人類的健康。<詳細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