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段落

國家破產了?錢花在哪裡?四種補貼重新分配預算

▄注意:本註釋中所有網址之最後瀏覽日期為2011年10月28日。

【國家破產了?】

  1. 繳稅是為了達成全國均有共識的重要建設而付出金錢,如:公共安全、教育、可靠的基礎設施,以及一系列自然環境、醫療保健與社會保障制度。賦稅使我們得以回饋社會所提供之各項設施,舉凡學校、公園、產品安全檢測,以至最先進的科學和革新等,只要人民有繳稅就能持續進行,繼續裨益下一代。我們努力賺錢繳稅,也是為了投資未來,讓子孫生活更好。就像鼓吹繳稅的網站「我愛繳稅」(I [heart] Taxes: http://ihearttaxes.org/)解釋的:「有了稅金就能做大事。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怎麼可能同時救助孩子、搭建橋樑、撲滅火災?但美國的納稅人天天都在做這些事。繳稅就像成為超級英雄,你的錢會為很多事盡一份心力,包括資助貧困孩子食物、長者的醫藥費,購買公共消防器材等,還能維持街道安全和空氣清淨。」繳納稅金可能還會讓人更快樂。2011年九月一項由心理科學協會(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提出的研究,提出幸福與累進式稅率之間的關聯。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的心理學家大石繁宏(Shigehiro Oish)也指出,「納稅比例越能依所得額累進,人民就越幸福。」(http://www.psychologicalscience.org/index.php/news/releases/a-moreprogressive-tax-system-makes-people-happier.html)
    Sally Kohn也解釋:「去年,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指出,丹麥、芬蘭、荷蘭國民要繳的稅額雖是全世界最高,他們卻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一群人。繳稅不只幫助貧戶,也有助於創造共享的繁榮,還能維持中產階級的繁盛。」(http://www.huffingtonpost.com/sally-kohn/the-super-rich-want-you-t_b_537210.html)讓我們一起投入,分享成果、提升幸福指數,為所有人建設更美好的未來!
  2. 環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主要維護人類以及環境的健康,這兩者都是非常重要的目標。1970年代,尼克森總統號召設立美國環保署,當時有一系列有毒廢棄物引發的災害,例如俄亥俄州的凱霍加河(Cuyahoga River)受到嚴重污染,甚至因此起火燃燒,拖垮了整體水質。環保署努力確保工廠不會在水源排放毒物,維持空氣清新、使民眾呼吸無虞,還要保證河水夠乾淨,水裡竄起的是魚隻而不是火苗。環保署提供各種至關重要的服務,就是為了維護環境的健康,服務內容包括做科學研究,教育社會大眾環境議題,以及與企業和公益團體合作,加強環境健康與安全,並確保嚴格實施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想知道更多環境保護局為美國做的事嗎?請參考http://www.thankyouepa.com。
  3. 先不管那些怒斥政府對有錢人課稅過重的言論,現今少數超級富豪和大企業實際上享有空前低稅率和過份的稅收減免。由於這些「優惠」實在太誇張,美國2010年的情況是,100位最高薪的公司首席執行長中,就有25位拿回家的薪水比整個公司繳給政府的企業所得稅還多!(詳細請見美國智庫「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2011年九月的報告)《太超過:公司避稅的錢變成獎金進了總裁口袋》(Executive Excess: The Massive CEO Rewards for Tax Dodging),網址是:http://www.ips-dc.org/reports/executive_excess_2011_the_massive_ceo_rewards_for_tax_dodging/)
    要瞭解「達成累進與公平稅率」這項任務的必要性和機會所在,請見Chuck Collin《終結布希減稅政策的五大原因》(5 Reasons to Let the Bush Tax Cuts Expire: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chuck-collins/five-reasons-tolet-the-b_b_719054.html),近來該作者也開始關注歐巴馬稅制改革計畫的「巴菲特原則」(Buffet Rule: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chuck-collins/buffett-rule_b_971870.html)。若您屬於賺最多錢的族群,卻仍願意公平繳稅,那真的非常感謝您!也歡迎您加入「商業領袖和高收入人群組織」(Wealth for the Common Good),與其他高收入者一起支持公平的稅收政策(www.wealthforcommongood.org),或者您也可以考慮響應「愛國富豪團運動」(Patriotic Millionaires campaign: www.patrioticmillionaires.org)。若您不屬於少數富人的一份子,仍想為促進公平稅收政策貢獻一份力,請到扣除高收入者的「一般民眾陣線」(The Other 98%)網站瀏覽相關資訊(www.other98.com)。
  4. 光是在2012財政年度內,聯邦政府就能支出超過3.7兆美元。如果你想知道這筆鉅款到底從哪來,以及政府又是怎麼花這些錢,可以參考「國家重點工程」(National Priorities Project)列出的聯邦預算(http://nationalpriorities.org/resources/federal-budget-101/)。更多參考資訊請見該網站上《人民的聯邦預算指南》(A People’s Guide to The Federal Budget),此篇提供了詳實的介紹,概覽聯邦預算各細目與編預算的過程(http://nationalpriorities.org/en/resources/federal-budget-101/peoples-guide/)。

故事段落

國家破產了?錢花在哪裡?四種補貼重新分配預算

【錢花在哪裡?】

  1. 請見詳細美國軍事開支:http://nationalpriorities.org/publications/2011/end-year-militaryspending-wrap-up/
  2. 透過國家重點工程(NPP)架的「權衡網」(Trade Offs: http://nationalpriorities.org/tools/tradeoffs/),我們得以直接比較各項聯邦預算的支出是否合理。您是否好奇,我們可以省下多少投注在核能發電或軍備上的稅,轉而提供大學獎學金、補助家戶再生能源、以及聘任小學教師?雖然網站本身並沒有考量到整體社會所有可能投資的面向,但卻提醒我們應質疑大而無當的軍事預算,權衡該以其他哪些面向加以取代。正如許多人所說,我們有權選擇是要戰爭導致經濟緊縮,或是維持社會和平而繁榮。您認為自己的稅金應該支持哪一方呢?
  3. 美國產生遠比其他國家還多的碳排放量和都市固體廢棄物(也就是垃圾),人口不過佔了全球的5%,卻產生了全球各兩成的溫室氣體與廢棄物。若想知道這些溫室氣體的來源,請參照這份由美國環保署表列的清單(非常感謝環保署所做的一切!):http://epa.gov/climatechange/emissions/usinventoryreport.html。雖然近來中國的總排放量超越了美國,但其中很大一部份的碳排放量來自製造外銷產品,而中國最大的出口國正是美國!於是就有強力的論點指出,中國部分碳排放量實際上應該屬於其他進口中國產品的國家——這值得深思。另外,若想更瞭解美國廢棄物的來源,也可參考環保署報告(http://www.epa.gov/osw/nonhaz/municipal/msw99.htm)。根據這份報告,2009年美國人製造了2億4,300萬噸的都市固體廢棄物(http://www.epa.gov/osw/nonhaz/municipal/),還有醫療廢棄物、建築與拆除廢料、有害廢棄物和其他廢棄物。

故事段落

國家破產了?錢花在哪裡?四種補貼重新分配預算

【四種補貼】

  1. 補貼就是社會透過政府,用各種方式幫助人、公司行號或經濟部門。補貼已經成為公共政策中的重要工具,且具有多種形式。補貼種類多變,「補貼」一詞確切的定義自然也相當多元。
    美國國家審計總署(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GAO)定義補貼如下:「一般指由聯邦政府提供一筆金錢或利益,使受惠者獲得的利潤超過成本。提供補貼原先是為了支持企業營運或活動進行,補貼形式也可能為(1)稅法中規定的特定稅金支出,以及(2)提供比市場價值低廉的貸款、商品和服務,包含利息補貼。」(摘自美國國家審計總署之《美國聯邦預算相關詞彙》,2005年:http://www.gao.gov/new.items/d05734sp.pdf)
    補貼的另外一個定義來自Norman Myers和Jennifer Kent的著作《恐龍補貼:稅金如何削弱環境與經濟》(Perverse Subsidies: How Tax Dollars Undercut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Economy)。兩位作者歸結數份資料來源,提出補貼的定義為:「一種資助形式,由政府出面資助經濟部門(或機構、企業及個人),通常是為了推動裨益整體經濟與社會的活動。事實上,這是政府之所以存在的一項重要功能,也就是要避免市場自由造成分配不均(也就是經濟學家說的「低於社會適度(socially optimal)」)。補貼可以用金錢給付或其他轉帳方式來提供,或者透過減輕機會成本的方式來幫助受惠方。」(Kent和Myers,2001年:Island Press,p.5)
    我們相信政府的關鍵角色就是要支持健全公平的經濟活動,而補貼對達成這個目標很重要。而且事實上,各式各樣的補貼能使經濟和環境變得更加健康安全、符合大眾的需求。然而也不是所有的補貼都能盡如人意。補貼如果對經濟和環境皆造成負面影響,則稱為「恐龍補貼」(perverse subsidies,或譯不正當補貼)。建議可參考Myers和Kent所著之《恐龍補貼》,以一步步瞭解不正當補貼的細節。有鑑於此,我們認為應優先將這些不正當補貼轉用在兼顧環境與經濟的活動上。綠剪刀組織(Green Scissors)的報告則主張應刪減浪費資源以及危害環境的開支,是另一筆很好的參考資料。若想參閱2011年的報告,請下載:http://greenscissors.com/wp-content/uploads/2011/08/Green_Scissors_2011.pdf
    其他補貼相關的資訊還有「補貼全覽」(Subsidy Scope;http://subsidyscope.org/)和「全球補貼追蹤計畫」(Global Subsidies Initiative;http://www.globalsubsidies.org/)。欲知特定補貼項目內容,請拜訪本影片諮詢的專家學者的官方網站,此部分表列在www.storyofbroke.org。
  2. 農業補貼非常複雜,而且在許多面向上,和我們在本影片中提到的其他補貼種類都不同。有些農業補貼令人滿意,例如保護農民度過乾旱、抵擋有害生物的補貼,但有些農業補貼反而會造成破壞、產生諸多問題,如迫使農民持續以賤價出售農產品、鼓勵會破壞環境的農法,甚至剝削鄰國的農民,導致數千名農民被迫離開家園,集體移居他鄉。不過請放心,我們並不是要反對所有的農業補貼。我們支持的補貼,必須能夠達成環境健康、維持永續與公平。我們希望農業補貼能確保農民所得價格公平(尤其是家庭式小農),鼓勵對農民與環境兩全的良好農法,優先種植營養價值高的作物,以及尊重他國務農者。
    想知道更多農業補貼的相關訊息,請參考協助指導本影片的組織所提供之完善資料:
    • 環境工作小組(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 www.ewg.org
    • 農業與貿易政策機構(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 www.iatp.org
    • 全國家庭小農聯盟(National Family Farm Coalition)– www.nffc.net
    • 地球有限資源研究所(Small Planet Institute)– www.smallplanet.org
  3. 這是真的!美國人民確實常買單清理私有產業造成的有毒廢棄物場址,可參考美國國家審計總署在2005年發表的簡報:「環保署應確保污染責任方盡到清理的義務」,(http://www.gao.gov/highlights/d05658high.pdf)。(欲瞭解更多由超級基金(Superfund program)出資整治有毒廢棄物場址的相關資訊,請見註釋22。)另外,動物糞便表面上雖不如有毒廢棄物麻煩,但由於巨大農場(mega-farm)產生的糞便數量太多,事實上卻會嚴重傷害土地、地下水與氣候(http://www.sustainabletable.org/issues/waste/)。美國納稅人往往必須花錢處理工廠式農場的糞便問題,好比說北印第安那州的養豬場,該處歇業後扔下累積450萬加侖豬排泄物的糞塘不管,最後納稅人花了40萬美元清除和處理那些排泄物,參考《印第安那納稅人付費清理廢棄糞塘》,由John Laumer於Treehugger.com發表(www.treehugger.com/files/2009/05/indiana-taxpayers-clean-up-abandonedmanure-lagoon.php)。這與一般人認知的污染者付費原則(Polluter Pays principle)相衝,污染者付費是環保法與一般行為準則的依據,強調造成污染的一方應出資負責清除。
  4. 沃爾瑪商場從大眾口袋裡拿到的可不只是免費馬路,根據「監督沃爾瑪補貼聯盟」(Wal-Mart SubsidyWatch: http://www.walmartsubsidywatch.org/):「沃爾瑪得以在美國境內快速擴張,就是因為這間企業使用了大量的公帑。這全都來自州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讓步,包括減稅超過12億、使其免費得到土地、協助其基礎建設、發放低成本融資及乾脆直接贈款等決策。再加上沃爾瑪不提供員工健康保險,員工只好尋求公共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的協助,等同於納稅人間接贊助沃爾瑪員工的醫療費用。」
  5. 焚化爐可憎之處,可參考全球焚化爐替代方案聯盟(Global Alliance for Incinerator Alternatives, GAIA: http://no-burn.org/section.php?id=84)。焚化爐除了產生污染與浪費資源,藉由焚燒垃圾產生的髒能源比乾淨能源更加昂貴。詳細資訊請見全球焚化爐替代方案聯盟的完善報告《最新一份美國政府報告指出:焚化爐是最昂貴的發電方式》(New US Government Report Finds Incineration the Most Expensive Form of Power Generation: www.no-burn.org/communities-stop-polluting-waste-burners-promote-zero-waste)。焚化爐本身並無經濟能力,相關公司長久以來不斷爭取公款,往往聲稱焚燒垃圾產生的能源是「綠」能源,對改善氣候有所幫助,因此也應該在本公款補助項目上分得一杯羹。再提到歐盟,請參考GAIA的另一份報告《歐盟如何燒掉氣候》(When the EU Wastes the Climate: http://www.no-burn.org/downloads/GAIA_When_EU_Waste_the_Climate.pdf),內容探討歐盟補貼焚化爐的「焚燒能源」,究竟會如何使氣候更加惡化。另外,也請參考Vilella和Simon的《歐盟在廢棄物管理上持雙重標準》(EU Double Standards on Waste Management: http://www.no-burn.org/eu-doublestandards-on-waste-management)。
  6. 國際石油變革組織(Oil Change International)為一非營利組織,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該組織負責追蹤政府發放給石油工業的補貼,是其「油政分離」計畫中的一部份。這裡提供一份國際石油變革組織針對化石燃料補貼的總覽(http://priceofoil.org/fossil-fuel-subsidies/),以及一份實用的石油補貼內容概要說明書(http://priceofoil.org/wp-content/uploads/2011/05/FIN.OCI-Fact-Sheet-Subsidy-Removal-05-04-111.pdf)。另外一個很棒的資料,則是該組織的《石油公司補貼之五大迷思》(Top 5 Myths About Subsidies to Oil Companies:http://priceofoil.org/2011/05/14/top-5-myths-about-subsidies-to-oil-companies/)。
  7. 為何我們在各石油公司賺進破天荒的大錢時,還要給他們錢?請參考以下文章:http://abcnews.go.com/Business/highgasprices-record-profits-big-oil/story?id=13447922; http://www.nytimes.com/2011/02/01/business/01oil.html
  8. 根據國際石油變革組織估計,「美國聯邦政府光是對國內石油與天然氣工業的補貼(不包括煤炭),每年少說40億,最高甚至多達410億。」(請見於2011年3月9日由Mark Clayton執筆的《預算鷹派:美國有必要一年給石油天然氣公司410億?》,原文刊登於基督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可於此下載:http://www.csmonitor.com/USA/Politics/2011/0309/Budget-hawks-Does-US-need-to-givegas-and-oil-companies-41-billion-a-year)環境法律協會提出一綜合研究,評估美國政府自2002年到2008年的能源補貼,發現該期間聯邦對化石燃料的補貼就累計725億,基本上每年補貼超過100億。如同國際石油變革組織所述,「無論數字大小,人民特地花錢補貼這些根基穩固、收益卓著的企業,顯得十分荒謬可笑。」(http://priceofoil.org/fossil-fuelsubsidies/)
  9. 16 2010年,關注環境與安全議題的組織負責人向美國參議院撥款委員會(US Senate Appropriations Committee)遞出連署信,表達他們對補貼興建核反應爐的關切(http://www.psr.org/congress-administration/ltr-fy2011-senate-approps.pdf),信中主要反對2011預算案中額外增加的250億核能擔保貸款(http://www.psr.org/congress-administration/letter-tochairman-obey-on.pdf)。也請參閱2007年憂思科學家聯盟所撰之《核能擔保貸款:納稅人捐錢紓困又一樁?》(http://www.nirs.org/neconomics/nuclearloanguaranteesucs.pdf)。我們認為核能的經濟效益是謬論,甚至從根本反對使用核能發電,原因請見美國非營利組織「公眾」(Public Citizen)所撰之《僅陳述事實:檢視核能的五大致命缺陷》(Just the Facts: A Look at the Five Fatal Flaws of Nuclear Power -http://www.citizen.org/cmep/article_redirect.cfm?ID=13447)。
  10. 不是在開玩笑,到現在我們依然遵行著1872年制訂的許可證費用。意思就是說,採礦業者可以不繳權利金給納稅者,就在公共土地上開採金、銀、鈾礦,不像開採煤礦、石油或天然氣的公司還要付這筆錢。而且採礦公司可以用每英畝不到五美元的價格,標下含有珍貴礦脈的公共土地。根據《改革1872年的礦業法:視而不見終需付出代價,皮尤信託基金會提出採礦應負相對責任》(Reforming the US Hardrock Mining Law of 1872: the Price of Inaction, Pew Campaign for responsible Mining: http://www.pewtrusts.org/uploadedFiles/wwwpewtrustsorg/Reports/ Wilderness_ protection/cost_of_inaction.pdf),為了給礦業者這些好處,國家每年估計損失1億6,000萬稅收,這筆錢原本可以拿來建設更美好的未來,沒有就算了,我們常常還要額外花錢善後採礦造成的破壞。要清理一個廢棄的礦場,需花費320億到720億不等。請參考1993年J. Lyon. T. Hilliard和T. Bethell在礦業政策中心(Minerals Policy Center)發表的《鍍金代價:論廢棄礦場造成的環境破壞及美國人應採取哪些行動》(http://www.earthworksaction.org/pubs/Burden%20of%20Gilt.pdf)。歡迎您在仔細看過1872年的礦業法後,加入礦業改革組織「服務地球」的改革礦業法運動(Earthworks’ Mining Reform Campaign):http://www.earthworksaction.org/1872.cfm。
  11. 「外部成本是否屬於一般補貼目前尚有爭議,不過近來經濟學家傾向認為,這些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業對社會總體造成的無償成本,因此也能視為一種補貼。」(引自Myers和Kent於2001年出版的《恐龍補貼》(Perverse Subsidies))要確切計算恐龍經濟對社會施加的外部成本恐怕不可能,即使如此,一些分析師仍然企圖要估算片面的數字。1996年,一份美國企業對社會的外部無償成本估價表(內含項目如危險交通工具及有害產物如香煙、環境污染等)指出,每年這些成本至少達到2.6兆,或等同於企業本身賺取私利的五倍。(引自R. Estes所撰之《專制的損益表:企業如何逼好人使壞》(The Tyranny of the Bottom Line: Why Corporations Make Good People do Bad Things),1996年由Berret-Koehler出版,2001年Myers和Kent於第187頁加以引用)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經濟學計畫(The Economics of Ecosystems and Biodiversity Project; TEEB)也計算了喪失生物多樣性要付出的經濟代價,發現全球光是濫伐森林每年就會損失兩兆到五兆不等(http://news.bbc.co.uk/2/hi/7662565.stm)。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和聯合國糧農署(FAO)則預估,破壞性捕魚作業比起較為永續的捕魚法,會讓全球遠洋漁夫的收入每年減少5,000萬。(世界銀行與FAO,2009年;引自TEEB於2010年出版之《使自然經濟成為主流:TEED的綜合方法、諮商與建議》,請見http://www.teebweb.org/LinkClick.aspx?fileticket=bYhDohL_TuM%3d&tabid=1278&mid=2357)
    雖然我們無法估計出確切的外部成本數字,但是我們很清楚社會和政府會以多種方式補貼企業,讓企業老闆獲利更高,卻把與企業相關的環境和社會成本轉移到其他社會環節上。外部成本使受影響的社區增加不公義的負擔,更使市場價值偏斜,造成某些經濟活動看似成本不高,實際上卻不然。你想想,怎麼可能有件棉T恤,用了土耳其或澳洲生產的棉花,在中國縫製,背負著製造過程中使用的殺蟲劑、水和運送過程中消耗的汽油,在美國某些衣服店的售價竟然還能低於1美元?這中間一定省略了某些成本。

故事段落

國家破產了?錢花在哪裡?四種補貼重新分配預算

【重新分配預算】

  1. 《反對取消補貼石油業者的參議員收到的石油政治獻金多五倍》由Steve Kretzman撰寫,引自國際石油變革組織2011年5月17日的出版品,http://priceofoil.org/2011/05/17/senators-opposing-end-of-oil-subsidiesreceived-five-times-more-in-big-oil-campaign-cash/。想知道當前國內民選官員到底收了化石燃料業者多少錢,請造訪「來自骯髒能源的政治獻金」(Dirty Energy Money)網站:http://dirtyenergymoney.com/。
  2. 雖然影片此處說的是100億的石油及天然氣補貼,但是據估計,該補貼的總金額一年應為40億到410億不等(http://www.csmonitor.com/USA/Politics/2011/0309/Budget-hawks- Does-US-need-to-give-gas-and-oil-companies-41-billiona-year),金額大小取決於哪些補貼項目納入計算。舉例來說,若軍事開支是為了確保我們的石油來源,是否應該納為對石油製造業有利的補貼?而建造全國高速公路系統的花費,比起興建一般大眾運輸的費用,是否更像石油製造與銷售業的補貼?無論怎麼算,能源補貼大體上偏好幫助運作成熟、發展完善、高利潤卻也高污染的化石燃料業者,而不重視較環保、尚未成熟的再生能源。(環境法律協會,《估算美國政府2002-2008年支出的能源補貼》,參見http://www.eli.org/Program_Areas/innovation_governance_energy.cfm)這些不合理的優先順序應予以修改。
  3. 計算自國家重點工程權衡網(National Priorities Project Trade Off Website)上的數據:http://nationalpriorities.org/tools/tradeoffs/
  4. 1970年代美國發生了一系列毒物大災難,包括紐約的愛渠(Love Canal)和密蘇里州的時報海灘(Times Beach)等,促使政府發起「超級基金計畫」(Superfund program),以鑑定、調查與確保能有效清理不用的有害廢棄物場址。一般可用「超級基金」概稱這個計畫,不過超級基金原本指的是1980年訂定的「綜合環境反應、賠償暨責任法」(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Response, Compensation and Liability Act,又稱超級基金法案)。(http://www.epa.gov/superfund/policy/cercla.htm)符合計畫定義的有毒場址會被列入國家優先整治表(National Priorities List; 或簡稱NPL: http://www.epa.gov/superfund/sites/npl/index.htm)。您若住在美國,可點閱環保署的網頁,查詢您住家附近的超級基金場址:http://www.epa.gov/superfund/sites/index.htm。
    超級基金的設計目的,是要賦予環保署權力,以強制污染責任人負起清理污染場址的責任,或者清償由環保署代行清理的成本;也就是要讓環保署可以儘快開始清理這些滲漏有毒物質的場址,事後再向污染者求償,而不是花大把時間和始作俑者吵架,反而把急需處理的污染問題晾在一旁。這項構想雖然立意良好,事實上卻成效不彰。污染場址往往在國家優先整治表上等待多年,才能真正開始清理工程。而環保署往往耗費數年都無法釐清、進而強制污染者出錢清理,導致常常必須先挪用公款,為造成污染的企業大頭收拾爛攤子。每次聽到有政客四處遊說要讓環保署關門大吉,我總會想到超級基金。若環保署真的關了,全國各社區中上百個無人聞問的污染場址該怎麼辦呢?超級基金和環保署不是該解散,而是該增能才對。
  5. 根據近來研究,超級基金中的大型污染場址共有142個,光是要清理其中一個,平均就要花費1億4,000萬美金,也就是說全部的清理費用累計幾近200億。(環境政策與技術國家諮詢委員會超級基金小組委員會最終報告書,2004年4月;Katherine N. Probst與David M. Konisky合著之《超級基金的未來:代價為何?》(Superfund’s Future: What Will It Cost?),2001年由未來資源機構(Resources for the Future)出版,資料引自http://www.gao.gov/new.items/d05658.pdf)儘管清理超級基金場址不全是由民眾買單,主要的費用往往由公款而來。(http://www.gao.gov/new.items/d05658.pdf)
  6. 綠色化學(Green Chemistry)是應用於材料和產品研發的學門,是十分令人振奮的新科學方法。使用有害化合物不僅要費心防治其汙染,事後尚須清理殘餘的有毒廢料;相較之下,綠色化學致力於研發安全的新材料,即便釋出到環境也不會如有害化合物般造成危害。華納巴克綠色化學協會(Warner Babcock Institute for Green Chemistry)指出,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的科技才算是綠色化學:一、必須比現有的其他科技對環境更無害;二、必須比現有的其他科技更符合經濟效益;以及三、必須與現有的其他科技效益相當或加以超越。(http://www.warnerbabcock.com/green_chemistry/about_green_chemistry.asp)
    綠色化學為環境和經濟均帶來巨大的契機,政府正該予以補助,以建立健全的經濟。華納巴克綠色化學協會認為:「綠色化學能提供不可多得的機會,使各產業得以成長、彼此良性競爭。」而這是因為當前永續科技十分欠缺:我們估計現有科技只有10%對環境無害;另外有25%較易加以改良。剩下65%對環境無害的科技則壓根還沒發明出來呢!綠色化學也能節省成本:在把有害物質從材料及製造過程中淘汰後,就能免掉所有和有害物質相關的花費,諸如操作、運送、廢棄處置以及符合法規要求所需的相關費用。(http://www.warnerbabcock.com/green_chemistry/about_green_chemistry.asp)
    若需額外詳細資訊,請至美國環保署的綠色化學網頁http://www.epa.gov/gcc/pubs/about_gc.html,或至http://www.warnerbabcock.com/green_chemistry/12_principles.asp閱讀綠色化學十二原則。
  7. 引自J. Heintz與R. Pollin所著之《美國綠色化學產業的經濟效益:復興製造業不必犧牲健康與環境》(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a Green Chemical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Renewing Manufacturing Jobs While Protecting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美國麻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政治經濟研究所,藍綠聯盟委託研究,2011年,29到30頁。)
  8. 零廢棄政策指的是從源頭到末端處理廢棄物的一套方法,遠不止於做好回收。零廢棄政策涵蓋範圍廣大,包含經濟體系各階段減少廢棄物的政策、科技、系統與行為,尤其重視設計階段的源頭減廢。藉由重新設計更耐用、可維修、可回收的產品,我們就得以從根本減少廢棄物的量。生產者延伸責任、基礎設施再利用、堆肥與回收也都是零廢棄政策的一部份。欲知更多資訊,請至http://www.zerowaste.org/和http://www.ecocycle.org/zerowaste/。
  9. 引自泰勒斯研究所(Tellus Institute)與健全資源管理集團(Sound Resource Management)共同撰寫之《工作更多,污染更少:發展美國回收經濟》(More Jobs, Less Pollution: Growing the Recycling Economy in the US),2011年,可於www.recyclingworkscampaign.org查看全文。貨運聯盟(Teamsters)更認為,此研究詳實呈現回收可能創造工作的契機。(請見:http://www.teamster.org/content/teamstershail-recycling-jobs-report)
    除了這篇新的泰勒斯研究報告之外,地方自立更生協會(The Institute for Local Self Reliance, ilsr.org)也曾換算過,每一噸材料若不進焚化爐或掩埋場,而是得以成功回收的話,就能創造比原本多10倍的垃圾分類回收工作,以及25倍的回收生產製造業。(http://www.recyclingworkscampaign.org/?page_id=10)
  10. 以上均以國家重點工程權衡網(National Priorities Project Trade Off)的數據計算:http://nationalpriorities.org/en/tools/tradeoffs/state/US/program/18/tradeoff/0
  11. 請見:http://www.edreform.com/Fast_Facts/K12_Facts/#TEACHERS
  12. 請見:http://nces.ed.gov/fastfacts/display.asp?id=98
  13. 我們不是唯一認為美國沒有破產的團體。請參考Van Jones出品的影片http://front.moveon.org/van-jones-newsflash-america-is-not-broke/,或參考Michael Moore令人動容的演講《美國尚未破產》,該演說於2011年3月5日在威斯康新州麥迪遜舉行:http://www.huffingtonpost.com/michael-moore/america-is-notbroke_b_832006.html